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铃儿响叮当-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了解乐曲的构成和基本节奏,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2.学习手拍和口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能初步体验合唱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 教学内容分析
1. 歌曲选定原因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具有民间特的英文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易于记忆。此曲的话题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学生通过唱歌的形式,可以进一步熟练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提高识谱能力。
2. 课程目标
(1)识记节奏乐理知识:
* 了解拍子及节奏;
* 理解音乐中的主旋律和伴奏;
* 通过手拍和口唱,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铃儿响叮当 mp3(2)合唱表现:
* 了解人声合唱中的分声部;
* 合理划分角、协作表演;
* 学生身体律动和口型准确,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演唱。
(3)音乐欣赏:
* 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将能够通过音乐手段感受旋律及节奏;
* 了解乐队合奏中每个音符的作用和含义,提高音乐整体鉴赏能力。
3. 教学准备
* CD、收音机或MP3;
* 乐谱或歌词印刷;
* 课件、活动设计表;
* 合唱表演道具以及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三. 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课件或歌曲短片展示,先让学生听一听这支歌曲的旋律。引导他们通过乐曲中编排的节奏和韵律,在脑海中构思自己的场景,并开动脑筋猜测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2. 歌曲学习(20分钟)
(1)音乐欣赏:
* 先听听这首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及节奏;
* 适当播放2-3遍,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歌曲的旋律。
(2)节奏感知:
*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节奏感觉是他们最容易掌握的其中一个知识点;
* 通过手拍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律;
* 按照歌曲合适的节奏进行手拍练习,逐渐加快节奏,放缓之后挑战性的再来一遍让学生进行练习;
(3)歌词和口唱:
* 将歌词印刷出来或在课件上呈现出来,点播歌曲跟着歌词一起唱;
* 教给学生正确的节奏,教给学生简单口型。
3. 听后感想(15分钟)
每唱完一遍,都可以适当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一下,是哪段旋律或什么地方特别好听或者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乐理知识。
4. 合唱表演(20分钟)
(1)划分声部:
* 根据情况来分别安排低音部和高音部;
* 板书合唱表演道具,对于三首歌曲及配乐进行合唱设计;
* 搭配合唱表演道具,使本堂课更具代表性和表现性。
(2)指导表演:
采用指令式指导+音频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通过无伴奏和有伴奏的方式考验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音乐比较长的时间段停止音乐,而如此,看阶段性的学生执行完最后一个节奏,才按下继续播放的键;
5. 总结结束(5分钟)
老师利用这里的时间,需要列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例如:
* 你最喜欢歌曲的哪一部分?
* 作为一个小学生,你希望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吗?
* 歌曲中的一些乐理知识,你对其中的差异有什么想法?
* 你曾经通过哪些事情影响到了你自己心中对于音乐的看法?
四. 教学方案分析和建议
1. 关于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场景因素,比如将这首歌曲与节日日子或学校校庆、恰逢班级里同
学的生日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更有助于学生接收乐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鼓励学生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其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尤其对于音乐不太敏感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习得音乐知识点。
3. 合唱表演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安排角,逐渐鼓励孩子们自主参与设计,体验一下喜欢合唱的感觉,而鼓励大家唱得更加投入和自信。
4. 音乐趣味化教学
对于小学程度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学内容不能单一沉闷,应该进行趣味化的制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大量的跟唱及手拍练习等实际操作,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良好的课堂氛围和音乐乐趣。
5. 相互学习
对于在音乐上特别有天赋的同学们,教师可以为他后续提供一些挑战性的曲目或者一些音乐合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包容性和关注。同时其他对于音乐方面有一定研究的老师,则可以和音乐老师经常进行相互学习,将自己的音乐经验,推向高峰,也更有助于孩子们聆听到与众不同的好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