咏春拳习练心得汇编
"詠春拳",又名"咏春拳"和"永春拳",也有名为"白鹤永春拳".个个说法不一
是因地因人因法得名,难以确定.主流传说由满清时期五枚师太传至"严咏春",后得"严咏春"丈夫梁博滔为纪念爱妻命此拳名为"咏春拳".近代"咏春拳"在香港主流"叶问系咏春",广州主流"岑能系咏春",而佛山姚系后人与陈华顺后人等成为主流.在海外也广为采接纳."李小龙"先生以"咏春拳"为启蒙武术在世界武坛的影响功不可抹.
"咏春拳"主流传有"三拳两刀一桩棍"及一些"粘手"和"散式",还有"心法"所组成.三拳即三套套路:小念头,寻桥,标指;两刀:八斩刀(又称蝴蝶双刀);一桩棍:木人桩法和六点半棍.但佛山顺德一些咏春门人另有拾来套套路,是否"主流"上的失传,还是"非主流"的添加,还需考证.
小念头:当中主含咏春基本手,先主单求手形端正,固桩马,修练意念对身体动作产生的作用.心法体现-守中用中,力从地起等.此套路得名,有人称名因是练时要求用"小小的念头",念头太大影响冷静,无念也不行,所以起小小念头就对了.有点道理,却事实并非如,根具拳法的本身作用和用古人的方言达来理解,小念头应理解为"基本概念".
寻桥:主要练习在身法与手法的结合进行护御与攻击,添加的脚法的运用等,在对敌手桥时能到有利的方法攻防.有人说此套路名
意为"寻对方桥手",其说极有误,在咏春拳口诀里有一句"追影不追手".格斗的目的是尽快得胜,那么通常是打对方身体要害,留意对手的动向目的,那么何强要"寻对方桥手"?何强求"追手"?"寻桥"方意为"寻桥通道"寻的能够达到目的的通道.标指:为三套路当中最后一个亦最高级的套路,话说"标指不出门",可见此套路前人不易在世人面前展示,而作为弟子需经入门苦学数年得师认可,才以得技,"标指"不单纯指招由手指标出.是掌握利用身体结构特点,打出锐利狼毒的招数,为能做到败中求胜,以攻为守的高难度做法.
木人桩法是有了以上套路基础后,进一步修正拳,脚,身法.同时加强劲力和手桥硬度.更便于"无师无对手,桩与镜中求".八斩刀与六点半棍乃是咏春拳兵器.一短一长,各有所长.八斩刀刀长短如手臂,是双刀齐用,常于一攻一防运用,在拳法理论当中演变出来.六点半棍是后来从红船戏班传下来加上,传闻由少林至善大师传给梁二娣,二娣再将棍法与黄华宝咏春拳相互交练.故因此棍法马步与以前拳法有别,专用四平大马,以,挑,钉等组成基棍法."咏春拳"其中一重要的训练项目,就是"粘手",又叫"黐手".所谓"粘手",,就是与对方手桥相互粘住,以便快速得知对方手桥的动向.不靠"从视觉传入大脑作出判断"较长过程,而用"皮肤神经感受力向和大小直接做回应",符合短而高频率的格斗条件.但大多数人只明白到以上部分.在很多"咏春拳"里粘手过程中,并非双手与对方双手粘而不断,时常会有一手粘,另一手未粘的过程,未
粘的手就不能做到"皮肤神经感受力向和大小直接做回应",那么就不能判断对方的手"做何事"了?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先举例一种情况:自身措住对方的异边手并沉于下路,其实在这重要过程中就是"粘的手"为不让对方"逃"同时控制对方一手,以保此手不碍自身"未粘的手"去"做事".接着"未粘的手"攻时通常有三种可能,一达到目的,二被对方手桥截住,三大家相互中招.因下路异边相粘情况原因,下路行拳受阻,双方的另一手一般只能从中上路行,自身的拳穿过中心线再向中线打出时,如在自己此手外门接触到对方手桥,那么对方手也是穿心或从中线出来的,功底相同的话,大家没抢到对方中线,就再求变化.如没接触到,就没能产生"皮肤神经知觉",但因下路受阻,自身手走一定拳径没接触到对方的手,这样同样能大至知对方的手是在自己刚出招的手内门了,自己的手这时也很自然的回原先的内门化解威胁.这种也是粘手的手断.叫粘而"猜位".在近距离的格斗中,眼睛到回应的过程慢,也因近对招造成很多视觉"盲区"这些种种情况,都需我们通过"粘","猜"的手断去应对的.
"散式"是咏春拳门人从套路中拆出来,和一些组合招数.通过重复空练跟对练等手断,使之"熟能生巧","量多质变","接近实践"等作用.是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断.
"咏春拳"本属于内家拳,有别于一些同是内家拳的拳种,法无五行八卦,只谈线位力角,也含阴阳.心法口诀很有特别之处.如"守中用中,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等.人体的中线上好多要害,当双
方正面交峰时,打中线也是最直接的,如加攻行直线,就为最短最快(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用来作攻
个中强手
击用的拳桥行直线也同时用来放在中线做防守,做到攻防兼备.就为"守中用中"的妙用.格斗中两者出招速度相当,一方一攻,别一方一,这方再攻,别方再守,又或,一方攻完再攻,别一方守再攻,双方中招.这种情况,只是"五五"对招,两者之间,各没什么优势.但如果,一方一攻,别一方消除对方攻击的同时能出招有效攻成.那对方再想出第二招时之前已中招了,因为疼痛之下,这"第二招"没什么机会使出.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做两样事情,即消除对方攻击同时打击到对方,以便踏足胜机.这样用招方式就简称"连消带打".武术家在武斗生涯中会遇到不同情况的对手,一些强攻压打,一些一退一攻,对手变化亦多变势不定.我们面对这些,需要的也能更多"舍己从人",对方在压态下,我们没必要以斗力方式接待,可利用划圆,转腰等方式让对方攻势落空甚失重,即来攻来留.对方退让收招时,还没来的及收回进行下次攻时,我们顺势"追影"为攻,对方有意引空,可顺力换角做到"借力打打".即走去引空,我便追势送力.这两种情况就合为"来留去送",咏春拳心法口诀因对不同情况而选择运用,也有一些固定的原则.下盘功夫为也同多家功夫一样注重重要性,讲究"落地生根,力从对起",咏春拳以马窄,双膝嵌阳为特点别于其它功夫,此马法称为"二字嵌阳马"或"二字嵌羊马".桩法与手法同时练习.嵌阳双膝之力始地力传之肘发于桥手,正所谓"出手用下盘力",因腰,马,跨.比桥手单纯的臂力大得多.由于下盘的稳健要求,所以咏春拳不
轻易出腿.用"岑能"完师的话说"出腿就要必中",腿在支持身体的平衡且当任整体移动的重要角,腿的灵活下苦于手的灵活的训练.攻对方站立要害的路线较长等.因此,出腿时要求一支腿能很好
的支撑身体,另一支腿能确保攻击距离.做到稳而快准狠.虽然腿力相对比手要打,但如果手能重创对手就没必要冒险用腿法.为何足球这么大个门那么难把球送进?蓝球这么小个门我们却轻易入球.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内家功夫里,"形意拳","大极拳"等都很注重丹田的修练,以强化功底."咏春拳"也是内家拳,却大部没注重丹田的训练,甚至用到肌肉发力.但真正的咏春拳,虽然没丹田的训练,但同样舍去肌肉的力.用意念导气,结合功架,发成力.功架能决定杀伤力的物理内容有:开合力,转力,抖力,螺旋力,沉力,起力,松紧突转爆发力等.和有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臂与跨合."意念"能调动身体能量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我们也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无意在被一人球扔手,可能会觉得疼痛或觉难受,但如果这球扔来时,如果用"意"一顶,可能就没那么痛了,原因是因为我们用了"意",把身体能量调动到此处,化了此处的对抗之能.咏春门人练功就是强化了人的这种能力结合招数的运用.
或者,"咏春拳"是内家与外家相结合而成的拳种,用科学的原理结合人体结构使用.耕,拦,伏,摊,膀,措,拉,推,缠,按,托,砸,挂,漏,冲等组成手法.腿法由圈,角,拐,截,撑,弹,踢,踩,钉,撩组成,出之"无影",打无先兆.凡习此武者,没五
年不能成好手,易学难精,精难变"怪",历难几人?传承隔代,经历有别,感悟有异.各师法不同.
只存基本原则,也名"咏春".咏春拳发展到现在,不再是用来对付咏春以外的功夫,现习咏春拳法人众多,咏春门人交手情况凡见,何以能用"咏春"而高于"咏春"的拳理来竞争.维恐比前人有所不及,谈何"破革立新".如真心习法者,虽用数拾年勇于面对吃苦,挑战的精神去完善自己,向更高拳学去探索.使中国保贵文华得以发扬,走向更高处."人求花开得果成,力到法正愿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