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是文人画全面兴盛的时期。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张渥都是文人画家,而画家与文人之间的交游酬唱,其他文人的楚辞观与学术思想,会对他们的楚辞绘画产生影响。他们的楚辞绘画,也与同时期的楚辞体文学创作以及诗文中的楚骚咏叹,共同表达着一种精神寄寓和士夫情怀。
一、李公麟《九歌图》
《楚辞》在楚文化中孕育生成,带有浓郁的地域彩,与楚地其它艺术形式自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有学者把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图》视作《山鬼图》①,或认为马王堆汉墓绯衣帛画与《楚辞·九歌》皆表现引魂升天的同一主题②。它们的确含有共同的楚文化的神秘因子,但真正依《楚辞》文本创作的主题性绘画,有文字可考察者,当属李公麟《九歌图》。
李公麟《九歌图》于宋代即有记载。张澂 在
《画录广遗》记载:“李伯时人品如宋晋间人物……博古善画,尤长于佛神人物。率不入,而精微润澈,六法该畅,世谓王右丞后身。有《离骚九歌图》传于世。”③姜亮夫谓此为李公麟《九歌图》最早材料。但就著书编撰年计,比它早的应有宋徽宗时期《宣和画谱》和黄伯思《东观馀论》的记载④。宣和御府藏李公麟画目一百有七,其中“《九歌图》一”⑤。黄伯思《跋李龙眠九歌图后》曰:“《楚辞·九歌》,凡十一篇,九神。而梁昭明取六章载于《文选》。故是图贝阙珠宫,乘鼋逐鱼,亦可施于绘素,后人或能补之,当尽灵均之清致也。”⑥以后历代皆有文字载录。
从历代著录看,李公麟《九歌图》不止一本,有明王穉登题云:“李伯时作《九歌图》,余所见非一。”⑦且后世传本至多,书中著录真伪杂呈。明代以前记载简略,张丑《清河书画舫》则考录详尽,虽所著本子(曹纬书词六段本)已佚,亦可从中见一般流传之情形。记明初蓍山道者识云:“伯时画传世颇多,大率意态相类,真
伪亦莫之辨也。”⑧张丑亦云李公麟画:“流传日久,真迹罕存,以故赝鼎满天下。”及今《九歌图》“模仿不下千百,翻成恶道,令人起厌”⑨。对名画作的摹写并非一定是为充当赝品,如谢奕修题云:“是岁首夏五日,谢奕修借临于青屿,且躬自模写,皆仅得其一二耳。”⑩临仿之作为李公麟《九歌图》的传续起到很大作用,却也造成真伪难辨的状况。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记李伯时《九歌》白描一卷,“纸精墨妙如新”,但细看却“非公麟真迹,以无韵与风
骨也”。
清吴其贞《书画记》记李伯时《九歌图》两卷,其一真,另一“似为元人之笔”。明清尚且如此,于今李公麟《九歌图》真迹无存,仅宋元摹本传世。
在长期流存与散佚过程中,李公麟《九歌图》整体面目已不甚清晰。书中著录多有不确和矛盾之处,现
存各本之间多重传摹关系也难以厘清,现仅据有关文献和图录资料进行大致梳理和辨析。《九歌图》所绘类别现有数种说法:
·
美术史论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2 10
156□ 谢依阳
宋元时期的楚辞绘画
—以李公麟《九歌图》和张渥《九歌图》
为例
[宋]李公麟(传)  九歌图(局部)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种是姜亮夫之说,认为确指为真品者有二:一为绢本,曹纬书歌词,有景界;一为纸本,伯时自书文,无景界,
入宣和御府。此说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李公麟画著录语相合。第二种是郑振铎和阿英说法。据阿英《屈原及其诗篇在美术上的反映》,李公麟《九歌图》有三种:故宫藏本(现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曾为霍邱裴氏藏赵雍书赞本、
曹纬书歌词本。此基本同于郑振铎《楚辞图》李公麟九歌图解题所记。第三种是薛永年说,以为不外三种面貌:一是有景本,二是无景本,三是六段本。这三种说法,皆言及《九歌图》两种画法:一种是繁笔,即有景本;第二种为简笔,即无景本。从现存李公麟《九歌图》摹本来看,也大致以两种不同本子即有景本和无景本为祖本,基本面貌相承袭而略有变化。以下据历代文献著录,结合传世摹本,作概略说明。
有景本。背景繁复,人物众多,突出故事情节和祭祀场景的描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国博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辽博本”)、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本(“藤田本”)皆属此类,且明显出于同一祖本。“国博本”依次写《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九图,无《国殇》和《礼魂》;卷后有小篆书《九歌》,又乾隆于画幅上方每段书辞,且有前题后跋,谓“九歌辞采奇丽,意境惝恍,非伯时通神之笔,
不能得其仿佛”。《石渠宝笈》初编第四十四卷、胡敬《西清札记》卷三著录,另外吴其贞《书画记》所录“李伯时九歌图大纸画一
卷”,未知是否此本。“辽博本”亦为九景,构图基本相同,只是变连续画面为一图一文相间,且将《云中君》与《大司命》图文错置。《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六卷著录。前两本皆素笺纸本,“藤田本”是绢本墨笔,画面相似,每段篆书歌辞。这类繁笔《九歌图》,人物活动在丛林、水湄、峰峦间展开,人物比例较小,山水结构复杂,从画法看当是南宋摹本。
无景本。主要刻画神灵形象,衬以祥云流水及草木,背景简略。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两摹本(黑龙江甲、乙本)、浙江省博物馆藏本(“浙江本”)和南京大学藏本(“南京本”)皆属此类,也出于同一祖本。“黑龙江甲本”有《石渠宝笈》初编第三十五卷著录,为南宋摹本;“黑龙江乙本”有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著录,为元摹本,亦有学者以为是南宋摹本;“浙江本”和“南京本”属元摹本。“黑龙江甲本”无《东皇太一》而有《国殇》,其乙本则相反,皆九段图文;“浙江
本”同“黑龙江甲本”,但无书文,两本次序皆有些混乱,大约是后来错装;“南京本”则有前后十图,仅无《礼魂》。此数本《九歌图》人物造型基本相似,而略有出入,如“黑龙江甲本”的湘君换成女妆,“南京本”的云中君和湘君互换,此外是人物及背景细节上的差异。著录中曾入宣和御府,宋末藏赵与勤家,明代为吴江史明古所得本子就是无景本,据张丑《清河书画舫》记载:“一卷凡十一段,乃检法自书”,“止白描 鬼神之像,而无景界。近世摹撮本皆祖此真迹”。
其摹本与之有所出入。郑振铎和阿英所提的裴氏本也是无景本,各图书赞,但非同一本
子。此类《九歌图》以塑造画面人物为主,淡墨烘托渲染,“萧萧数笔,嫣然欲绝”,并以相关象征物来标识各神的身份,这种简易的构图和造型也是元以后《九歌图》的主要绘画表现 方法。
六段本。据《昭明文选》所录《九歌》六篇而仅画六神: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少司命、山鬼。曹伟书词,吴说、谢奕恭、王穉登等题跋,为素绢本,当亦属有景繁笔一类。张丑《清河书画舫》
记曰:“此卷不止人物擅场,而布景用笔,尤为古雅。其前后山水树石舟车屋宇龙马鸟兽什物器具,无不种种绝伦。
”此外,宋黄伯思《东观馀论》,元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吴升《大观录》、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皆有著录,当为真迹,惜无存,亦不见摹本。
古代著录有的过于省略,或所指不明,故
无以知其确指何本。以上李公麟《九歌图》各本著录真伪难辨,实际情形更为复杂。据《宣和画谱》记李公麟《九歌图》一卷,但著录有“宣和中秘”印的《九歌图》却出现多种:一种是“止白描鬼神之像,而无景界”者,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著录;一种是“布景人物山水精俊”者,清吴其贞《书画记》著录。同样有残缺题识“×年七月望日臣李公麟画”的本子,吴其贞《书画记》著为“卷后小篆书其文”,又有清朱彝尊《曝书亭书画跋》记“每图书三闾大夫辞于后”,两本显然不同,而与《石渠宝笈》初编第四十四卷著录的乾隆题跋本是否同一却未可知。
流传至今的李公麟《九歌图》虽非真迹,从各摹本亦可看到,李公麟奠定了传统《九歌图》的基本图式,以及典型的白描用笔,对后世的楚辞绘画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二、张渥《九歌图》
一般认为,元代是人物画衰落的时期,尤其是文人画家,多专注于自然山水,或移情花草竹石,正如陈玄作任仁发《二马图》跋云:“方今画者,不予画人事,非画者不识人事,是乃疏于人事之故也。”但从元人留下的多首《题九歌图》《题屈原卜居图》《题屈原渔父图》《屈原行吟图》等诗词可知,有不少画家作楚辞题材的绘画。钱选、赵孟頫都曾依屈原《九歌》作画,而张渥创作的白描《九歌图》,是元代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之作。
张渥的《九歌图》今传世有三本:
一藏于
[宋]李公麟(传)  九歌图(局部)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秋日苕上归舟作。’兴到之笔。陆子英得于大梁。
”此赵书张画合璧卷,未见它书著录,真伪难晓。
张渥《九歌图》除以上几种外,还有两个本子与其有关:一本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宋张敦礼离骚九歌图”。签题张敦礼,而后幅题跋称张渥作,其文即抄清江贝琼跋语。胡敬《西清札记》认为:“此或市侩割张渥他图跋语,装入此卷以炫售,而又误题签。
”为赝鼎之作。《石渠宝笈三编》案语意同此。另一本是传赵孟頫《九歌书画册》,款署“大德九年八月廿五日,吴兴赵孟頫画并书”。原归张大千大风堂,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与《石渠宝笈》第二十五卷著录的延祐六年所作“赵孟頫书九歌并绘图”
非同卷。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书中鉴定其书伪,而图为张渥真迹。此说亦存疑。
张渥于至正初至元末的十数年间,对《九歌图》反复进行摹写,其本身就成为一种寓意的表达。贝琼在《书九歌图后》文中说:“屈原《九歌》,因其旧而定之,比兴之间,致意深矣。”“今叔厚又即其辞以求其象,使玩其象,以求其心。”张渥选择《九歌》绘画作为情绪的另一种外化,表达了高昂的气节以及眷恋深
尤精篆隶,他的隶书词本和篆书词本两种尤其易于混同。《石渠宝笈三编》载著录吴睿隶书词本后,又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案语曰:“又元人张叔厚曾临此图,吴孟思以小篆书其文,藏江南人家。当即此卷。”显然把两卷混为一卷。另姜亮夫《楚辞图谱提要》也把两本著录语辑于一本之下,也是未细分吴睿书词的张渥《九歌图》应有两种。
另有周伯琦篆书词本,明初贝琼《清江文集·书九歌图后》文中有详细记载,明清以来已失传。贝琼记此图“越二十年而神气益新”,
“盖其晚年笔也”,而薛永年推断其约作于至正十五至十八年
(1355-1358)。从文中知“是图凡二十一人,有贵而尊严者,有魁梧奇伟者,有枯槁憔悴者,有绰约如神仙者,有诡怪可怖者,有创而墨者,旁见侧出,
各极其妙”。人物构图与现存三本大致相同。又周伯琦篆书《九歌》之辞,张雨有题“伯温篆书为本朝冠”云,可谓书画二绝。
此外,有与赵孟頫书词合装本。清末李葆恂《有益无益斋读画诗》卷下载“张渥《九歌图》卷附赵书《九歌》”一诗,并注云:“张渥《九歌图》、赵文敏书合装纸本横卷,白描仿李龙眠,工谨中有逸趣。文敏书作小楷甚精,自题:
上海博物馆,为吴睿篆书词本。本款署“淮南张渥”(后补款),吴睿款署“至正六年(1346)九月既望,吴睿书”,后有张雨等人题跋。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吴其贞《书画记》、缪日藻《寓意录》、孙承泽
寒衣调河图《庚子消夏记》、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及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等书著录。二藏于吉林省博物院,为吴睿隶书词本。本款署“淮南张渥临”,吴睿款题“至正六年次丙戌冬十月,淮南张渥临李龙眠《九歌图》,为言思齐作。吴睿孟思以隶古书其词于左。”卷后有倪瓒题跋。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胡敬《西清札记》及《石渠宝笈三编》等著录。三藏于美国克利佛兰艺术博物馆,即褚奂隶书辞本。褚奂末题:“右离骚九歌图,宋龙眠居士李公本,淮南张渥叔厚所画,妙绝当世。(缺五字)家藏请予书其辞,因识于左云。至正廿一年辛丑(1361)三月旦,河南褚奂记。”曾见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并有徐邦达临本。
这三本都是纸本白描长卷,分十一段,文图相间,描绘屈原像和《九歌》中神祇。各本笔法一致,承袭李公麟白描,依其简笔本而作,不设繁密背景,突出神灵形象,其“人物景象,别具思致”。且人物服饰、动态基本相同,仅人物布局与物件细节上略有区别。吴睿工翰墨,
[元]张渥  九歌图
(局部)  纸本水墨  吉林省博物院藏
情,也在元代画卷的一片萧索孤寂中点染了一抹耀眼的亮。
(作者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春晓
注释:
①饶宗颐《长沙楚墓帛画山鬼图跋》:“惟楚人之山鬼,乃为女神,故兼绘窈窕佚女,合以凤鸟,则或取郊禖之意。盖以彩凤迎祥祉,以夔魍遂魅,祈禳兼施,意自明耳。”将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视作《山鬼图》。此文收录饶宗颐《战国楚简笺论》,《金匮论古综合刊》第1期(《选堂集林》之一),香港亚洲石印局印行,1955年。
②[日]石川三左男《从楚地出土帛画分析〈楚辞·九歌〉的世界》,中国屈原学会编《中国楚辞学》(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205-218页。
③[宋]张澂《画录广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725页。
④参见姜亮夫《楚辞图谱提要》(《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1961年,第369页)。另据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所记,张澂(1078-1145)的《画录广遗》撰于建炎四年(1130),成于绍兴九年(1139);《宣和画谱》编撰成于宣和二年(1120),宣和时未尝行世,乃为秘录,或有宋刊元印本。黄伯思(1079-1118)由其子集成《东观馀论》,有嘉定年间刊本。
⑤[宋]蔡攸主编《宣和画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二),第83页。
⑥[宋]黄伯思《东观馀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一),第879页。
⑦⑧⑨⑩[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
全书》(四),
第280页。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
书》(四),
第42页。
[清]吴其贞《书画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八),第104页。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第369-370页。
阿英《屈原及其诗篇在美术上的反映》,刊于《文艺报》
1953年第10期。参见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楚辞研究论文
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
第309页。
薛永年《谈张渥的〈九歌图〉》,《文物》1977第11期,第
66页。
即郑振铎和阿英所指的故宫博物院藏本,其藏地先后
有异,
现归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
[清]张照等编撰《石渠宝笈》(初编),《文津阁四库全
书》子部273,
第473页。
[清]吴其贞《书画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八),
第76页。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四),
第280页。
卷末有钱樾题:“李伯时《九歌图》,其曾入宣和御府
者,止白描像而无境界,伯时自书歌词。又别本元时藏天
台榭奕修家,歌词为曹纬书。此卷赵仲穆赞伯时画,亦当
又别是一本。”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四),上海中华
书局,
1937年。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
书》(七),
第764页。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四),
第178页。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0年,
第619页。
张渥《九歌图》褚奂书词卷末幅款识为“至正二十一年
(1361)”。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
社,1984年,第49页),提到其所临张渥《九歌图》款为
“至正二十留年”。查郑振铎编《楚辞图》(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3年)及徐邦达临绘《九歌图》(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6年),皆记为“至正二十一年”,是知徐邦达《古书画
伪讹考辨》书中有误,
此应为同一幅画。
[清]吴升《大观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
(八),
第541页。
[清]英和等编《石渠宝笈三编》,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
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1年,
第378-380页。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
第378页。
[明]贝琼《清江文集·中都集》,《文津阁四库全书》集
部410,商务印书馆,
2005年。
薛永年《谈张渥的〈九歌图〉》,《文物》1977第11期,第
65页。
[明]贝琼《清江文集·中都集》,《文津阁四库全书》集
部410。
转引自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江苏古籍出版
社,1984年,
第50页。
[清]胡敬《西清札记》,《续修四库全书·胡氏书画考三
种》子部39-69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第89页。
[清]英和等编《石渠宝笈三编》,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
本丛刊》,
第49页。
[明]贝琼《清江文集·中都集》,《文津阁四库全书》集
部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