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5期2005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L anz hou Jiaotong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 ces)
V ol.24N o.5
O ct.2005
文章编号:1001O4373(2005)05O0128O05
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景芳洲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到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现实的不断反思。劳伦斯的两性观亦以/两极平衡0思想为哲学基础,认为理想的两性关系是实现了/两极平衡0的关系。本文试从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两极平衡0思想与劳伦斯的两性观,以及劳伦斯/两极平衡0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三个方面,就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及其在他的两性观上的反映展开讨论,从而揭示劳伦斯及其作品中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关键词:D.H.劳伦斯;/两极平衡0思想;两性观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在英国文学史上,D.H.劳伦斯虽被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但其作品中大胆直白的性描写,却很难被他同时代及稍后的评论界所接受。因此,在评论家F.R.利维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将其视为/我们时代的天才巨人0,并纳入/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0[1]之前,劳伦斯的文学声誉一直沉浮不定。历经六七十年代文化、思想界的日益繁荣及多元化发展,劳伦斯及其作品才重新受到关注,人们对他创作中的两性关系主题及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对和谐两性关系的破坏,劳伦斯主张张扬人的/血性0[2],以恢复两性之间的/平衡状态0去应对工业文明的机械理性及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可见,/两极平衡0思想作为劳伦斯思想、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他的两性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
在劳伦斯看来,/世间万物,即使是一粒小石子,其属性也具有两面性0[3]。他认为,自然界中的对立普遍存在,但这种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人们应视两相对立的事物为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以避免陷入二元论而破坏了生命的统一性0[4]。评论家霍夫(H ough)更加明确地指出:/劳伦斯将对立面之间的正确关系描述为-po larity.,即-两极平衡.0[4]。然而,对于这一术语的理解,评论界也有分歧。蒙哥马利(M ontg omer
y)在其研究劳伦斯的巨著5有远见的劳伦斯$超越艺术与哲学6第一章5导言6中,对此有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劳伦斯的/po lar ity0完全不同于H.M.德勒斯基(H.M.Daleski)的/dua-l ism0[4],后者只强调了对立面之间的对立性,而并未如劳伦斯那样,既看到对立双方各自持有的独立性,又看到对立面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转化,是统一、和谐基础上的各自独立。在统一性和对立性能够共存的基础上,两极平衡表现出一种创造性力量。尽管唐拉德#盖特瑞兹(Donald Gutierrez)视劳伦斯为/一元论0者,与/双重性0、/二元性0论者以示区别,但他认为劳伦斯对两性之间关系的认识仍有一种/二元性倾向0[4],故又模糊了/polarity0在劳伦斯独特的哲学体系中的深层内涵。由此可见,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便是对一对相互对立的事物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强调,以及对他们二者之间通过互动达到统一的前景的确认,只有在独立性与统一性共存的基础之上的平衡状态,才能保证对立面之间的互动产生创造性力量,推动既有平衡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要想更加深入地理解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必须弄清楚两个术语的涵义:即/平衡0与/圣灵0,他们都是对对立面之间的互动应达到的平衡的理想状态的表述。就/平衡0而言,它与劳伦斯的宇
*收稿日期:2005O07O20
作者简介:景芳洲(1979O),女,甘肃通渭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第5期景芳洲: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宙观密切相关。在劳伦斯看来,宇宙中的天体都处在某种/错综复杂的平衡的网络中0[5],他们之间的张力使得各自的独立性在得以保持的同时又不至于使两极平衡的状态失落。而且,这种平衡具有动力和创造性,宇宙天体之间的创造性互动使这一特殊网络不断地处于平衡。/这一术语与对立双方通过斗争实现和谐的赫拉克里特学说亦有联系。如伯恩特(Bur nt)所说,-任何事物的两个侧面都是相对立的,这是一个普遍现实。对立面之间的张力使得事物紧密联系,保持平衡.0[3]。劳伦斯认为,希腊时代平衡的意义与他所说的/关系0相同,这一/关系0即劳伦斯所指的对立面之间的/两极平衡0。他进一步指出,/平衡,就其最基本的含义,即希腊时代的含义而言,指的是处于平衡状态,或处于一种活生生的关系中的两个生物、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奇异的火花0[3]。劳伦斯认为,正是对立物之间的互动促成了这一/奇异火花的0生成,并暗示平衡达到更高层次。此外,这种/奇异火花0也被劳伦斯看作是/圣灵0的象征,即理解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所需了解的另一个术语。
/圣灵0这一术语具有极强的宗教内涵,在劳伦斯的思想体系中,它也特指对立物之间的不断斗争最终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据蒙哥马利(M ontg omer-y)的阐释,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劳伦斯对两极平衡状态的深层内涵最经常的表述。圣父、圣子分别代表最原始的普遍存在的对立,圣灵则象征他们之间的统一[4]。因为圣灵具有一种超然的特性,所以圣父和圣子这一对对立之间所达到的平衡就不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恰恰相反,这两个对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并具有超越既有平衡、达到更高平衡的潜力。并且,只有在对立面的互动中,创造才成可能。
综上所述,劳伦斯/两极平衡0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对立面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与此同时双方各自所有的个性和独立也不可被抹杀。平衡必须是在保持个性独立的前提之下的平衡。正如劳伦斯的宇宙观所揭示的那样,对立面之间的张力,不仅使它们各自的个性不受侵犯,而且确保平衡不至陷入混沌,从而抹杀个性的存在。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张力成了两极平衡存在的保证。如此看来,对立面各自个性的保持,双方之间平衡的维护,以及互动所具有的创造性,构成了劳伦斯两极平衡思想的有机范式。在许多非小说作品中,劳伦斯集中讨论并阐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小说5儿子与情人6的前言中,劳伦斯最早对两极平衡思想进行了尝试性表述。这篇前言奠定了他关于男女两性关系的哲学基础,并在前言的副标题/三位一体,即三存在于一中0就清楚表明了这一关系的基本内涵。圣父和圣子作为三位一体中最原始的一组对立,分别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在三位一体中,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实现了统一。劳伦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关系。
在5托马斯#哈代研究6一书中,劳伦斯进一步阐明了他的两极平衡思想。劳伦斯说,这本书更多的是关于他的内心的表白,而不仅仅是关于哈代的研究。[6]他以其个性化的表述,系统地研究了对立面之间关系的本质。波普洛斯基(Poplaw ski)指出: /在5托马斯#哈代研究6一书中,劳伦斯通过一种理论模式,在普遍范畴内讨论了生命与历史,并特别讨论了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模式便建立在-二元性.之上,更精确地说是建立在对立面通过斗争所达到的超越一切的平衡与统一的基础之上0[7]。在争取实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对立双方不时地相互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差异与独立的斗争是他们表明
个性的途径。劳伦斯认为,/在我们内部,阳性和阴性这一组对立力量经常处在斗争中,,尽管在我们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这种力量不断斗争,但它们总能达到一种超越斗争的-完美.状态,只有当这组对立力量实现平衡与统一后,这种-完美.状态才能实现。如果,这组力量中有一方处于统治地位,那么整个平衡就被破坏。0[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劳伦斯所谓的/完美0状态是对立双方个性独立基础之上的/完美0,并且只有通过它们创造性的互动才可实现。因此,斗争只不过是他们相互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其目的是实现两极平衡,而不是一方压制另一方。
劳伦斯在5托马斯#哈代研究6一书之后又写了一系列文章,来阐明他的/两极平衡0思想。在这些文章中,5王冠6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显示出一种极其强烈的两极平衡感,一种创造与毁坏之间的普遍对立0。[9]对立两极在实现平衡之前处于不断的斗争中,它们各自都展现出一种创造性,/王冠0正是这种争斗的形象化寓言)))/狮子和独角兽为了王冠而争斗,或者说它们在王冠之下争斗,在对立面的冲撞中产生了开始与结束,爱与权利,光明与黑暗。在浪花的碰撞、铙钹的撞击、元素的混合中产生了泡沫、音乐、闪光的彩虹和绝对,,0[9]正如金克德#威克斯(Kinkead O Weekes)所肯定的那样,从一组组
129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
强化的对立意象中,生成了和谐与统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对立物之间创造性互动的产物,同时它们各
自的个性并未被抹杀。
总之,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以对立面之间不失各自独立性的和谐与平衡为其显著特,并且只有在个性与统一性共存基础之上的两极平衡才具有创造的潜力,从而将平衡不断推向更高层次。劳伦斯这一独具个性的思想贯穿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并且奠定了它们潜在的哲学框架。劳伦斯的两性观便是这一思想的最生动有力的体现。
二、/两极平衡0思想与劳伦斯的两性观
劳伦斯致其毕生的精力,通过创作来探讨男女两性关系的问题,并将理想的两性关系看作是解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在他看来,当前的男女关系普遍存在问题。两性关系已经沦为机器文明的牺牲品,其直接结果便是两性之间平衡的失落。因此,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的男女之间充斥着一种机械性力量,男女双方都迷失了追求个性的最初渴望;他们不再努力去实现相互认同与理解,致使完美的统一无法在他们之间得以实现。程式化的机械模式取代了性爱的甜美,男女两性作为一组对立,陷入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困境。他们在不断的冲突与对抗之中扭曲地展现着各自的个性。
小说5虹6是劳伦斯较早期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布朗文家族三代人的恋爱和婚姻故事。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断冲击之下,布朗文家族的三代人对和谐完美的、两极平衡的两性关系的追求,均因时代的局限性而致使个性要么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如汤姆和莉迪亚,安娜和威尔,这两对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
要么强烈的追求个性的渴望却与对方的无个性完全相反,在当时的社会不到出路(第三代人厄秀拉和安东关系破裂的原因正在于此),以失败告终。尽管象征希望的彩虹升腾于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眼前,但与之并存的象征工业文明的乌黑的矿区和行尸走肉般的、失去灵魂的矿工的依然存在,却从根本上瓦解了实现这一希望的可能。只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机械理性依然存在,男女两性的自然本能便会受到压抑,他们在追求和谐与平衡的过程中个性便会受到扭曲,从而迷失自我。劳伦斯在他的以探讨男女两性关系为主题的另外两部小说5恋爱中的女人6和5查太莱夫人的情人6中,亦未对其中的男女两性关系给出一个明朗的结局。在5恋爱中的女人6中,古娟与杰拉尔德这一代表工业文明的煤矿主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死亡的意象,最终杰拉尔德在谋杀古娟未遂的激愤与癫狂的状态下走向冰天雪地,在寒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对恋人的关系由此告终;作为与之对照的厄秀拉与伯金的恋情虽伴随着象征生命的意象,但在他们走向阳光明媚的新天地时,伯金却依然因杰拉尔德没有接受作他伴侣的请求而惋惜,他觉得仅有男人和女人是不够的,为使生命完整,他还必须与一位男性建立永恒的关系。这使得厄秀拉心存疑惑,并给他们之间最终实现和谐两性关系的前景投下阴影。5查太莱夫人的情人6中的康妮和梅勒斯恋情的结局亦暗含着不定的因素。正如奈杰尔#梅辛杰(Nigel M essenger)所说,/一旦这对恋人离开小树林,回归到时代大背景之中,他们便会显得极其脆弱。0[10]尽管在面对以克里夫特为代表的蔑视和压抑人性的机械力量时,他们勇敢抗争,但整个冷漠、机械的社会环境依然存在,他们在追求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时还必须面对强大的社会力量的重重阻挠。/他们可以给自己带来生命,却难以使一个病态的、垂危的社会重获生机0。[10]小说结尾,梅勒斯在给康妮的信中,诉说着对不久能够重逢的期待,但更多的却
是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他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时的恐惧心态。梅勒斯不断强调着/一个糟糕的时代就要来临0。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大肆入侵下,孕育了他们的爱情的小树林也将日渐缩小。两极平衡的完美的两性关系在他们身上能否实现,我们不得而知。
劳伦斯认为,正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本能的压抑,致使男女两性关系问题百出;工业文明的机械理性也直接导致了对人的/血性意识0的漠视。在他看来,扭转这一状态的关键在于解放人被压抑的自然本能,复苏人的/血性意识0,而这一切只能在完美和谐的男女两性关系中得以实现。劳伦斯将这种男女两性关系的完美状态定义为/两极平衡0 (或称/星际平衡0)。
科尼莉亚#尼克松(Co rnelia Nixo n)说:/劳伦斯的观点经常表现出一种以对立万物之间的平衡为基础的二元性0[11]。在劳伦斯的哲学体系中,男人和女人也是一组处于不断斗争以达到平衡状态的对立。他们应该在相互理解与平等的前提下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劳伦斯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界定亦有其个性化彩。斯皮尔克(Spilka)指出,/在男女两性关系上,劳伦斯呼吁一种平衡,即-两极平衡.状态,他们就好像具有对立特性的物体一样。0[12]综上所
130
第5期景芳洲: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0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述,劳伦斯对于两性关系的独特看法与其宇宙观密切相关。他本人也曾用宇宙意象来描述这种独特的男女关系。在小说5恋爱中的女人6中,劳伦斯就借男主人公伯金之口进一步物化这种关系,/(伯金坚持认为),男人和女人已经从原先的混乱状态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单纯的个性;相应地,在恋爱中,他们应处于两极平衡,而不是混淆你我)))这就是-星际平衡.:即两个个体之间的单纯的平衡,就像星星之间的平衡那样0。[12]作为一组对立的个体,男人和女人可以保持各自的特性,他们通过斗争所要实现的平衡就是两极平衡。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劳伦斯用了好多个性化词语来描述这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如/吸引与排斥0、/离心与向心0等。[3]男人和女人作为一组对立的力量,经常处在一种/行进,运动,不断靠近0的过程中,以实现他们之间的完美关系。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彼此之间的张力确保他们不至陷入混沌,从而实现个性的保持。劳伦斯也将这种关系形象化为磁铁的两极之间的关系)))磁铁的两极虽因某种张力处在一个磁场当中,但他们的力量却各不相同。劳伦斯认为,男女双方必然是和谐的,融洽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平等的;他们在和谐的基础上又各自独立,他们的爱在和谐的理解中保持着自我身份的独立价值。在以上基础上的爱情和婚姻才焕发出生命的创造激情。
尽管在思想倾向上,劳伦斯的两极平衡的两性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乌托邦彩,但就的小说创作而言,他又坚守了现实主义的精神,甚至于流露出一种悲观主义情调。这一悖论更有力地体现了劳伦斯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洞察力,也表现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面对苦难的现实人生时理应保持的
清醒和批判精神。劳伦斯这一独特思想的形成,以及他据此提出的理想两性观,与其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家庭背景两方面来理解。
两个世界胡清蓝三、劳伦斯/两极平衡0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
劳伦斯时代的英国,工业文明已严重地威胁着农业文明的存在。劳伦斯从小就生活在这两种文明的对峙当中,他的家乡伊斯特伍德(Eastw o od)的处境便是这种对峙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典型的矿区小镇,坐落在诺丁汉郡(Notting ham shire)和德贝郡(Derbyshire)的交界处。在这一地区,优美的田园牧歌般的农业风景和机械化的工业矿区并存,其鲜明的地理上的对峙时时冲击着劳伦斯敏感的思维。一方面,劳伦斯敏感的天性已经觉察到古老的农业文明日益显露的局限性,在其表面的平静之下是那毫无生机的迟滞;另一方面,以机器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又带有一种无法抵抗的破坏性。在机器大工业的强势攻击下,原有的纯洁、自然的人性已被毫无保留地异化,沦为工业文明的牺牲品。面对外部世界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业已失去生机的封闭的农业文明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只好让位于一种新的文明。然而,劳伦斯理想中的社会文明绝对不是抹杀人性、对万物都漠然处之的工业文明。他认为,理想的文明应能保证人们纯洁自然的天性不受侵犯,并能实现人的个性的独立。
除此之外,劳伦斯的家庭背景也不失为一幅对立鲜明的图景。由于家庭出身和个性的不同,劳伦斯的父母时常处于争执之中。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不同生活方式和观念。劳伦斯的父亲尽管生性活泼,
天性亲近自然,但仍像任何一个普通矿工一样粗鲁,缺乏教养。劳伦斯的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文雅的生活习惯。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婚后不久就日益显露,不断的争吵致使彼此对对方十分漠然。作为母亲的宠儿,劳伦斯从小就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养成了文雅的生活习惯,并从小就接受教育。然而,后来他还是发现,以他母亲为代表的生活和文明无视人的自然天性。在劳伦斯眼中,纯粹精神化的生活是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的。可是,尽管他父亲所代表的自然鲜活的个性为他所青睐,可他所接受的教育却令他无法忍受粗鲁的行为方式。母亲的所谓教养和父亲的粗俗都不是他真心所想要的,在文明与野性之间,他希望寻求一种和谐以及这种和谐中的各自的独立性。
劳伦斯的早期生活,不仅见证了其出生地所处的两种文明之间的强烈对立,而且还身处其家庭中以他父母为代表的两种截然对立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中,这种双重对立使劳伦斯敏感的思维深受折磨。正是由于他思想上不断经受的分裂与对峙,使得劳伦斯在面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立时,开始思考这一现象,并尝试去调和对立,实现对立面之间的平衡与统一。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劳伦斯对平衡的渴望,并不是以放弃对立物的独立个性为代价的。他在追求平衡的同时,依然强调对立物个性的独立,并将其视为保证平衡不陷入混沌的先决条件。总之,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促进了劳伦斯独特
131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
的/两极平衡0思想的形成。
在工业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劳伦斯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和追问。是回到封闭的农业文明之中?还是沉浸于工业文明的旋涡之中?他希望在这种思考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并通过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实现来应对现代文明中人性的分裂、异化、物化等问题。劳伦斯提出/两极平衡0思想正是对当时大行其道的工业文明摧残人性的一种回应和挑战,并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与批判,其思想的深刻性由此可见。
参考文献:
[1]利维斯F R.伟大的传统[M].袁伟译.北京:三联书
店,2002.
[2]冯季庆.劳伦斯评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3]D H L aw rence.Reflectio ns on t he Death o f a Po rcupine
and Other Essay s[M].Cambr idge U niversit y P ress,
1988.
[4]M ontg omer y Ro ber t E.T he V isio nar y D H.L awr ence O
beyo nd Philoso phy and A rt[M].Cambr idge U niv ersity
Press,1994.
[5]Jo hn B Vicker y.D H L aw r ence and the F ant asias o f
Co nscio usness[A].T he Spirit o f D H.L aw rence:
Centenary St udies[C].M acmillan Pr ess,1988.
[6]D H L aw rence.Study o f T ho mas H ardy and O ther Es-
say s[M].Cambr idge U niver sity Press,1985.
[7]Paul P oplaw ski.P ro mpting s of D esire[M].G reenwo od
Press,1993.
[8]L ionel K elly.Intr oductio n to T he Rainbow[M].
Wo rdswo rth Pr ess,2001.
[9]M ark K inkead O W eekes.T he M arble and the St atue:
Ex plo rato ry I maginatio n o f D H.L aw rence[M].
R outledge P ress,1997.
[10]N ig el M essenger.H ow t o St udy a D H.L aw rence N o-
vel[M].M acmillan Pr ess,1989.
[11]Co rnelia N ixo n.L awr ence's L eader ship Politics and
the T ur n aga inst Wo men[M].T he U niversit y of Ca-l
ifornia P ress,1986.
[12]M ar k Spilka.T he L ove Ethic o f D H.L aw rence[M].
Indiana U niversit y Pr ess,1955.
D.H.Lawrence's Polarity Thought and Its Reflections upon
His Viewpoint about Man O woman Relationship
Jing Fangzho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 ages,Northw es t Normal University,Lan zhou730070,Chin a)
Abstract:The polarity thought 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in D.H.Law rence's philosophical system.It re-flects Law rence's constant thinking o f the so cial reality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apitalist industr ial civiliza-tion.H is view point abo ut the m an O w o man r elationship also have such an idiosyncratic thought as its basis, w hich ho lds that the m ost ideal relationship betw een m en and w omen is that w hich realizes the"polarity" betw een them.This thesis,in co nsideration of D.H.Law rence's polarity tho ug ht and its r eflections upon man O w oman relationship,just attem pts to reveal the profound co nsciousness of social criticism latent in the thoug ht of D.H.Law rence and his w o rks from the fo llow ing thr ee aspects:the po larity thought of D.H. Law rence,the po larity thought and Law rence's view point about man O w oman relatio nship and the social o r-i g ins of D.H.Law rence's polarity thought.
Key words:D.H.Law rence;polarity tho ug ht;v iew point about man O w om an relationship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