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编号)
                        浅谈对联中的修辞手法
   
        高一年级
一课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拟写对联的兴趣,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网络,收集有趣的对联
2.学生自主讨论与师生交流相结合。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对对联的有趣的修辞手法
  2.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3.利用所学的知识写简单对联,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点:
嘉倪 
  1.掌握对对联的有趣手法娜扎个人资料
  2.领略对联在生活中的妙用。
难点:
  1.通过教授对对联的相关手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对对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
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不知道各位同学发现了其中的玄机没有?
——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是啊,是民族文化园内的一朵奇葩。上学期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的时候提到过对联最早出现在五代,以后逐渐普及。
由于对联雅俗共赏,适应面广,因此深受广大文人、普通众的喜爱。近几年的语文高考题都有所涉及,足可见它的影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学习对联中有趣的表现手法
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1.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2.引出教学课题
2.探究知识
引语:对联往往构思精巧,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更为她增添了动人魅力。
.
1.知识: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
我国近体诗中的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其实,这可以看做是广义对联。特别是我们不久前才学习过的被称为“古今律诗中的压卷之作”的杜甫的《登高》,不但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而且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更是精彩的对偶。
2.例子: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家对面是曹尚书家,曹尚书在门前种了一片竹林。除夕,解缙写了一幅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叫人把竹子砍成竹桩,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变成了另一副对联。曹尚书更加恼火,又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各添一字,曹尚书气得目瞪口呆。
  你知道解缙是怎样改对联的吗?
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总结:解缙的每一次改动对联都只添加了一个字,并且都是严格的按照对偶而改。
.比喻
1.知识
1)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以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2.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三.夸张
1.知识:
1与比喻一样,夸张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在楹联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想象,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的制联方法就是夸张法。
2)作用: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将其巧妙地夸大或缩小,以造成一种奇观效果.
对联中使用夸张,往往使人神飞天外,耳目一新。
2.例如:
(1)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其效果必三碗不过岗有过之而无不。
2)夸张还经常用于名胜古迹的描写,如钱塘江观潮亭联:
声驱千骑急:气卷万山来。
四.比拟
1.知识
1)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
2)作用:从而使之诙谐幽默,更富情趣。
2.历史上华阳夫人的结局例子:
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顶真
1.知识:
1顶真,又叫“顶针”,是一种说、写中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以获得某种特定语言效果的修辞.
2)在对联中,妙用顶真则可使对联回环复沓,增强其节奏感和可读性。
2.例如:
(1)脍炙人口的弥勒佛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一联中的“容”和“笑”均用了顶真的手法,不仅让对联读来语顺字贯,连环层递,并且一个“容”一个“笑”充分地描绘了弥勒佛的慈悲宽容之心。
(2)再如一副趣味春景联:
晓露荣花花养蝶,蝶蝶为媒;
春风拂柳柳梭莺,莺莺引线。
这副景联采用了内部顶真的形式,反映了晓露和花、蝶,春风和柳、莺之间的紧密的联系。而在读者看来,又是一种新味,颇有春天温暖而繁闹的气息。
六.反复
1.知识:反复,是一种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修辞
2.如:
(1)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陈毅将军曾写过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上联用两个“年难过”来反应旧时代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而下一联则用两个“事无成”来表示革命的艰辛,但最后的“年年过”和“事事成”又说明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将迎来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
(2) 清代诗人周渔璜的对联:
鼻孔子,眼珠子,珠子高于孔子;在这幅对联中,既有谐音,又有反复。
教师补充:整副对联的寓意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意。用反复的修辞表达道理,既活泼有趣而又不乏深刻的内容。
七.对比法
1.知识:
  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突出事物之间的不同所在。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
2.例如: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到先生告状,先生斥责学生,但没有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上联,谁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先生出联曰: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片刻,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于是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这幅对联,谈到人在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运用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八.回环
1.知识:
1)回环:通过字或词的特定组配以字序或次序的顺读倒读,在表达特定情意的同时着重展现一种回环往复的形式美的修辞。
2)作用:在于营造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用在对联中,而这样的对联又叫做回文对联。
2.例如
1))传说古时候有个秀才,他到桂林山水游览,发现有两只山鸡正在打架,一时兴起,做了一个上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他却无法对出自己的下联,只好向老师请教。于是老师便对了下联:
龙隐岩中岩隐龙
回文对联写作并不容易,但是一旦写成,就能够引人注目,声名远播。
2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这一副回文联非常巧妙地串起了四个地名,即佛山、香山、翁源、乳源。市名对市名,
县名对县名,不仅内容上连贯而且逻辑上符合常理,还能够形成回环,无论顺度,倒读都能
够成立,别有一番趣味。
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对联知识以及本学期的《登高》一诗,可以很容易体会对联的这一基本的修辞手法 特点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带有比喻修辞的对联:
1.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学生思考:夸张的分类有哪些?
——可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前两种在对联中使用较多。)
老师讲解后,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对联:
武装江映蓉1.螃蟹浑身甲胄,
蜘蛛满腹经纶。
2.白鸟多情留我住,
青山无语看人忙。
3.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学生展示:
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学生谈谈其中的妙处:
1. 在这幅对联中,既有谐音,又有反复。
2.上联中的孔子即为孔夫子,而珠子则代表了朱熹,意思是说朱熹的成就大过孔子的成就。而在下联中,用了先生和后生的一词多义,来喻指后生的成就终将高于前人。
学生需要领悟此特点,并作相应的笔记
通过讲解以及回忆,可以让学生感知对联的魅力
此问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对偶的手法,还可以让其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对联
这种手学生以前是没有学过的,但是它又是对联中一种常见而有趣的手法,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习
三.知识巩固
 
1赏析下面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请指出对联写的是哪一位?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是这一位?
鲁迅;“呐喊”、“彷徨”等可看出。
2)除对偶外,此对联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加以分析。
反问、比喻、夸张等专属单车
2.分别指出下列对联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回环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有沙  ——顶针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比喻
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 —— 比喻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比喻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夸张、比拟
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反复
学生拿出作业本你当堂完成
这些题的设置相对简单,意在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今天的所学
四.作业安排
1.请从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取一个话题并且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拟写一副对联
2.从你的生活体验中学选取一点体会,并且运用
至少一种修辞,拟写一副对联
作业的设定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五.总结之语
六.板书设计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对联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字游戏,流于表面和浅俗。
    抱歉的心其实,通过今天老师给各位同学展示的这么多对联可以看出,对联有着细腻而深厚的内涵。对联能留存至今就是其艺术生命力强大的最好证明。
现在,从对偶发展而来的对联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而它绝对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从对联和修辞的关系上来说,对联亦是容纳百川,多方吸取。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都能为对联中所用。我们今天只是学习其中的几种简单的修辞。
    而修辞在对联中的运用自如使对联能够雅俗共赏,既有阳春白雪的典雅,亦有下里巴人的风趣。希望各位同学能将今天所学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
修辞——  ——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