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一捧江山在掌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了解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提高诗歌鉴赏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神奇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诗歌夸张、想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美妙动听的音乐,看不见、摸不着,转瞬即逝,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出的诗人却能用文字把这只可意会的乐声,酣畅淋漓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可感可触,让读者和诗人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境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清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评价“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艺术魅力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
    2.作者介绍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李贺为“诗鬼”。李贺和李白、李商隐并被称为“三李"。
    二、文本研讨
    学习活动一:听读
    1.假如你穿越到晚唐,作为李凭演奏会的主持人打算怎样请李凭登场?
    主持人:“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赞赏,她的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有请著名宫廷乐师李凭上台演奏。
    2.听录音
    注意读音、节奏、情感、轻重缓急。
    3.字词读音
    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脚(lù)  倚桂树(yǐ)
    4.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穿越的“你",还有哪些特殊人物也被美妙的箜篌声吸引过来。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一下这特殊的“粉丝”。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李凭精湛的技艺为她圈粉无数,在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如思如慕。美妙的乐声同时还吸引了一批特殊“粉丝",他们是湘水女神江娥、善于鼓瑟的月宫仙子素女、天帝、当今皇上、创世纪女神女娲、擅长弹箜篌的神妪、平常都宅在深山幽涧中的老鱼、瘦蛟、整天伐桂的吴刚、嫦娥的宠物寒兔。看,优美悦耳的歌声一传出,天空的浮云,仿佛都在俯首谛听。
    今天到场的还有一位特殊嘉宾,他是李贺,也是李凭的知音。他为我们的演奏者当场赋诗一首《李凭箜篌引》。
    学习活动二:诵读
    1.朗读指导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学习活动三:演读
    运用演诵法,分组进行诗歌朗读。
    明确:演诵是在朗诵的基础上,将话剧、京剧等多样表演形式与朗诵相结合,通过演诵能更好的将艺术作品演绎出来。
    活动预设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演诵的形式,并推出诵读代表进行比赛。
    活动预设二:全班以男生和女生为两个大组,在诵读过程中讨论哪些诗句适合女生读,哪些诗句适合男生读,男女配合完成诗歌诵读。
    学习活动四:研读
    1.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诗的第一句“吴丝蜀桐张高秋”首先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二、三两句写乐声,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写优美悦耳的歌声一传出,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作者从侧面衬托乐声,极富艺术感染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才点出演奏者的名姓,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先写琴,写声,然后再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2.诗中哪些句子是正面刻画音乐的呢?请同学们出后大声朗读并赏析。
    一生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作者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从听觉、视觉角度“以声摹声”,“以形写声",乐声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朗读点评:昆山玉碎——读出气势、语调高昂、语速较快、重读“碎”;凤凰叫——声调轻柔,语速较慢 ;芙蓉泣露 ——语调低沉,语速较慢 ;香兰笑 ——读出欢快的感觉,重读“笑"。
    3.“粉丝”们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选取你喜欢的“粉丝"的反应来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天空浮云——驻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高贵紫皇——闻声而出
    补天女娲——如痴如醉 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伐树吴刚——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聚精会神
    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我喜欢“老鱼跳波瘦蛟舞”这句,作者想象非常奇特,运用夸张的手法描摹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老鱼和瘦蛟,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如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作者天马行空,想象乐声传到天上,女娲炼石补
天的地方,五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气势磅礴的秋雨,将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诗人用瑰丽的语言,为读者打开了一片神奇的梦幻的天地。又如……
    4.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在哪些作品中运用?
    示例:《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从听众的反应,环境的寂静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听,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李凭箜篌引》也是从听众着笔,让读者从听众反应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优美动听,与《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课堂总结
    一唱三叹则荡气回肠,余音袅袅而三日绕梁,这就是音乐的魔力。不过这还未必是听曲的最佳境界!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知音难觅。真正倾心于这种乐器、这首乐曲、这位乐师的有几人?一旦三者兼得又是何境界!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