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教材分析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课时: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唱会”并且能够初步“唱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音美与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2、在歌唱训练中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利用声音来塑造美,表现爱。
  3、掌握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了解以三度配置为主的同节奏二声部合唱歌曲的一般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1、用听觉调整自己的声音,保持声部的音准和音统一,重点是b乐段合唱声部的和谐性。
  2、前半拍休息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变化音,长音时值的保持。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钢琴,课件,歌谱。
爱的奉献歌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占本课时的12%)
  1、播放包含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节目的慈善文艺演出视频资料。
  2、提问:如果你在慈善晚会中听到这首歌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用视频资料作为情境导入的教学手段,开门见山地导入到教学主题中,让学生初听音乐,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运用提问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音乐情境,关注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新歌教学(约占本课时的70%)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歌谱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2、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二、四乐句变化重复,结音不同。
  3、跟琴视唱旋律,控制气息,用假声位置发“nu”(努)母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用耳朵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必须与身旁同学的声音相似,相互模仿,全班的声音要求高度统一。
  4、重点练习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个别检查掌握情况。要求每个乐句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唱足四拍的时值,长音后统一气口。
  5、用唱名视唱整个乐段,要求用手划拍,轻声高位置哼唱2-3遍。唱熟旋律后加入歌词,唱会第一乐段。
  6、在课前就把班级人数一分为二,注意把音准感觉好的学生平均搭配,让他们分别站在老师的左边是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低声部先跟琴视唱b乐段的第一句旋律,唱熟后加入高声部。
  教师提示:注意第二乐句()的音准,可以用(2—1)大二度的感觉套唱1—的音程关系。然后在高声部3音的保持中,低声部由1进行到,反复磨练后再进行后面的练习。
  7、重点练习再现部第四乐句和结束句的合唱声部旋律。
  8、表情处理:
  (1)提问:你认为怎么处理才更能打动人?
  (2)提示:气息下沉,提起眉毛,打开口腔,控制音量。
  (3)提示:在休止符处连吸带唱,把逻辑重音确立在每个乐句中的后附点节奏上。
  (4)练习时,先要求一个声部稍强,另一个声部稍弱,最后均衡两者音量,让学生体验不同力度的演唱效果。
  (5)结束句要求唱得渐慢和渐弱,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9、跟随课件音响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一定要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同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歌谱,出乐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音乐记忆。a乐段的歌唱重点是音统一,注意气息控制,音量不能过大。b乐段的歌唱重点是两个声部间的和谐,保持音准感觉和音量的均衡。整个歌曲教学采取“分块包割”和“各个击破”的方式,有利于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是解决本首歌曲的歌唱基本技巧,让学生学会歌唱。
  (三)音乐视野拓展教学(约占本课时的15%)
  1、师:“《让世界充满爱》是音乐对真情的呼唤。象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爱的奉献》(播放主题片段)
  2、师: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乐圣贝多芬就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欢乐颂》的主题----坚信人类必将获得“团结友爱”的永恒欢乐。
  3、播放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音频。
  设计意图:虽然是唱歌教学,但决不能整节课都唱个不休,那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声带疲劳和学习厌烦心理。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声带得到短暂的休息,同时也是为了进
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因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词非常的通俗易懂,用不着花费过多精力去深究,所以,采用另外两个音乐主题来解释和升华课题。考虑时间关系,这两个主题只能做一个欣赏浏览。因为音乐艺术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清楚的,所以也用不着进行其他无谓的说教。
  (四)教学小结(约占本课时的3%)
  师:这节课,我们唱了,也听了关于爱的歌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更具有情感上的表现力和感召力。
  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如《爱的奉献》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用最动情和最美妙的歌声再唱《让世界充满爱》!(学生边歌唱边依次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