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典范永恒的乐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汉乐府;艺术特;叙事技巧;
  句式;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3(A)―0031―01
 
  汉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p采集歌辞和训练乐工。后人把这个机关所收集?p整理和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主要是汉代民歌,也有一些文人作品。魏晋以来,文人仿照乐府体作的诗歌,也叫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可与《诗经》《楚辞》三足鼎立。汉乐府中那些描写现实生活并富有人情味的叙事诗和抒情诗,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瑰宝。下面,笔者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谈谈汉乐府的特点。
 
  熟练的叙事技巧
 
  汉乐府中叙事诗的叙事技巧十分熟练,它远远超出《诗经》时代基本上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p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的成熟。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 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代表汉乐府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以刘兰芝?p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君主制对他们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被休弃?p焦仲卿求情?p夫妻告别?p兰芝被遣返娘家?p县令求婚?p太守求婚?p被迫改嫁?p夫妻诀别?p双双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孤儿行》等其他作品也有类似的特点。
  2. 擅长细节描写。如《孤儿行》这首诗,描写兄嫂虐待孤弟,通篇只讲了三件事,即兄嫂命令孤弟为他们经商、汲水和收瓜。特别是通过对“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这一系列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构成了一个矛盾发展异常集中、紧凑的戏剧性场面,突出表现了孤儿所
受的痛苦。
  3. 详略有致。《十五从军征》开头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交代了一个老兵多年的从军经历,然后用十四句诗详细描写老人白头归来,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派凄惨的景象:家屋衰败残破,已成为雉兔的栖身之所,以致见到人时兔入狗洞,雉飞梁上,给人一种荒凉感;当他走进家门时,映入他眼帘的是院子里的野谷,井台上生着野葵,满目苍凉。这样,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都尽在其中了。这首诗虽只有十六句,却写得从容舒缓,无局促之感,无不得益于详略有致。
  4. 侧面烘托很有特。《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更为敏感。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有意无意地做出的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这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不拘一格的句式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从二言到六言,形式自由,句式多样,错落有致,不拘一格,显得活泼奔放。五言虽比《诗经》多了一个字,但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化,又增加了表现的容量。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汉乐府民歌也不再有重章,与《诗经》相比,在诗歌的结构上有所发展。
 
  质朴清新的语言
 
  乐府民歌采于民间,源于生活,为下层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它通俗明快,不加雕饰,浑然天成。
  1. 洗练的叙事语言。汉乐府民歌多用口语,亲切朴素,感情强烈真挚,如《东门行》“出东门,顾
不归,来入门,怅欲悲”,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了一个男子为生活铤而走险,却又不放心爱妻与幼子,去而复归的过程和满腔悲酸的心态,描写极富感情彩。
  2. 精彩的人物对话。汉乐府的人物对话最为精彩,如《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把妻子的柔顺善良?p安分软弱,与丈夫的粗豪刚勇、铤而走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为刘兰芝求情时,焦母大怒道:“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横蛮的口吻,专断的神情,被描写得惟妙惟肖。传世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