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跟爱一起飞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美国)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忽视其心理素质及心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教育要从根本上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能力,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
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其中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小说。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真善美,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
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土地的誓言》,就是一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作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那对祖国的深挚的爱、对故土的深沉的眷恋,让每一个读者泪盈于睫!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感情。《爸爸的花儿落了》描写的是家庭生活中浓浓亲情的文章。文中的爸爸怀着对女儿的深情和盼望女儿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教学中针对当下生活中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现状,引导学生在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理性的去看待父母的行为,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文章不胜枚举《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台阶》等等。中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美丽景,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再塑生命》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谐。有的课文表现民俗之美,如《端午的鸭蛋》《春酒》。有的表现风情之美,如《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
2 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老王》一文中老王的淳朴善良,《再塑生命》一文中海伦·凯勒的聪敏好学、乐观坚强,《社戏》一文中双喜的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滕野先生》一文中滕野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冰心的《纸船》这首诗写的是冰心本人在19238月,从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路程中,面对茫茫大海所产生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一些悲欢离合,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遇到困难更应该坦然面对,儿女情长、寸断柔肠的干什么?可能后来被称作世纪老人的冰心老奶奶经历的事情多了,心中对一切感到坦然了,淡然了,才在微笑中写作,体现了她良好的心态。但我们作为老师,在学生年轻的时候在少经历一些沧桑的前提下,更应从积极正面的有意去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态。
课外阅读练习并不是单纯的阅读能力训练,而应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多一些宽容》教会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平静的心境,消除嫉妒和憎恨,保持健康的心态,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而《失败也是歌》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懂得失败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课外阅读中还涉及到很多名人轶事,这也是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材料。如爱因斯坦在小学时曾经被老师认为没出息的人,却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华罗庚上学时数学差,结果却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这些例子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他们振作起
来,超越自我,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
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如《合作》,可以让学生记叙生活中一次成功或愉快的合作,体验合作后的快乐,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克服排他、嫉妒心理。《我的未来不是梦》,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我的烦恼》就是让学生抛弃烦恼,振作精神,勇敢面对生活。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学生作文和日记、周记等,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从而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心理空间。日记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内心情绪、情感的书面载体。心理学认为:及时宣泄,可以充分缓解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消极情绪,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通过日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述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走上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对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学习的畏惧和厌恶,我积极勉励: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来梅花扑鼻香;对学生在日记中表露与人交往的困惑,我指点迷津:身正不怕影子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互相苦恼时,我出谋划策:朋友之间贵在真诚,学会宽容,你会更受欢迎!一句句亲切简短的话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通过日记这座桥梁,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
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心会跟爱一起走歌词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合作小组在汇报成果时,组内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他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