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8班语文《红楼梦》经典阅读课前演讲稿
【一号】新月  陈家威
                          品读红楼之平凡之处出精彩
                                By:新月陈家威
    这次赏析的是第七回,先来看看回目: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七回跟其他章回有很大不同,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只是一些琐碎小事。但其实要写好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简单,《红楼梦》中出现最频繁的便是对类似于第七回中平凡小事的描写。而将平凡小事写得精彩动人,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
这一回平平淡淡就过去了,但是隐含着许多重要的东西。话说管家周瑞家的妻子向王夫人汇报刘姥姥进荣国府之事,但王夫人和薛姨妈聊天,她便进里间与宝钗聊天。此时得知宝钗得了一种热毒的病,自娘胎便有了,药方十分复杂,要春夏秋冬的各种白花蕊各十二两,加上露水和小雪,还要在正午阳光下晒过等等。作者写这个方子,目的在于说明宝钗的热毒想要平衡,就要用阴性的物什来平衡,这是用小说的方式传达东方的哲学,把整个哲学转换成一种文学形
式表达出来。古代处决犯人,一般是秋后处斩,因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象征着肃杀,而不会在春天杀人,因为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在春季杀人是违背天理的。
第七回后半回,也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作者借焦大之口说出了这个大家族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说的便是贾珍与秦可卿、王熙凤与贾蓉之间的关系。曹雪芹一开始描述贾府的事实时,是依照真相写的,但后来叔叔看到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作者于是将这一段修改了,把原是上吊而死的秦氏,改为生病而死。这在第五回宝玉阅读秦可卿的判词时可以读出事情的真相。秦可卿是十二金钗之一,也是对宝玉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她的死,让宝玉懂得了世事无常,人是随时可能离去的。秦氏死后,成为了贾府的警幻仙姑,警示了这个大家族的衰弱。可以说她的死,便是贾府由兴盛转为衰退,最终支离破碎的转折点。
阅读红楼梦是有趣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对于封建大家庭的描写,是真实详细的,其中对情节的隐藏,更激发了我们的探索精神,所以便有了红学。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红楼梦时,能更加仔细,善于发掘。谢谢。

【二号】痣多星  杨梓豪
品读红楼梦之初见林黛玉
By:痣多星-杨梓豪
本次赏析的是红楼梦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一回主描写了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与众人相遇的情景。这一回中,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描写贾府,将贾府这一宏大复杂的故事舞台,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我想对本回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第三回写了很多的人物,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物描写,作者在细细刻画人物外貌、服饰、语言、神态的同时,侧面映射出了许多内容。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黛玉初次正面登场便是在第三回。作者详写林黛玉,并非在一开始便详细刻画她的外貌,而是先描写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种种表现,为读者的想象空间留白。黛玉初丧亲母,孤身来到贾府这个深似海的陌生之地,处处可看出她的小心谨慎。她尚且年幼,却礼数周全,观察细致入微,不多言、不多行。书中写黛玉观察贾府仆人:“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可见
其观察细致入微。书中写黛玉的心理活动:“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黛玉虽然年幼,但心智方面已较为成熟,无时无刻不想着维持大家闺秀风范。此时作者仍未描写黛玉的外貌形象,我们却已经可以通过种种描写,想象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柔弱安静,细心守礼,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风范。我想这也是作者一个独具匠心的安排,林黛玉是不同于世俗女子的,她不徒有外表,她美在她独特的神韵与气质,过多的外貌描写,反而无法凸显出这种独特之美。
后文对黛玉的外貌刻画,则是从贾宝玉的视角来写的。黛玉的外貌描写像一首诗,她不适合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所以用诗句去刻画才贴近她的脱俗形象。她有诗的气韵,有诗的清雅,是一个诗般的女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从“似蹙非蹙”“似喜非喜”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多愁善感。“笼烟眉”则是像一缕青烟般的漂亮眉毛。“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黛玉是体弱多病的,却又别有一番娇态。“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人们常说比干心有七窍,西施具有独特的病弱之美,这里则写出了黛玉独特的聪明灵慧气质,堪比西施的柔弱之美,令人心生怜爱。作者对于黛玉的描写连服饰都没有提及,对于王熙凤与秦可卿的描写远比这更华美、篇幅更长,黛玉这个主角却只有简单几笔刻画。但这正是作者的独特安排,她更像一个朦胧的影子,但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却又十分清晰,只
因她的美是独特而脱俗的。黛玉本就不是凡间女子,不需要流光溢彩的服饰描写,只因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就像宝玉说的,她是“神仙似的妹妹”。作者想要塑造的,就是这么一个飘渺虚幻,超凡脱俗的女子。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林黛玉则是书中最能引人遐想的奇女子,曹雪芹用他独特的笔触塑造出了林黛玉的美丽生动、超凡脱俗,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黛玉那清澈的灵魂,她那在污浊尘世中依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灵魂。她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字里行间,体现在她牵动人心的眼泪与诗词里。她是喧嚣尘世中一朵清澈的莲,不同于孤高清冷,她的心底,依旧涌动着炽热而细腻的情感。或许会有人说黛玉伤春悲秋的眼泪太多,但这正是她对木石前盟这份爱情坚贞不渝的表现,她用她的泪水报答着前世的灌溉之情。无父无母的她所求不多,只愿将一生付于她深爱的宝玉,因为这便是她降生于人世的全部意义。
林黛玉——这个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奇女子,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令人动容,也令人痛心。

【三号】墨铭  李西洲
演讲稿
By:墨铭-李西洲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它形容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令人发笑的举措。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对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刘姥姥。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因与贾府的王夫人认识,又同姓王,便连了宗。简而言之,刘姥姥是贾府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第三十九回时,她凭借这一关系到贾府攀亲,于是二进荣国府,还顺便参观了大观园。她的到来给贾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众人捉弄她、拿她取笑,她也就甘愿扮起滑稽角来。她被凤插了满头野花,却自我解嘲说要当个“老风流”。
刘姥姥的逗人开心,并非她年老糊涂,恰是她的精明之处。刘姥姥被请去与贾母谈话,情急之中慌忙讲了几个故事,“头一件贾母高兴,第二件哥儿儿们都爱听”。进了大观园,她机
智、幽默的的表现更是很快赢得了贾府众人的欢心。临走时,众人送给她不少的银钱、衣服玩物,她的人情练达可见一斑。
在刘姥姥精明的欢乐之中有难言之隐。当她在镜子中看到满头野花的老妇人形象时,便指责她:“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由此,可以看出刘姥姥逗人开心的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为了讨生机,她不得不以自轻自贱的方式来替众人解闷,以求得贾府主子的赏赐。
总之,我认为刘姥姥是一位值得同情的、机智、善良、朴实的老太太。刘姥姥的朴实,体现在她没有利用与贾府的关系在乡里招摇撞骗;她的善良,则在她收养巧这一情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像刘姥姥一样的人,他们地位低下,生活辛酸,善于见风使舵。大多数人可能看不起他们,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不容易,也许下次我们再见到这类人时,是不是可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

【四号】笙箫  官文杰
不得不在乎
品读王熙凤
By: 笙箫-官文杰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所以王熙凤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红楼梦曲——《聪明累》中的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足以见得凤的聪明,而她的聪明体现在三个方面:心狠手辣、精于算计和口才不凡。
心狠手辣主要表现在王熙凤的手段凌厉。在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中也可见得,任何难缠的人和事一经她手,顷刻了断。但她的“辣手”更多的体现在惩治下人上,比如“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 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在清虚观时又是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在对待自己的仆人上,王熙凤也是毫不留手,一旦她们令自己不快,便拔下自己的簪子扎她们的嘴。可见王熙凤手段之狠、快、辣。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精于算计主要表现在王熙凤的利害权衡和得失算计。最让我记得的就是王熙凤克扣下人月钱,
挪用太太夫人的月钱放,可见算计之精。甚至在贾府衰败的时候,贾琏还要向王熙凤借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也是察言观,辨风测向。一旦有人损害她的利益和尊严,她就会使出机心谋略来解决问题,这便有了著名的“毒设相思局”“计赚尤二”。
王熙凤的口才不凡体现在她待人处事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便将口才施展得淋漓尽致。她知道刘姥姥的来意,所以当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带到凤面前时,王熙凤还问:“怎么还不请进来?”足见她言辞的傲慢。在交谈的过程中,凤的言辞中既不乏谦卑,又有炫耀,同时还告艰难。言辞中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炫耀。
王朝闻先生在《论凤》中说:“曹雪芹是讨厌凤这一形象的。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满是批判,其实对于凤有让人鄙弃的一面也有令人佩服的一面。”王熙凤凭借着聪明算计,操持着荣宁二府,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机关算尽”连累,落得个“反算了卿卿性命”。

【五号】飞鸟  刘素姣
诗中黛玉 别样风情
By:飞鸟-刘素姣
古往今来,黛玉的聪明才智为众人所称赞。这不仅体现在她的行人做事上,在作诗作文中更是可见一斑。诗词的美好是后世的文化财富,而这些诗词中的林黛玉又给世人留下了别致的印象。
黛玉与富贵人家中那些只知消磨时光,生性柔弱的女子不同,她虽也心思细腻,但也是个性情耿直,孤高清洁的女子。在第二十一回中,黛玉来到宝玉书房,见其所续《庄子胠箧》,不觉得又气又笑,提笔写: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一眼便能看出这诗中的讥讽和愤愤,倒有些不像是女子所作,甚而有些泼辣了。黛玉气懑,是因为宝玉皂白不分,是非不辨,将自己和钗、麝等女子混作一谈。黛玉心气孤傲,她虽不厌恶宝钗、麝月等众妹,却在心中期望自己与宝玉有所不同。黛玉也是广读诗书的女子,敬重经典之籍,如今看见这样一篇续文,提笔写下满纸讥讽,笔锋之尖锐,性情之耿直,实乃闺中女子少有。历来人们对黛玉褒贬不一,想必这辛辣的诗作也有原因。而在我看来,这
样的诗作并不会让我对黛玉产生厌恶与反感,反而是因为其中的真情流露让人更觉得真实和珍贵。
黛玉确是个才女,她遍读诗书,聪明伶俐。在第三十七回中的结海棠社作诗时,黛玉的诗作更是得了大家赞扬,虽被李纨评为第二,然而却仍是极清丽别致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中开篇两个“半”字,巧妙地写出了门帘将掀未掀的姿态;第二句中的“碾冰为土玉为盆”,更是一下子就写出了白海棠的高洁白净之姿,难怪宝玉叹到:从何处想来!第三四句最是妙,白海棠有梨花的清丽素净,又有梅花的艳世风韵,黛玉的意思也就是如此。然而她并不是直接地拼凑上梨花与梅花,却巧妙地化静为动,一个“偷”一个“借”,正写出了白海棠的灵动和活泼,一下子把海棠也写活了。也不难看出年少黛玉的一份调皮喜乐姿态。                                          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