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家人相爱,方知来路归途——读《我们仨》心得札记
今年暑假,我在温馨和伤感的心路历程中读完了《我们仨》这本书,书中杨绛先生用她沉淀百年的墨笔,采用象征、比喻、暗示等写法,通过虚实结合,梦境与现实交织,细腻地记录了他们一家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深情地勾勒出“我们仨”曾经美好的生活与真挚的感情,绵延地抒发出对夫女的无尽思念……
《我们仨》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杨绛先生老年的“万里长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记录了女儿、丈夫先后去世的过程,抒尽了一家三口人生最后阶段的深情和离情;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以平静而又深邃的笔触回忆了夫妻二人的生活,展现了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杨先生一笔一划地描绘,尽显家人间至真、至醇、至趣的亲情,尽显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悟,尽显对世事沧桑的抗争和无奈。曾经的美好对比如今的悲痛,梦中的离别映衬现实的回忆,这些或悲或喜的文字,仿佛是一封长长的情书,读来令我深思和共鸣。
书中最戳我心的一个片段是杨绛先生写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
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在我如今十几年的人生阅历中,尚未历经过大的悲伤,以前读过的描述生死离别的文字,多半是涕泗横流,抱头痛哭。但当我每读此段,杨绛先生平静而深情的娓娓叙述都浸透我的心,不禁沁出满脸泪花。家人常伴尚不觉,亲情逝去悔已晚,猛然醒悟,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与哀。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因为心有所属,念有所归;无家人的地方,房屋只是住所,故乡亦是他乡。但这一点,身为父母、夫妻、子女的我们又何曾时常记得,我们在各自生活中快速地行走,应对淡漠与浮躁,应对物欲与诱惑,应对竞争与失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让时光溜走,让亲情疏远。
相爱天地间今年,“新冠”犹如突至的雨雹,无情地砸向我们安逸的生活。看到那些被击碎破散的家庭,仿佛再一次警示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要珍惜拥有家人的幸福!灯红酒绿下的轻歌曼舞无法取代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人要牢记初衷,莫忘根本,家人在,方知来路,爱家人,才识归途。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虹易散玻璃碎”,美好如“我们仨”也最终化为泡影,消散在天地间。人生易老,下辈子,不论爱与不爱,我们都不会再见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珍惜如今的每一寸时光,拼尽全力爱你所爱。这样,如果将来某一天,我们再见不到彼此,至少还可以在回忆里多体会一点曾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