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BENKAN TEGAO
教师·TEACHER
012
2020年1月Jan.2020
生是教师的基本品质,这种爱更意味着奉献和责任。2018年暑假,刘爱民老师被查出有妇科肿瘤,做了全切手术,但她乐呵呵地说:“我好了,227班进高三了,我想陪着他们毕业,没有学生的陪伴我会加重疾病的痛苦。”休假?还是上班?如此乐观的抉择,在刘老师的心中,陪伴学生已然成为她人生中的乐趣,其实这正是因为她有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才感受到了责任所给她的巨大力量和人生中的幸福。
三、敬业乐业,追求卓越,感受事业中的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情感和智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塑造,引领学生在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中求真、求善、求美,教师的生命就是完全打开的,就会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渐渐地融化、组合、萌芽、生长时,就会越干越幸福,工作将成
为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换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这是教师感受职业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过程。这种过程促使教师由外在的“敬业”变为内在的“乐业”,真正把教师这一谋生的“职业”变成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
真正的教师既要做“人师”,也要做“经师”。 当今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
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教师要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我校的周备荒老师视力不好,于是办公室里总能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把厚厚的习题撑到厚眼镜前仔细研究。办公桌上摆满了成堆的教育教学资料,教室里,他一边讲解,一边手舞足蹈,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边听边哈哈大笑。他从不搞题海大战,却连年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在拿成绩说话的今天,不得不佩服周老师的魅力。正如他说的:“当我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时,当我所教的孩子成绩有所提高、思想有所进步时,当我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完善时,我感到了幸福。”他让幸福有了新的内涵,因为他不仅在享受课堂,更在享受人生。
总之,谁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靠自己。教师应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
追求卓越,追求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教师们正行走在路上,平凡中存境界、乐业中求幸福。参考文献:
[1]叶  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严运锦.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中
小学教育,2019(10):70-73. 
作者简介:李  明(1975—),男,湖南省湘潭县第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本科。
化雨催春,德义双馨广培桃李;滋兰琢玉,教泽文风誉满杏坛。在湖南省湘潭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校园里,有一位深受领导信任、同事信服、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陈国炎书记——飞机屋场的国爷爷。他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种人,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
人!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高考后好不容易实现跳农门,但他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爱着乡村的学生,爱着他的事业,他认为知识就是智慧的火种,他要用知识改变家乡,改变家乡学生的命运。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一干就是36年。在这期间,有的同事选择着职位,也选择着单位,
摘 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湘潭县第二中学陈国炎书记的教育事迹,他的品行、他的执着、他的爱心浓缩成一缕阳光,时刻温暖着师生、家长的心田。悠悠涟水承载着他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的无尽师爱;
三尺讲台见证了他用智慧播种,用彩笔耕耘的无私奉献。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012-02
关键词:乡村教育;师德;德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飞机屋场的国爷爷
李  明
(湖南省湘潭县第二中学,湖南 湘潭 411208)
本刊特稿013
2020年1月
由农村转向城市,购了房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从2002年至今,他扎根于这片土地。因为他的努力工作及学生管理的实效,曾经城市学校多次主动相邀,经过再三考虑,他说服妻子、儿子,依然留在农村工作。作为领导,他耐心地说服那些将从我校走出去的同伴,尽力去挽留他们,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是他,让一部分教师改变主意,献身乡村教育。
一、高扬师德、爱心献学生
陈书记不断进取,树立“精品意识”,使自己研究的课题有研究和推广价值,一步步向“名师”的目标迈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逐步实现并促进“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本课程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陈书记自身堪称楷模,“为了学校的卫生,他把熄灭的烟嘴放在自己口袋里,晚上深夜到凌晨他都在巡查学生的寝室,为学生盖被子……”学生这样评价,四年如一日的坚持,感动着多少学生,在多少家长中传为美谈。教师的团队精神在良性竞争中彰显、在不断超越中升华;学校的办学品位在凝练积淀中形成,在日臻完善中升格。他始终率先垂范,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只要看见书记,笔者感受到的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陈国炎书记就是这样一个有着36年教龄、24年党龄的老教师、老党员,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在我校坚守了18年。18年的每个日夜,从清晨6点到晚上11点,看学生做操,听教师上课;落实课堂教学,巡查就寝纪律,排除安全隐患;为学生盖上滑落的被子,捡起走廊上学生掉落的衣服,及时关上滴水的龙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有学生在校,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用他那双黑布鞋无数次丈量着校园,18年里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他坚持每天对学生情况进行点评,每年将近20万的点评文字,不知耗费了他多少心血。
二、育德有心,让每位学生收获美德
一是以干部的培养推动措施的落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榜样的感染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及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一年一度的学代会、团代会的召开,招来了学生的踊跃报名及竞聘演说。让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组织学生会、团委会干部的培训,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判断能力、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三是发掘学校、家庭教育的潜力。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率,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网络。在获得家长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本班家长的社会优势,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的教育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升家长素质,以不同形式召开家长会,全班性的、远学的、寄宿生的;形成网络活力,借助学校信息平台与家长经常沟通,纳入班级评比;每期信息发送万余条,确立目标责
任制,与家长签订《齐抓共管责任状》《安全协议书》,家长现身说法;在开学典礼、总结会等学校大型集会上,聘请家长代表来校发言。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提升了家长的认识,促成教育活力的形成。
虽这些都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我校的18年,他始终如一、全身心地爱学生、爱学校,就像是高高矗立的灯塔,照亮了我校前进的方向,一跟随他的老战友,50多岁了还奋战在班主任岗位
上;一批年轻的教师紧随其后,茁壮成长。夜晚,我校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那是教师们在备课、学习、讨论,虽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没人喊苦叫累。只有在缤纷的生活中耐得住寂寞,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守得住繁华。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唯有踏实的脚步才能远行。
三、博爱无痕,促每位学生都做真人
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身心;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我校团委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团县委一道组织学生进行告别黄网吧的宣誓签名活动;每周的升旗仪式、常规工作抓好、抓实,国旗下的讲话有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法制校长上法制课,九华监狱等犯罪现身忏悔教育;每日点评栏目的开播有贬有褒,切中当天的实际,有温馨提示,有表示祝愿的寄语,以舆论作导向,为班管的落实提供范例;学雷锋、洪战辉、文花枝活动与送温暖工作常驻点有古城、白托、雁坪敬老院,每期集中开展两次活动,各团支部不定期;每月进行一次学生代表、校长对话会;“心灵之声”艺术团演出《只要付出,我能行》;广播站有自己的特,新闻时政播报、校园风采、趣味知识、英语广播;有学生的演讲或歌手赛时,大众评委积极投票;组织学生进行“网吧现状面面观”“初中生思想状态、毕业后打算”等社会调查,人人参与,调查后讨论问题症结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落实“八荣八耻”的教育,评选出最有风度的学生、“十
放弃 星弟佳学生”、“十佳学生”干部;发挥德育基地的功效,参观彭德怀纪念馆,组织队列队形比赛、爱我二中演讲赛。陈书记对学生关爱,对事业挚爱,对教育深爱;他播撒阳光,播种希望,播扬幸福——在莘莘学子心中高擎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而更让学生与家长欣慰、敬佩的是,这个在简陋条件下不断奋进的教师团队,在国炎书记的感召下,涌动着不忘初心、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育人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闯劲以及“不信东风唤不回”的蛮劲。未来,我校将继续在涟水之滨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
才智,2012(5):81.
[2]叶  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