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异曲同工之妙——《虞美人》与《相见欢》的文阅读
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不仅语言精美,富有音韵,节奏鲜明,而且富有意蕴。可是长久以来,以能背诵默写和会做诗歌鉴赏题为最终目标导向的高中诗歌教学曾陷入一个虽尽可能多背多做,却让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徒劳无功的怪圈中。诗歌的教学一直都是中学的痛点与难点,学生不太了解诗歌的情感,读不懂诗歌一直是难点,本文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学策略上做初步探究,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诗歌教学  文阅读  教学策略
一、在预习时强调素材的收集及整理
诗歌文阅读的前提是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在预习阶段一定要先分好学习小组,分好任务。读懂诗歌的步骤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学生看到这两首词的题目与内容,基本上能够大概知道写的是愁绪,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愁绪,那么就要联系写作的背景,或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以我教授的这两首诗歌为例,要提前分配好这两首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或是写作的风格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相关的意象知识进行一下
梳理。读懂诗歌的步骤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学生看到这两首词的题目与内容,基本上能够大概知道写的是愁绪,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愁绪,那么就要联系写作的背景,或是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 而这些支架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挥。
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诗歌的情感把握,学生们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踪,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把握诗歌的情感。诗歌的阅读不管是在高考中,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读不懂是重点,修辞手法全靠瞎蒙,情感瞎答,讲授花了很长的时间,在高考中这9分的分值,却让不少人望洋兴叹,第15题目前为选择题,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降低了难度,可是在学生们看来,四个选项都很相似,第16题更是不知道题干问的是什么。我反思,学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介绍得太多,从作者到背景,相关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于诗歌的好奇心。
在课堂的时间分配方面,我自己可能干涉得比较多,讲的部分过多,没有给他们时间思考,造成探索的时间过少。造成对于诗歌的情感很难感受,比如他们在学习《虞美人》《相见欢》的时候,觉得他们应该讲的都是愁绪,讲的应该都是亡国的痛苦,不能够理解因为身份
的不同,经历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两个人都是表达亡国之恨,但是情感明显有区别。
朱敦儒这首《相见欢》作于靖康之乱的第二年秋天,作者南奔途经金陵时,即是南渡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词中表现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沉痛。它是那个时代国家民族遭受巨大灾难,百姓流离失所,盼望早日收复故地的共同心声。
而李词现在为阶下囚,被软禁,回想起那些不堪的往事,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多少也有悔恨之意,毕竟国家在自己的手上灭亡了。
三、在课堂中以活动来推动课堂的开展
虞美人
南唐后主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虞美人》《相见欢》的诗歌文阅读,我一共设置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这两首词运用分别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画面?(旨在检查预习)
活动二: 1)朱词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有哪些愁?
活动三:这两首词表达都是亡国之恨,但是具体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文阅读通过对两首诗歌的对比,提炼,让学生对于诗歌不仅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并且能够
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理解他们不同的情感。
这几个活动表面上是层层递进,但是在实际上范围只是局限于诗作的本身,没有起到拓展的作用,对于思维也没有提高的作用。我和上官燕
四、抓住诗歌的关键词,了解并把握情感
理解诗歌往往需要抓手,作者,写作背景,关键词……这些都是抓手,作者和写作背景全靠平时的积累,抓关键词是考场上最为实用的。《虞美人》的前六句的关键词明显为“改”,从改字我们可以看出,改的不仅是容颜,还有故国,还有生活与心境。以上六句,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相见欢》的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我理想中诗歌学习应该是能由学习一首诗,到积累一类诗;由品读一位诗人的代表作,到研读他书写同类意象或表达类似情感的其他诗作;由领悟诗人的作品内涵,到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由学习不同诗人的诗到比较他们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思想情感、人格精神。
诗歌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希望通过学习诗歌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此,我在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王维 《人间词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年出版
钟启泉《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毕英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主题学习》
陆志平《七问语文大单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J]. 邓杰.考试周刊. 2012(29)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J]. 刘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7)
在语文课堂里栖息——高中古诗文审美化教学试探[J]. 张平.基础教育研究.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