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潘玮柏灵异事件是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
湖上影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歌词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见余,大喜曰:“湖中有此人!”拉余同饮。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金陵人,此。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有痴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可乐喊麦(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偷偷的爱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一、【重点注释】
1、是日更定矣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挐:通“桡”,撑,划。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白:指酒杯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客此。及下船
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
8、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三、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我期待张雨生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今义:白。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四、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五、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我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七、【课文理解】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的“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豪爽心情;“拉”表现客喜悦心情。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包含了作者痴迷山水之乐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5、“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是否前后矛盾或让张岱改改?
真知棒广告曲: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6、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痴是褒是贬?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痴”?
“痴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心”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能否改为“个”或“位”。
:不能。因为整句是作者想象从远处或高处眺望湖心所看到的依稀可辨的情景;写人的渺小,更能显示山水云天的苍茫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