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2019年第5期MODERNMUSIC
龚琳娜演唱特征分析与实践探究
以«小河淌水»为例
张㊀丹㊀㊀孙㊀婕
[摘㊀要]在长期的声乐学习中ꎬ系统专业的技能学习以及每一位求学者都应具有的创造精神是笔者不断衡量与探究的重要问题ꎮ而近年来较为活跃的音乐家龚琳娜老师在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这一问题上给予笔者深刻启示ꎮ本文通过对龚琳娜老师的唱法风格及部分作品的简要分析ꎬ阐述在声乐演唱中作为共性基础的专业能力与代表个性追求的创新探索之间的关系ꎮ并进一步结合自身实践加以总结ꎮ
首先ꎬ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查阅ꎬ对龚琳娜老师的演唱方法及风格转变进行了粗略概括ꎻ其次ꎬ列举了龚琳娜老师所演唱的作品«小河淌水»ꎬ并进行谱例分析ꎮ这首作品的演绎并非从始至终按照学科领域内传统方法来呈现ꎬ但其中所体现的特殊之处又与专业系统的演唱学习不可分割ꎮ由此笔者提出在现阶段主流方法之下ꎬ无论选择何种方法表现某一具体作品ꎬ表演者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ꎬ其声音应当遵循服务于音乐作品ꎮ这儿的 遵循 并非被动地被作品限制声音ꎬ而是声音的主动选择ꎮ
众所周知ꎬ声音是每个歌者最宝贵的乐器ꎬ而这样的乐器不应被局限于某一范围ꎬ在声乐艺术之林中ꎬ美声
唱法㊁民族唱法㊁通俗唱法甚至当下所提及的民美㊁民通㊁戏曲声腔唱法等均竞相开放ꎮ不同唱法带来的声音变化也将给听众带来差异极大的审美体验ꎻ再次ꎬ笔者结合自身学习过程中尚为不成熟的实践经历ꎬ阐述了对龚琳娜老师声乐演唱的思考以及自身的实践探索ꎻ最后ꎬ总结声乐演唱中共性与个性的紧密联系ꎮ
[关键词]声乐演唱ꎻ声音彩ꎻ共性与个性ꎻ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J61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131-04
[收稿日期]2019-02-21[作者简介]张㊀丹(1994 ㊀)ꎬ女ꎬ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ꎻ孙㊀婕(1979 ㊀)ꎬ女ꎬ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ꎮ(江苏㊀221100)一㊁龚琳娜演唱方法的转变
提及龚琳娜ꎬ首先想到的是其独具风格代表的作品«忐忑»ꎮ她因«忐忑»被大众所熟知ꎬ可是当笔者去了解龚琳娜完整的演唱经历后ꎬ明白了她的成功并非偶然ꎮ龚琳娜的演唱方法与风格在最初时并非如此ꎮ根据文献资料的整理ꎬ笔者概括性地将其分成两类唱法风格ꎮ第一类是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ꎮ早在1995年ꎬ她于中国音乐学院开始了系统专业的学习ꎬ而后2000年参加第九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ꎬ获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ꎬ这表明她在民族声乐演唱方面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ꎬ这一时期她演唱的«斑竹泪»等
作品具有典型性ꎮ第二类可以称作是 新艺术声乐 的演唱方法与风格ꎮ这一唱法风格转变的关键在于她和老锣的结识ꎬ至此ꎬ她开始了自我风格的探索ꎮ而这种创新性风格的形成与她早年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时接触到的传统戏曲有着必然的联系ꎬ她在«忐忑»的演唱时ꎬ便创造性地将戏曲中的老旦㊁花旦㊁老生㊁黑头等多种角唱腔融入其中ꎬ独具特ꎮ
从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到今天独具风格特的 新声乐艺术 演唱风格的转变ꎬ体现的是龚琳娜老师坚实的演唱功底与坚定的创新意识ꎮ同时也体现出声乐演唱中ꎬ系统的专业基础与个性化追求间千丝万缕的联系ꎮ
二㊁«小河淌水»中唱法及音的简要分析
在不久前的一次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课上ꎬ笔者听到了一首广为大众熟知却又不同于往常任何一种版本的歌曲ꎬ这便是
«小河淌水»ꎮ这首作品由音乐家尹宜公创作ꎬ他根据云南弥渡山歌的曲调谱写而成ꎬ而这支云南弥渡山歌曲调实际上是当地的姑娘唱给心上人的一支曲子ꎮ可想而知ꎬ这应当是承载着最为纯洁质朴爱恋的乐曲ꎮ整首歌曲的曲调婉转优美ꎬ既表现了云贵地区夜晚月下的极致静谧ꎬ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了当地人民的纯净质朴之美ꎮ
而笔者所提到的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后的«小河淌水»ꎬ则是由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歌唱家龚琳娜老师所演唱ꎮ说
是受过专业教育是因为龚琳娜老师早在1995年就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开始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ꎬ随后也摘得多项殊荣ꎮ这表明龚琳娜老师在专业技能范畴内ꎬ无论是对声音㊁位置㊁气息的把控ꎬ还是对于作品背景和风格的分析都是十分成熟的ꎮ这就形成其个人坚实的共性基础ꎮ而龚琳娜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原地ꎬ也没有一板一眼地使用传统专业的方式来演绎这首作品ꎮ她加入了更多的新元素以及具有不同彩的声音来呈现作品中的故事情境ꎬ使人难以忘却ꎮ可见ꎬ这便是她的创造性演绎ꎮ龚琳娜老师的演唱很好地诠释了共性与个性的重要联系ꎮ
声乐演唱并不是使演唱者成为音乐的播放器ꎬ而是成为带领听众进入科技也无法抵达的情感境界的引路人ꎮ正因如此ꎬ笔者深受启发ꎬ明白在声乐演唱中ꎬ坚实的演唱技能是该领域内的共性ꎬ而真正实现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则是需要共性的支撑ꎬ只有当共性基础变得深厚ꎬ其个性才能自由发挥展现ꎮ下面通过分析龚琳娜老师改编后演唱的部分音乐片段的谱例ꎬ来共同感受她在坚实的技能基础上呈现的独特之美以及由此带给听众不同的审美体验ꎮ
谱例
1:
首先我们看到谱例1ꎬ这是乐曲最开始的演唱部分ꎬ开篇的引子部分只用了一个衬词 哎 进行一种自由式的演唱ꎬ龚琳娜老师在演唱时仿佛就是那个当地的姑娘ꎬ通过一个辽远又不失含蓄的呼喊将听众带入月笼罩的山林间ꎬ共同聆听她向心上人诉说爱恋ꎮ此处的声音是高位置的ꎬ靠前的ꎮ通过这种纤细ꎬ忽明忽暗的声音彩表现出在朦胧月光下静谧的山林和静静流淌着若隐若现的流水ꎬ是极为恰当写意的ꎮ反观此前运用传统民族或是美声唱法来演绎这首作品的众多歌唱家们ꎬ调动整个肌体来配合其高位置ꎬ全通道和深气息的演唱方法进行歌曲诠释时ꎬ同样能表现出山林间的辽阔感和月夜下的流水ꎬ也给予了听赏者美的享受ꎬ但与此对比来欣赏时ꎬ于我而言似乎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声音更能将我带去那被月笼罩的山下ꎬ让我听到山中姑娘诉说着的最真切的爱恋ꎮ所以我想ꎬ这样的声音是传神的ꎬ是缔造音乐场景的重要基础ꎮ也充分表明了声音是如何服务于音乐作品ꎮ
此外ꎬ作品还结合了云南彝族地区被普遍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民歌类别  海菜腔ꎮ之所以称为海菜腔是由于当地的异龙湖中生长着一种叫作 海菜 的水生植物ꎬ其在水中摇曳之姿与彝族海菜腔悠远婉转的曲调极
为神似ꎬ故而称为海菜腔ꎬ是彝族少女向心上人表达爱意时演唱的一种山歌ꎮ这种山歌的一大特就在于它的高位置和演唱时特殊的鼻音和头声ꎬ总给人声音在头顶处缥缈摇曳之感ꎮ下面ꎬ通过分析歌曲中相应的谱例片段来感受演唱者是如何改变音来表达作品情感的ꎮ
谱例
2:
在观察分析谱例2时ꎬ她通过将海菜腔与专业的演唱技巧相结合ꎬ通过将声音放置于鼻腔与头腔ꎬ气息也给予声音以支点ꎮ越是缥缈游荡的声音ꎬ气息便越要拉扯住ꎬ丝毫不能松懈ꎮ否则ꎬ这种看似柔美实则刚强
的声音就会犹如高飞的风筝ꎬ再也无法控制ꎮ演唱过程中ꎬ声音一直处于高位置上从而使音调整至最为缠绵婉转和纤细悠扬的状态ꎬ最终自由灵动的表现出了歌曲的意境和少女对心上人的美好情感ꎮ
歌曲的唱词上也很好地帮助了演唱者在气息之上呈现一种缠绵轻盈的声音特点ꎮ谱例中长篇幅的唱词 啊 以及与之对应在高声区不断起伏的旋律线条都生动地展现了表演者声音中的延展性㊁流动性和动力性ꎮ特别是音乐在行进的过程中两次出现的由小字二组D至小字三组D的八度大跳音程ꎬ这种大幅度跳跃的旋律在演唱时实际运用了云南彝族海菜腔高腔假声的发声方法ꎬ同时也创造性地加入了京剧中旦角的假声和头声的唱腔ꎬ分外表现出静谧山林中ꎬ歌声飘荡的奇崛凌厉之感ꎬ也表达了音乐中人物形象充沛饱满的情感ꎮ该唱段中所形成的独特呐喊式的演唱风格ꎬ很好地体现了演唱时技能的共性基础与音乐创造性的个性要求的完美统一ꎬ给听众跌宕起伏ꎬ连绵不绝之感ꎮ
这一版本的«小河淌水»由表演者通过各种演唱技巧改变自己的声音彩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ꎬ力求用一种最能体当代音乐 2019年第5期
明月几时有 龚琳娜现作品内在含义的声音给听众最贴近作品本身的审美体验ꎮ其实这种声音服务于音乐作品的想法ꎬ也充分体现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相统一和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统一的美学原则ꎮ[1]这即是声音遵循音乐作品而产生的效果ꎮ
三㊁声乐演唱中音及风格的实践体会
理论源于实践ꎬ故而笔者对上述音乐家的演唱进行观摩分析后ꎬ深刻体会到演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ꎬ并结合自身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ꎬ进一步来讨论演唱时ꎬ共性与个性关系对于笔者演唱时风格与状态的改变以及启发ꎮ
作为一名刚刚迈入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学生而言ꎬ笔者最为渴求的是巩固精进自身的专业技能ꎬ同时挖掘自身潜在的声音能力ꎮ导师也常常教导我不要过早地去给自己设限ꎬ应当磨炼自身专业技能ꎬ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ꎬ加之偶然间听到龚琳娜老师的演唱ꎬ深受启发ꎮ于是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演唱ꎬ并选择自己学习并演唱过的声乐作品«等郎»进行实践分析ꎮ
笔者在前文所举出的«小河淌水»恰巧与之前学习演唱过的«等郎»在风格以及背景上较为相似ꎬ皆为云南民歌改编而成ꎮ这也使笔者能够将观看分析龚琳娜老师演唱«小河淌水»后的一些新思考尝试性地在«等郎»中进行实践ꎮ
此前在演唱该作品时ꎬ考虑更多的是演唱的技巧㊁气息的运用㊁位置与状态的保持ꎬ虽也是注入了充沛的情感ꎬ但一直难以把握其中微妙的声音状态与情感风格ꎮ而在欣赏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小河淌水»后ꎬ笔者对«等郎»有了新的思考ꎮ先来看作品的前两个乐句ꎮ
谱例
3:
谱例开始处的音乐术语为富有情感的小行板ꎬ所以演唱时要深情舒缓ꎮ这首«等郎»描写了年轻女子在山间等待心上人的场景ꎬ同样是表达云南当地的女子对心上人的美好情感ꎮ乐句表现的是女子等待心上人多时的心情ꎬ带着期盼ꎬ也透露着一丝焦急与失望ꎬ与«小河淌水»中的女子一样身处山中ꎬ所以旋律节奏上是悠远开阔的ꎮ演唱这一部分时ꎬ准备好足够的气息ꎬ保持微笑的面颊状态ꎬ将气息声音送入头腔中ꎬ以此产生出置身于山间的辽远感受ꎮ这是需要不断磨炼自身的专业能力ꎬ加强气息以及声音高位置的训练ꎬ即声乐演唱中的共性基础ꎮ
这首«等郎»情绪最为强烈的当属中间的对比乐段ꎬ这个乐段在结构和特点方面也与前文的«小河淌水»极为相似ꎮ谱例
4:
乐谱上的乐音以及连音线表现出该段音乐处于连绵不断的发展ꎬ该唱段中的唱词只有衬词 唉 和 哟 ꎬ且对应着起伏的旋律线条ꎬ演唱时笔者尝试着运用山歌中 呐喊式 的声音ꎬ同样是建立在高位置和充足气息的基础上ꎬ表现等待心上人急切热烈的情感ꎮ这种尝试便是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探索ꎮ可实践也让笔者明白ꎬ看似轻松的个性化演绎演唱起来是非常不易的ꎮ如果不具备坚实的演唱技术功底ꎬ再多的创新与个性探索也好似空中楼阁ꎬ不具备实际意义ꎮ
四㊁声乐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
在专业的声乐演唱学习中ꎬ进行某一具体作品的演唱时ꎬ会不假思索地运用自身学习过的系统方法去进行演唱处理ꎮ以笔者为例ꎬ私下练习时ꎬ深气息㊁通道感㊁高位置都是我在不断寻强化的各种技巧与身体
机能ꎬ我也坚信这样的方法会给予和保持我通透圆润的声音和健康的嗓音条件ꎮ所以我不断地进行方法和技巧的训练ꎬ这也是帮助表演者实现声音可以自由主动地遵循作品ꎬ服务于音乐作品的首要基础ꎮ这便是笔者强调的声乐演唱中的 共性 ꎮ那么ꎬ在掌握并灵活运
张㊀丹㊀㊀孙㊀婕:龚琳娜演唱特征分析与实践探究  以«小河淌水»为例
当代音乐 2019年第5期
用 共性 的基础之上ꎬ进行的创造性演绎即为声乐演唱中的个性要求ꎮ笔者作为声乐表演艺术求学道路上的一员ꎬ深知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或理论都应该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来检验其真伪与价值ꎮ接下来ꎬ笔者会做具体的阐述ꎮ
(一)实现 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统一 的表演原则
在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中ꎬ放在首位的就是 真实性与创造性 相统一ꎬ这里的 真实性 指的是尊重原作ꎮ而 创造性 是指在音乐表演中ꎬ表演者进行演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ꎬ这样的创造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完成的ꎬ是具有表演者所处时代精神与个人风格的创造ꎮ
尊重原作需要做到的有两点ꎬ一方面ꎬ是对于乐谱的研读ꎬ不做夸张随意的自我处理ꎬ尊重乐谱所需要的音乐表达ꎻ另一方面ꎬ是对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行仔细研读ꎬ可以查阅相应
的文献专著资料ꎬ这是必要的案头工作ꎬ不可忽略ꎮ
(二)声乐演唱中的共性基础  专业技能
对于每一位声乐学习者而言ꎬ随着身体㊁年龄的不断成熟与增长ꎬ我们虽无法改变自身声带的生理构造ꎬ但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系统健康的技能技巧的不断练习与完善ꎬ能够拓宽自身的音域㊁改变自身的声音彩ꎬ从而去演绎更多种类的音乐作品ꎮ以笔者自身为例ꎬ近期学习的声乐作品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ꎬ这首作品的音域集中在小字一组降D至小字二组升F之间ꎬ对于女高音声部而言ꎬ音高上没有任何压力ꎮ正如管谨义先生所说ꎬ艺术歌曲的演唱一般不追求过于强烈的音量与戏剧化的音响效果ꎬ其强调和追求的是平静柔和㊁亲切细腻㊁情感真挚与深刻意境的统一ꎮ[2]整首作品的旋律线条较为平稳ꎬ没有过大的起伏波动ꎬ且速度为小行板ꎬ这就要求使用稳定宽松的声音进行演唱ꎮ这种声音虽没有华丽艰深的技巧ꎬ但是对于气息的要求较高ꎮ因此在练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演唱过程中充足的气息ꎮ同样以上述的作品为例ꎬ艺术歌曲中最为关键的技能便是充足的气息ꎮ当保证气息的灵活充足时ꎬ才能保证 声音遵循音乐作品 的实现ꎬ才能充分展现艺术歌曲中的情感性和思想性ꎮ在声乐学习中练习气息的方式有多种ꎬ接下来ꎬ具体来讨论一个近期在课上了解的小方法  仰卧式练习ꎮ何为 仰卧式 ?顾名思义ꎬ寻一个平面ꎬ可以选择在床上或是其他地方ꎬ采取平躺的姿势将身体放松后吸气ꎬ此时的吸气要避免胸部过多参与ꎬ将气息深吸到腰腹部周围ꎬ寻到腰部发力的感觉后ꎬ流畅缓慢地吐气ꎬ在此期间同样要避免将气息憋在胸口处ꎬ直到将气息全部吐出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计时ꎬ记录下来后与日后
练习结果做观察对比ꎮ这不失为一种有趣的练习方式ꎮ
(三)声乐演唱中的更高追求  个性化创造
声乐演唱也并非是一味追求炫目的专业技能ꎬ当表演者可以自由灵活驾驭自己的声音时ꎬ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便会出现新的要求ꎬ而这种新要求即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创造ꎮ
个性化创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ꎬ如音的变化㊁唱腔的选择㊁音乐风格的演绎等都能充分体现表演者的创新意识ꎮ首先ꎬ在笔者看来ꎬ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ꎬ且不同情感与情绪的故事则需要不同的声音彩去讲述ꎬ以期达到最符合其意境的效果ꎬ而非千篇一律ꎮ其次ꎬ不同唱腔的选择运用也是十分考验表演者能力的创造性行为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唱腔都十分宝贵ꎬ而在适宜的声乐作品中创造性地加入某种声腔进行演唱ꎬ想必也是独具韵味ꎮ最后ꎬ因每一首作品的创作年代㊁社会背景以及创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ꎬ故而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烙印ꎬ但演绎这些作品的表演者同样也拥有不同时代㊁社会背景以及人生阅历所赋予的时代烙印ꎬ这也使得表演者成为音乐作品与听众之间的重要桥梁ꎮ如何使具有历史风格的音乐作品融入新的时代元素ꎬ并将此传达给听众ꎬ这是每一位表演者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ꎮ
结㊀语
笔者通过对龚琳娜老师演唱的«小河淌水»的简单分析ꎬ希望能使更多在声乐道路上的求学者了解到ꎬ呈现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ꎬ需要系统科学的共性基础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的个性追求的统一ꎮ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ꎬ广大的学习者应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ꎬ逐渐去探寻不同种类的声乐作品真正需要的演唱方法及由此产生的声音彩与风格ꎮ声乐表演中系统专业的技能这一共性与在共性基础上的创造性要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ꎬ如何做到避免千篇一律的演唱状态ꎬ体现个性化元素是值得我们去共同思考的ꎮ
写作这篇文章实则是对自己声乐学习的一次审视ꎬ同时更希望为声乐学习中的人们提供些许的参考ꎮ由于本人在求学过程中的知识还较为浅薄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ꎮ鉴于此ꎬ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能力和专业艺术实践ꎬ完善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架构ꎬ在不断打磨自身演唱技巧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ꎬ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ꎮ
注释:
[1]张㊀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ꎬ2004:09 15.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2005:203.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