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名城城市更新经典案例——法国巴黎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 城市更新:西方没有旧城改造的说法,一般称为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常用的“城市更新”一词,有其特定的涵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原来的中心区开始“衰落”──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为了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计划。一般情况下,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振兴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增强其社会活力,改善其建筑和环境,吸引中、上层居民返回市区,通过地价增值来增加税收,以此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环境的改善。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分析国际化名城的更新发展过程,有
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有利于
brooke fraser制定和采取正确的城市更新政策及措施。法国巴黎PARIS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城市布局气势恢弘,建筑彩和线条优美和谐。在拿破仑帝政时期,拿破仑非常想把整个巴黎建成一个纪念他和他为之自豪的法兰西军队的功德碑,其核心就是以宏伟为主要风格的“美”,但
他的设想没怎么得到实现,只建起了大、小凯旋门等少数建筑,凯旋柱还在1848年革命中被巴黎公社军
民推倒。
拿破仑三世时期中的1853~1871年,奥斯曼任
巴黎所在地塞纳行政区长官,他对巴黎市区进
行了一番举世闻名、大刀阔斧的改造。奥斯曼
主持的这次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
划与建设。改造完成以后,巴黎形成了单中心、
放射状交通网、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的格局。
这种格局最重要的初衷之一是方便统治阶级的军队从市中心出发迅速到达城市各个位置镇压人民反抗。奥斯曼的改造显然是对巴黎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造,它奠定了今天巴黎旧城的格局,使巴黎从一座中世纪欧洲城堡变成了一座近代化城市,也是巴黎作为现代城市的开端。奥斯曼开创的林荫大道城市景观,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城市道路规划语言。但它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即使是在包括保守势力在内的很多人看来,这次改造也是对巴黎古城和许多古建筑的一场毁灭性的破坏。因此,这次规划从一开始就面临种种质疑和重重阻碍,至今饱受争议。
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巴黎城市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仍保持了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世纪前半期,老城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这个时期巴黎遇到的最大问题,和今天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所遇到的一样,即如何承受人口激增的压力。任何优雅的城市空间与高密度人口都是不兼容的,即使是“高尚住宅区”这样的地方,也一样会因为人口的激增而退化成一座贫民窟。
二战使巴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众多的巴黎市民甚至失去了最起码的住所。战后的巴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为失去住所的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房屋。在短短10年间,巴黎在近郊区建造了占地1万公顷的住宅区,但由于建造仓促,设备简陋,居住条件较差,改建的余地也很小。随着这样的建筑越来越多,巴黎发展的障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下定决心,对巴黎开始了1961年和1968年两次大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此后,又不断出台措施进行完善,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