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文化自信科技发展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般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请以“文化自信·科技发展”为话题,在“2022 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上,以中国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文化与科技携手,共谱华夏之乐章
李启瑞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汲取中华文化,传承先人理想,筑国之重器。很荣幸今天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此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化与科技携手,共谱华夏之乐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传统神话还是古代小说,都蕴含着古人对未知科学的追求与幻想。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吾辈当继承这些理想,以赤诚之心助今日科学之发展。
神话传奇,引今日科学探索之热忱。嫦娥奔月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每到月圆之夜,嫦娥的唯美传说便会涌上国人心头,多少人期盼着嫦娥为他们送来月光下的团圆。这则神话,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团圆的期盼,更体现了古人对地球外的神秘星球的向往与探索之情。古人虽终未能实现其志,但今天,的确有一“嫦娥”在月球翩翩起舞。它就是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我们将其命名为嫦娥,正印证着我们对古代神话的喜爱,与对古人遗志的继承之情。这具有神话彩的命名,肯定了中国探月灵感与嫦娥的故事息息相关。这就是中国文化给后人奠定的科学基石,我们踏石前进,带着民族愿望,令今日中国探月事业腾飞。
宏大寓意,扬我国威。中国文化气势磅礴,中国是东方巨龙,我们也愿意以龙的传人自称。这条龙,如今已能真正上天入海,不再畏惧。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以“蛟龙”命名,其寓意了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这是对国潜水事业的美好希冀。无独有偶,让国人为之自豪的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为“东风”。此名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此名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些气势恢宏的名字,已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的祖国强大繁荣,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古代科学,证今日发明之伟大。“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九章》
是我国古代关于数学的一大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最先近的量子计算机被命名为《九章》,这台计算机是全世界精度最大的,外国量子科学家都为之赞叹。未来,量子计算机将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类造福。将其命名为九章,再合适不过。今日的科学家们仿佛正通过这些浪漫的名字与古人跨时空对话,共赏我国今日科技成就。
时至今日,中国科技发展迅猛,那些古代幻想,正在今人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中华文化对当今科学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传承古志,让“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浪漫谱写中华之乐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崇文化之悠远 展科技之雄姿
各位听众:
大家好!
我是本次202天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评坛”中国青年学生代表”,我的发言主题是崇文化之悠远、展科技之雄姿。
“娥嫦”奔月、“祝融”探火、“蛟龙”下海........,这些中国科技发展上的里程碑在中华文生化传承的基础之上都已被标注上了夺目的中国记号。这些记号,体现了中国在目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对文化的愈加自信。我认为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正应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文化之深,言科技之憧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千年大浪淘沙之中脱颖而出,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原因正是中国文化之赓续绵延,而优良的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着中国人民对探索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嫦娥奔月”曾一度是中国人描绘的神话图景,而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们的精心努力之下,探天访月已经成为现实。无论是李时珍在深山老林中探药的伛偻身影,抑或是万户敢于尝试身登火箭的一声巨响,都印证着中国人民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与憧憬以及那世代相传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文化之美,助科技之前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需要当代科学探索者从其中汲取营养。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成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表示:青蒿素的发现得益于中国医药典藉。她曾从中医药书中受到启示到了最有效的提取方法而获得成功,“这是中国对世界献上的一份礼物。”
中国科技的日益发展,吸取外来经验的确必要,但同时也应与中国文化本身互相结合,这便是在科技发展中遵循的文化自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朴素哲理实则揭示了万物生长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中国墨子“端”的概念也与后来原子论不谋而合。中国的科技在文化基础上前行,定能走得更高更远。
文化之信,展科技之自豪。神舟问天,羲和逐日,以及出自屈原诗篇的天问探火、“祖冲之”环形山........,这些新科技中的中国元素,都源于中华儿女对文化的自信与对今日科技之自豪。中国疫苗上印的中国古诗,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都是在新时代下中国科技取信于文化.得益于文化,令每个中国人为大国科技之崛起而喝彩,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荀子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若蓝为中华文化,“青”则是中国日益发展的科技。如今中国,不再是自认大国的愚味封闭,亦不是列强炮火之下的饱受压迫,在这样的新时代,中国科技当以文化为基础,同全世界携手前行,崇文化之悠远,展科技之雄姿!
一捧江山在掌握谢谢大家
文化自信与科技发展互相成就
贺昊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
你们好!很荣幸能代表中国青年学生在这次盛会上发言,我此次想阐述的观点是"文化自信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众所周知,我国有很多象征科技发展的大国重器都以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命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因此传向四海,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将古老传说塑形现实——由此可见,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我认为文化自信是科技发展的基石,给予中华儿女探索的方向,使他们的好奇心激荡,从而投身于科技建设。爱迪生曾说过好奇心使人成才,而牛顿被苹果砸后好奇原因从而推断出万有引力定律,释迦摩尼听到声音好奇是什么从而见识到民间疾苦离家修佛从而成功,各国科学家好奇种种自然现象都是因何发生从而投入研究弄清世界本源……这些例证亦证明了此项观点。古代幻想大多奇妙,也许有些在当时根本无法解释,所以就有人想了:为什么嫦娥可以欣赏月球而我们却不可以?书中写她原先也仅是个凡人——于是他们好奇心因此被勾起,开始大量的取材、试验。之后的结果相信在场各位都不陌生了——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成功诞生,它被命名为"嫦娥",这个推动科技研究的"文化自信"成功使虚妄变为了现实。由此可见,
正是因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记载,才使科技发展飞速。
文化自信应还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燃料,基于中华儿女探索的勇气和动力。刚刚说文化自信使人有好奇之心,从而推动科技发展,但这个过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发明电灯的先生试验了几千次,造出大炮的绅士们炸毁了多少钱财与安康——人不是木头,他们会累,也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每当他们想放弃的时候,红楼中的那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就在耳畔久久回响——是啊,为什么要服输呢?中国国防科技可是拥有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的——于是几年之后,"东风"导弹问世,举国震惊,无一不为其赞叹。由此可见,正是中国这坚毅的文化自信,才使科研人员坚持下来,推动科技飞速发展,更上一层楼。
说完了文化自信成就科技发展,接下来就该讲科技发展是如何成就文化自信的了。我国有一句老话叫"落后就要挨打",有网民补了后半句叫"领先就要扬名"。我觉得这话糙,但理不糙——试想一下,若中国科技发展缓慢,没有卫星,没有潜水器,也没有核弹,处于一个任人欺辱的地位——那在场的各位代表们,你们哪位会去关注我们的文化自信?国之将覆了还在家中舞文弄墨——这与旧朝那些无能文臣、空想主义者又有何区别?正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发展了,我们才有机会,有资格,有余力去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科技发展使我国文化传播扬名。
依我之见,文化自信与科技发展就是个莫比乌斯环,一环扣一环,少了其中任一,世界平衡都将改变。所以,我认为这两者相辅相成。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感谢大家的聆听。
文化科技一同绽放,共绘中国山高水长
张帆
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化科技一同绽放,共绘中国山高水长”。
从著泽万代的科技成果,到绵长婉转的失意哀歌;从惊世骇俗的大国重器,到意韵优扬的千古词章,无一不诠释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织碰撞,也诠释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信心与力量,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并行,才能获得成功。
一同发展文化和科技,功成业就。我国首颗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承载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我国首台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火星的向往和憧憬;我
国首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芯片叫“龙芯”,寓意着芯片事业的发展要像龙一般来势汹涌。很多科技发展都承载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科技也因此有了很多内涵。文化自信让没有文化的科技每况愈下,步履维艰,而让拥有文化自信的中国科技蒸蒸日上,气象万千,最后置身于峰峦叠翠的空蒙山,俯瞰鸥翔渔游的秋水长天。也正是文化自信,让科技发展在困境中荡涤,在荡涤中提升,在提升中奏响科学的最强音!因此,只有将文化自信融入科技当中,才能功成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