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674-5639 CN53-1211/G4昆明營紇營裉2017, 39(2) :17-20,25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儿重文学研冗】
苦难•温情•诗意
----论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生命哲学
葛倩倩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曹文轩的创作既有感性的情感投人,又不乏理性的深邃思考,其文学创作是
以深厚的生命哲学为根基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承接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美学精神,面对成长中的贫穷的
痛楚、尊严的失缺、死亡的恐惧等种种苦难,他用诗化的、净洁的语言建构了一个充盈着温厚浓郁亲情、懵懂
纯粹爱情的温情世界,使少年们在苦难中接受磨砺,于温情中获得救赎。
关键词:曹文轩;成长小说;苦难书写;温情救赎;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1207.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 -5639(2017)02 -0017 -04
DOI:10. 14091/j. cnki. kmxyxb. 2017.02. 004
Misery, Warmth and Poetry
—Study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the Bildungsroman by Cao Wenxuan
GE Qianqi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100) Abstract:With the double identity of scholar and writer,Cao Wenxuan5 s literary works are full of both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ra­tionally deep thinking with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philosophy of life. Inheriting from the aesthetics spiri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and facing the sufferings such as poverty, lack of dignity and death in the growth, Cao creates a world full of rich warmth and love to save teenagers from sufferings.
Key words:Cao Wenxuan;bildungsroman;writing of misery ;salvation of warmth;philosophy of life
钱理曾提出:“文学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呈现,
既是作家自身生命存在的呈现,又是他所描写的人 物的生命呈现。”[1]曹文轩始终坚守“永远的古典”阵地,实践着“温馨和温暖”的古典美感,以一种悲 悯精神和悲悯情怀来书写现代儿童的成长困境,他 早已清醒地认识到“对存在进行终极追问—
—文学 走向形而上,已成趋势”,他的成长小说无不浸透着 作为学者和批评家的曹文轩形而上的生命哲学思 考:在苦难中磨砺,于温情中救赎,他将少年的挣扎、痛楚、喜悦、忧伤浸润在文学创作中,诠释着少年成 长中“绝对不是一时一地,也不是一家一国”的恒在 的生命哲学。
一、苦难的磨砺
M •H •艾布拉姆斯认为在成长小说中,“主人 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认 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2]。苦难,是每 个少年成长必经的磨砺,正如蝴蝶破茧之前必将忍 受无边的黑暗和漫长的寂寞,只有经历苦难的洗礼,少年才能逐渐成熟、愈加坚韧,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 力和健全的“民族性格”,正如曹文轩为彭学军《长 发飘零的日子》作序时所说:“他们必须接受真正意 义上的人生洗礼。而这种洗礼是不会在圣乐中进行 的。它必将是在一片纷扰与喧嚣之中。这是又一次
收稿日期=2016-10-09
作者简介:葛倩倩(1991 一),女,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
18昆明学院学报2017年4月
脱胎,而这一次不是来自于母体,而是来自于生活。他们有时会因为痛苦而发出尖叫,但,正是这种尖 叫,将会使他们日后拥有高贵的肃穆与宁静。”[3]源 于其对苦难的深刻认知,曹文轩自觉担负起“塑造 未来民族性格”的重任,做好一种“人性的打底工 作”,用种种苦难磨砺成长中的少年,如贫穷的痛 楚、尊严的失缺、死亡的恐惧。
生长在贫苦时代的曹文轩对物质苦难的体味是 刻骨铭心的,然而他是怀着感恩的心去回忆书写苦 难的,在他看来,物质的苦难“既是肉体的也是灵魂 的”。[4]由于物质的匮乏,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 到满足,但这种贫穷的痛楚对于曹文轩来说是磨练 心智、催人奋进的,它能给予少年“透彻的人生经 验”,并在少年性格中“注进了坚韧”。《青铜葵花》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困苦而坚韧的故事。在那个物 质极度匮乏又充满天灾人祸的年代里,生活在江南 水乡农村的青铜一家收养了城市孤女葵花,当遭遇 火灾、洪水、蝗灾等种种灾难时,他们相互扶持、乐观 从容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家里没钱买油灯,青 铜给葵花做了一盏萤火虫灯;灾年没有吃的,他就想 办法抓野鸭让葵花充饥;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 街头卖芦花鞋;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物质的匮乏、贫穷的
痛楚是对肉体的拷问和磨砺,也是对灵魂的历练和 烛照,它能够让少年拥有强大的韧性和“面对苦难 时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曹文轩在其成长小 说中不吝笔墨多次书写贫穷与苦难,如《山羊不吃 天堂草》中乡村少年明子和木匠师傅、师兄来到城 市务工却只能住在垃圾场;《草房子》里麻油地的少 男少女一年到头只有一件单衣和一件棉衣;《根鸟》中流浪少年根鸟只能和板金大叔靠乞讨维持生活; 《田螺》中背负“偷船”罪名的何九为洗刷冤屈夜以 继日地拾田螺…
…这些主人公们在各自的故事中承 受着生活的巨大磨难并最终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贫困的痛楚“壮大”了他们,也“发达”了他们。
心理学提出人在少年时期会实现“第二次诞 生”,在这个时期少年会不断寻求自我认同感,逐渐 形成一种自我同一性。“一个人的同一性意味着对 与‘我’有关和他人有关的自我了解。”[5]成长中的 少年常常借助镜子与他人来确定自我形象,逐步实 现自我界定。因此,生命的成长流程实际上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敏感多思的心理体验和微妙隐 秘的情感变化显现出少年的尊严在懵懂中蓬勃生长 起来。《草房子》中的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孩童 时的他从不在意别人谈论他的秃顶,但慢慢地他长 大了,他不允许伙伴们谈论他的秃顶,更不能摸它,陆鹤变得敏感脆弱,他甚至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 “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和侮辱”。成长中,少年会有愈来愈强烈的自尊感,并极 易受到伤害,而正是在维持保护生命的尊严之时,少 年历练了一种坦然面对一切的勇气和正确认识自我 的睿智。陆鹤在校长桑乔排的戏《屠桥》里成功扮 演了一个只有他能演的秃头角,他终于维护了自 己的自尊与作
为一个孩子的骄傲。曹文轩众多成长 小说都显现出他们在成长中对自我的确定和尊严的 萌生。《草房子》中的桑桑因尿床的事被纸月发现 而气急败坏地把被子摔在地上;《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明子在眼界开阔的海外华人后裔徐达面前面对 紫薇时就会身不由己地表现出窘迫和不安……曹文 轩调动了自身成长期的生命体验,在记忆的回溯和 情感的回味中,将笔端投射于少年潜藏涌动的精神 蜕变中,显现了少年在成长中萌生尊严的心理转型。
“儿童心灵的成长不是缓慢、均匀地随着日子 的流逝而一天天渐进积累起来的,心灵成长的轨道 上有一个个成长的关节,每个关节都是心灵急速飞 跃的成长阶段。”[6]死亡和成长是联系在一起的。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是一'种客观存在,克服对死 亡的恐惧、坦然面对生死才能实现精神的成长成熟,在此意义上,死亡是少年获得突破性成长的一种特 殊经验。《草房子》中的少年主人公桑桑平日活泼 善良,然而出乎意料地,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桑桑突然感到了死亡的威胁,然而温幼菊老师源自 灵魂深处的宁静平和的无字歌以及那句柔和却不失 强劲的“别怕”抚平了他的恐惧不安,滋养了他坚韧 安静的魂灵,之后桑桑变得更为善良宽厚。病重之 下,他仍为实现妹妹的愿望而强忍病疼把妹妹背到 高高的城墙上,死亡的危机感促使桑桑沉思生命,并 以新的姿态去“生”,“他不再是那个天真的童年精 灵,他向真正的成年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7]。自身亲历死亡必然引起少年对死亡的沉思,亲人的离 世也无不刺激着少年体味死亡。曾经固执倔强的秦 大奶奶为保护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而溺水;邱二
第2期葛倩倩:苦难•温情•诗意——论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生命哲学19
叔病重逝世,养子细马挣钱给神志不清的邱二妈治 病,小小年纪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纸月妈妈跳水而 亡、婆婆病重离世;温幼菊的“药寮”则象征着身体 的疾病与精神的超越……曹文轩用“节制”的艺术 和“忧伤、悲悯、高雅、尊严、深刻的悲剧意识与纯净 而博大的美感”[8]进行着对死亡的诗性建构,诉说 着极富意蕴的生死哲学,长养着少年洞达的情怀和 超越生命的愿景。正如陆扬所说,“对死的畏惧从 反面促进对生的动力,它意味着人将承担起自己的 命运,来积极筹划他有限的人生”[9]。
单纯率直,无忧纯净如白纸一样的孩童们终于 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成长的曲折之路,这路有对贫穷 的刻骨铭心、有对尊严的敏感萌生、有对死亡的疼痛 体味,然而曹文轩并不让少年们沉溺于悲切贫瘠之 中,他“用他温情而诗意的笔触,关注少年化蛹为蝶 的成长过程,写少年的敏感多思,躁动不安,写尊严,写孤独,写嫉妒,写羞怯,写苦难的承担,写上路的欲 望……”[1°]曹文轩依循着储积沉潜的古典主义美 感,用温润诗化的文字捏抟雕刻着生命,用温情救赎 滋养着处于成长困境中的少年。
二、温情的救赎
尼采曾说过:“人惟有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 受任何境遇。”成长中悲欢离合的起起伏伏、撕心裂 肺的精神蜕变促使哲学家、文学家孜孜不倦地去寻 求这种理由和力量。曹文轩在《草房子 < 追随永恒 >代跋》中曾提出“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11]具有永恒的力 量,它永久地感动着孩子们。温情具有令人灵魂战 栗的力量,它使生命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如果说苦 难是
对成长中少年的磨砺,那么温情便必定是对他 们的救赎。在曹文轩为我们营造的诗意世界里,处 处闪耀着人性的美好光芒。温厚浓郁的亲情、朦胧 纯粹的爱情这些生活的美好图景拯救了历经成长蜕 变的少年们,也荫庇着情感焦渴的现代人。
虽然对“人存在着,其本质必然是悲剧性的”有 着清醒认识,曹文轩也“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 去把玩”,他用心和笔勾画了缓缓流淌的亲情之河,滋养着少年敏感脆弱的心,给予少年天然的成长力 量。《青铜葵花》中葵花拥有一个充满柔情的父亲,父亲如山一般厚重深沉的爱如绵绵细雨润泽着少年少女忧郁躁动的心。《草房子》中身为校长的父亲 平日里威严峻厉,在得知儿子桑桑生病后其隐忍深 沉的爱也悄然显露,还有以为细马走丢惊慌失措甚 至大发雷霆的邱二爷,用生姜给儿子擦头希望以此 儿子秃头的陆鹤之父,承受着女儿死去的巨大 悲痛把外孙女纸月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的外婆,《海牛》中日夜搓麻绳以供孙子上学的盲人奶奶……在充斥着苦涩、孤独、迷茫的成长之路上,曹文 轩将“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浸润在少年稚嫩的心 里,于是那个弥漫着悲苦的世界处处闪烁着温馨丰 盈的深情与温暖。
除了温厚浓郁的亲情,浸润在曹文轩成长小说 世界的还有懵懂纯粹的爱情。每个少年都会经历青 春的觉醒、爱情的萌动,这份奇幻迷人的情感含着 爱、含着真、含着美,使一颗孩童之心变得敏感多情、变得自尊自强。正如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当具 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 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 片玻璃。”[12]曹文轩用独到细致的笔墨描绘了少有 人关注
的少年微妙飘忽的特殊情愫,体贴呵护了少 年的心理蜕变,并以这种幻美和纯净的情愫牵引着 少年奋进、成长,使其获得尊严、智慧和力量。《细 米》中调皮的细米遇到了美丽的梅纹,并为她着迷、倾心,梅纹给细米的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前 听课心不在焉的细米愿意读书学习了,细米帮梅纹 割麦子、给她送饭、夜晚提着小马灯在村口接梅纹回 家,梅纹的父母双双去世,梅纹病倒了,细米为使梅 纹早些康复,在刺骨寒风中撒网捕鱼,终于为梅纹捞 到了一尾结实而富有弹性的金鲤鱼。因为梅纹,细米获得了渴求成长的动力,他从迷蒙混沌的孩童 长成了坚强朗阔的少年,情感的觉醒是与心灵的成 长相一致的,懵懂纯净的爱恋激发了少年心智的成 熟,赋予其成长的热力。这种朦胧诗意的情愫在曹 文轩的多个成长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草 房子》中桑桑对于纸月、《红瓦》中林冰对于陶卉、《狗牙雨》中杜元潮对于程采芽、《山羊不吃天堂草》中明子对于紫薇,乃至《青铜葵花》中青铜对于葵花 ……这种飘忽懵懂、脆弱敏感的爱恋常常不期而至,它是柔情的,同时也是充满力量的,它象征着美,象 征着真,它使少年愈加坚强勇敢,“激发起人们崇真 崇善崇美的情怀和从真从善从美的愿望”[13],形成
20昆明学院学报2017年4月
了高贵、优雅、真纯、善美的人性向往。
成长是少年的生命存在状态,它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力量,也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过程,同时,它也暗 示
着种种人生困境与精神裂变,所以成长既预示着 希望,又带有痛苦和迷茫。作为“未来民族性格的 塑造者”和一个满怀悲悯意识的作家,曹文轩选择 用“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做着感动 的文章,以明净唯美的笔勾画了一个温情的世界,一
个诗意的栖居。
三、净洁古典的诗意美
“哭泣绝非艺术。极度的悲哀写进文学时,应 进行一次降格的处理。因为,不顾形象的哭泣只会 损害艺术。”[14]坚信“美与思想同等重要”的曹文 轩,他没有选择像传统现实主义那样激烈彻底地暴 露苦难和黑暗,也没有采取现代派那种冷酷淡漠地 揭示世界人生的态度,而是坚守着“永远的古典”,承继着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古典美学精神,有节 制地叙写成长中的苦难和忧伤,以明澈古典的意象 和温润净洁的语言建构了诗化的古典纯美世界。
“一切之美,我们都可以通过风景描写而获得 ……小说家写小说,也就是发现这些美,然后将其一 一呈现供读者享受,在享受中受美之感化,然后得到 提升。”[15]生长在清水环绕、山清水秀的江苏盐城,曹 文轩用水这个纯美意象构建了古典和谐的如诗如画 的水乡世界。曹文轩常常让其笔下的人物从水乡中 走来,故事也在水乡中延展开来,平原水乡成为其成 长小说的独特背景。《草房子》中蒋一轮和白雀在荷 塘边月光下吹笛、起舞,倾泻出只在水边才有的幻美 和曼妙;杜小康和父亲在空无一人的万顷芦苇
荡中养 鸭放鸭经受孤独,接受苦痛。《青铜葵花》中的大麦 地就是水网密布、篱垣交错的江南水乡,“她望着它,看它的流动,看它的波纹和浪花,看它将几只野鸭或 是几片树叶带走,看大小不一'的船在它的胸腾上驶 过,看中午的阳光将它染成金,看傍晚的夕阳将它 染成胭脂,看无穷多的雨点落在它上面,溅起点点 银的水花,看鱼从它的绿波中跃起,在蓝的天空,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然后跌落下去……”。[W]《细米》里的稻香渡、《狗牙雨》中的油麻地,曹文轩成长小说 几乎都以云雾缭绕的江南水乡为背景,河流、木船、小 桥、麦田、水牛、月光常常点缀其中,增添性灵,勾勒了一幅万物生灵和谐共生的淡雅优美画卷,而活跃在这 灵秀水乡中的是一在苦难磨砺中环抱温情的美好 少年。肖复兴说到“好的小说,尤其是儿童文学,应该 也是诗,或含有诗的种子。”[17]曹文轩便构建了这样 一个古典优美的诗化世界。
四、结语
“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静穆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使我在进行学 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 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 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18],作为学者型作家,学者 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曹文轩的创作既有感性的情 感投入,又不乏理性的深邃思考,形而上的生命哲 学思考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根基,其独特深 刻的生命哲学既书写在他的学术著作中,也实践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曹文轩认为苦难是生命的本质,是成长的磨砺,是生活的馈赠,“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那种处 变不
惊的优雅风度”,“当这个世界日甚一日地跌入 所谓‘现代’一时,它反而会更加看重与迷恋能给这 个世界带来情感的慰藉,能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一 番宁静与肃穆的‘古典’”[19]。面对成长过程中贫 困的痛楚、尊严的失缺、死亡的恐惧、恒久的孤独、自我的迷茫等等困境,曹文轩没有奋不顾身地投身于 新时期以来占据中国文坛的西方现代主义“审丑”的文学观念之中,而是独辟蹊径,始终信守并实践着 中国古典主义文学美学精神,用诗化的净洁的语言 建构了一个充盈着温厚浓郁的亲情、懵懂纯粹的爱 情的温情脉脉的诗意世界,素朴真纯的情感和至善 至美的人性是黑夜中的温暖光亮,是生命的依托和 归宿,使得少年们得以穿越成长中的苦痛,咀嚼着生 活中的爱和暖,于温情的怀抱中寻求救赎。
[参考文献]
[1 ]钱理,国家玮.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J ].东
岳论丛,2008(5) :15.
[2]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M].朱金鹏,朱荔,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18.
[3] 曹文轩.长发飘零的日子•序[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
社,2000.
(下转第25页)
第2期徐永明:论戴良、宋濂、汤显祖谢绝之文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模仿25
地读过宋濂的作品的。其《与司吏部》一信,可以说 是远绍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近嗣宋濂的《答 郡守聘五经师书》。
五、结论
嵇康放任自然,蔑视礼法,他的《与山巨源绝交 书》,从政治立场上说,显示了他不与司马氏合作的 态度,从思想内倾向上看,是他崇尚老、庄清静无为 思想的反映。戴良的《送宋景濂入仙华山为道士序》,是其为宋濂代言的作品,从形式和立意上都明 显受到了嵇康绝交书的影响。宋濂谢绝元朝的征 聘,表明他对元朝已彻底失去信心,故托辞谢绝,诡 为黄冠。宋濂的《答郡守聘五经师书》是他为拒绝 朱元璋征聘而写的书信。元末的动乱,使宋濂忧心 如焚,他希望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一召而往的 做法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坚持要由礼而仕,故在朱元 璋使者的固请之下,他出山担任了金华郡学五经师,从此走上了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道路。《答郡守 聘五经师书》也受到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影响,其中六个“执事何为欲强之乎”,可以说是对嵇康之
(上接第2〇页)
[4] 曹文轩.与王同行:曹文轩随笔[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2005:202.
[5] 米切尔J.青春论[M].张进辅,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社,1990:24.
[6]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222.
[7] 汤锐.为一种梦想而感动[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
社,2006:404.
[8] 曹文轩.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安徒生恩重如山[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2 -43.
[9] 陆扬.中西文化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33.
[10 ]李红叶.为少年心思写歌--------评曹文轩的小说《细
米》[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1) :66 -70.
[11]曹文轩.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M].南京:江苏少年文“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叙述结构的化用。汤显祖的《与司吏部》,远绍嵇康的绝交书,近嗣宋
濂之文,以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和气候条
件等为理由,申明了他不愿去北方任官的原因,实则
是拒绝了与北京执政者的沟通和合作,显示了汤显
那个文筱芮祖孤傲高洁、守正不阿的品格。
[参考文献]
[1] 嵇康.嵇康集校注[M].戴明扬,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2.
[2] 戴良.九灵山房集:第6卷[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宋濂.宋濂全集:第1册[M].黄灵庚,校注.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2014:60.
[4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卷上[M ]//宋濂全集:第4册.黄灵
庚,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5 ]汤显祖.汤显祖全集:第2册[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
京古籍出版社,1999.
[6]徐朔方.汤显祖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49.
[7] 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M]//有学集:下册.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6:1347.
儿童出版社,1997:277.
[12]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G]//1913 -1949儿童文学论
文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35.
[13] 樊发稼.新的景观新的繁荣[N].人民日报,1998 -5 -9
(2).
[14] 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3:53.
[15] 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19.
[16] 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3.
[17] 肖复兴.草房子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儿童小说[J].新
闻周刊,1998(15) :15 -18.
[18] 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
版社,2003.
[19] 曹文轩.红瓦:永远的古典(代后记)[M].北京:作家出
版社,200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