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浅谈屠格涅夫笔下男女主人公爱情崇拜程度的不对等性
——以中篇小说《初恋》为例
■陈 雯/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 要: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美好爱情的斗争中,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往往比她们的恋人更勇敢、更沉
挚,也更坚定。①
《初恋》是屠格涅夫笔下一篇自传性的中篇小说,屠格涅夫承认:“《初恋》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一点修饰,每当我反复阅读时,人物的形象
就在我眼前鲜明地现出来了。”
世界第一初恋ed
关键词:屠格涅夫 爱情崇拜 初恋 差异性
屠格涅夫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文学上更是有“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这一称呼。屠格涅夫对女性形象的描述细腻生动,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美好爱情的斗争中,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往往比她们的恋人更勇敢、更沉
挚,也更坚定。③
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初恋》就将他的这种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初恋》的主人公是一个情窦初开的16岁的花季少年,在他充满着爱情的预感的时候,他们家旁搬来了一户新邻居——一位穷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少年便很自然地与公爵小齐娜伊达相遇和相识。④当16岁的主人公疯狂的迷恋女主人公齐娜依达的时候,妖精一般的齐娜依达却深陷在另一段不被外界社会接受的爱情中——她爱上了男主人公的父亲,一个风度翩翩、镇定自若但却又冷淡专横、难以接近的已婚中年男人。这样看来,文中展示出两条“初恋”的线索,一条是明线——“我”的初恋;一条是暗线——齐娜依达的初恋。前者显示出爱的幸福和欢乐,后者
显示出爱的痛苦和不幸。
齐娜依达年轻漂亮,聪明而具有灵性;她时而落落大方,时而幽怨深沉。在家道中落,家庭条件并不优渥的日子里,她仍然具备着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众多条件不一的追求者,她的虚荣心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情观。她不攀权富贵,不沉迷于各类的赞美。她在游戏中说
道:“你们这些老爷都很高贵、你们都愿意死在我的脚下,你们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可是那儿,在喷水池旁,在那飞溅着的喷泉旁边,我那心爱的,能够支配我的人却站在那儿等待着我。他不穿华丽的衣服,不戴珍珠宝石,谁也不认识他,但他等待着我,并且相信我一定会去的——要跟他待在一起,要跟他在那儿,在花园里的幽暗处,在树木的沙沙声和喷泉的飞溅声中一起消失的时候……”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齐娜依达期待的爱人,是一个能够“支配”她的人。而这个“支配”她的人,却又“不穿华丽的衣服,不戴珍珠宝石”,可见这种“支配”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而男主人公的父亲恰恰满足了齐娜依达这种精神上“被支配”的欲望。男主人公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我父亲还很年轻,而且风度翩翩、十分英俊”“他严厉、冷淡、难以接近……我没有见过比他更镇定自若、更自信和专横的人了。”“我爱他,我很钦佩他,我觉得他是男人中的楷模”这些描述直观地表现出了父亲的魅力——这些魅力不来源于他的地位和金钱,而是他本身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俘获了高傲的齐娜依达的心。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他,甘愿放弃与其他追求者在一起的机会,不顾世俗的眼光,也不怕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男主人公在得知齐娜依达与父亲私会的事以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慨:“既然她知道我父亲是个有妻室的人,她指望什么呢?怎么不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呢?我心想,
是啊,这就是爱情嘛,这就是热烈的爱情,这就是无私的爱情……”“为别人而牺牲自己是快乐的。”
与齐娜依达坚贞不渝的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的,是男主人公父亲的懦弱和自私。当与父亲的爱情不被大众接受时,齐娜依达搬到了一间远离舆论中心的小房子里。父亲去看望齐娜依达,他的态度令人心寒:“父亲耸了耸肩。整了整头上的帽子——这些动作一直
是他表示极不耐烦的特征……”“父亲忽然举起那条他用来拍掉自己常礼服下摆上灰尘的短皮鞭,接着我听到了他在她(齐娜依达)那裸露到臂肘的胳膊上猛地一抽的鞭打声。”“齐娜依达全身一震,默默地瞥了一下我的父亲,慢慢地把自己那条胳膊举到了唇边,吻了一下胳膊上那条发红的鞭痕。”父亲决定与齐娜依达一刀两断,他丢弃了自己的短皮鞭,就像丢掉了与齐娜依达的爱情。男主人公这样回忆道:“她那张脸现在还历历在目。这是一张忧郁、严肃、俏丽的脸,脸上流露出无法用笔墨形容的忠贞不渝、悲伤、爱恋,以及某种失望的神情……”。
父亲去世之前给男主人公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对女人的爱情,对这种幸福,对这种有害的东西你要存有戒心……”在社会地位、舆论压力与心爱的齐娜依达的权衡中,男主人公的父亲最终选择了前者。齐娜依达的初恋就这样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她的坚贞不渝并没有得到男主人公父亲的珍惜。
屠格涅夫笔下的爱情无一例外地走向悲剧性的结局,读起来让人陷入沉思和感伤。究其原因,除去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崇拜程度的不对等性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屠格涅夫的整体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
的批判精神。他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才是作者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注释:
①孙鑫亭,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形象。②母润生.外国文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38.③孙鑫亭,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形象。④⑤朱宪生.外国小说鉴赏辞典2:19世纪下半期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5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