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尧概述
“视唱”和“练耳”是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视唱最早是中世纪时期法国的一个僧侣为了解决唱诗班学员的音准问题而做一些辅助练习;而“练耳”这个概念则是到了19世纪后期才在法国被提出,之后“视唱练耳”作为一个概念被专业学校引入教学,才发展成为一个课程,慢慢地形成学科体系。
车胜元的妻子视唱练耳学科在20世纪后从当时的上海国立音专进入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课堂,并成为必修课。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主要是传承法国的和前苏联的教学体系,直到现在我国各专业院校开设视唱练耳课程时都是参照这两个体系,尤其后者的影响更大,目前的教学方法、视唱练习曲基本照搬前苏联的教学体系。当前,我们要彰显文化自信,在音乐上的内涵就是挖掘和弘扬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瑰宝,弘扬民族音乐。在音乐学习中,视唱练耳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它不但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研究能
※收稿日期:2020-08-19
项目来源:2018年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一般项目(FY18C22)作者简介:黄涌智(1969-),男,福建漳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素养与钢琴基础方向研究。
摘要:中国民歌中有很多结构简单但是旋律优美、演唱起来朗朗上口的曲调,通过什么方式,把它们作
为广大音乐学子的视唱练习曲,这对中华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常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民歌;视唱练耳教学;应用探究中图分类号:J61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0)04-0071-05
黄涌智※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350003)
力的任务,它其实也是肩负着继承、发扬音乐文化的任务。视唱练耳在专业音乐教育、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对于文化认同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视唱练耳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而
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我国有56个民族,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个地域都孕育出丰富的民歌资源,这些民歌资源应该
成为音乐教育重要的教学素材。视唱练耳作为重要的音乐通识教育手段,如果把众多民歌作为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素材,不但可以提升音乐通识教育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通过一首民歌探究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民歌进行视唱练耳各个阶段的学习。下文以闽西民歌《新打梭标两面光》为例阐述运用中国民歌进行视唱练耳中练习的可行性。
(一)视唱练耳的技能目标1.建立音高概念问题
建立音高概念是视唱练耳的首要任务,通俗来说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经过训练之后,能够达到
第36卷第1期2021年2月Vol.36No.1Feb.2021
景德镇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 中国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闽西民歌《新打梭标两面光》为例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唱歌不走调”的目标,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要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很多老师把“音高概念”作为一种机械的、脱离音乐环境的“声音”来对待,这是错误的观念,正确的“音高概念”应该是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之下的“乐音概念”而不是机械的声音概念。一个音在作为一个物理性质而存在的声音是死的,而它在特定的乐境中是活的,是有特定的意义的,是能够与前后的音符相联系、与演唱者或者演奏者进行对话的语言。“只有建立在首调基础上的固定调或是建立在固定调基础上的首调教学才是全面、科学的音乐语言认知方式”[2]。而西方的视唱练耳强调固定调唱名法的作用,也成为我国的普遍的错误理解,认为能听固定音高的人就是天才(小孩能听懂固定音高有其特殊的原因,这是另外一个学科的研究问题),造成这样的误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味地强调“固定音高感”训练模式所导致。在西方的视唱练耳教学的系统中非常强调“固定调唱名法”。但是我国传统的律吕谱、工尺谱等记谱法以及我国音乐的传承模式,更多的是与“首调唱名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各国、各民族的音阶系统都会有不同的音高特征,音律也各有不同,不能用统一的十二平均律来概括世界上所有的音乐系统。因此,本文的所有谱例都采用数字简谱的方式。
2.增强节拍节奏感觉
节奏训练也是视唱练耳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节奏训练更多的是让受训者建立内心的韵律感。节奏的民族性是认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他对推动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以及本国音乐教育的优化与发展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在“柯达伊教学法”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其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在挖掘民族音乐节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浓缩、加工、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发扬光大并因此走向全世界。我国的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既是歌曲又是舞曲,天然带有很强的内在韵律感,而且其节奏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并不亚于非洲的黑人舞曲;仅仅汉族歌曲就可以涵盖所有的基本节奏音型,更不用说其他像藏族、维吾尔族等这些擅长于歌舞的民族的歌曲和舞曲。
3.建立调式调性感觉
在现行的视唱练耳教材中,大多数只有大小调两种调式,歌曲不是大调就是小调。然而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生态系统,有自己独特的调式以及相对应的调式和声,这些调式特点决定了不能套用建立在大小调式基础之上的欧洲和声学理论体系。西方的大小调式无法解释我国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音阶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和声。而以西方大小调式为基础的曲调与我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曲调,两者演唱的音调感也会有差别,我们一听就知道哪些歌曲是外国歌曲,哪些歌曲是我们中国的歌曲,这就是民族的音调感特点。“民族音感的训练要以分析、辨别我国各民族地区音乐风格为基础”[3]。根据歌曲的节奏旳
性、旋律旋法特点,可以区别哪些是中国东北民歌、哪些是江南小调、哪些是陕北信天游、哪些是新
疆木卡姆……因此,通过民歌的视唱,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地域特点以及历史变迁,这对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视唱练耳的情感目标
1.民族情感
视唱练耳作为一个基础学科肩负着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任务。“民歌是每个人的又一种母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自己的民歌,对故土的思念就会油然而生;蕴含在民歌中的美质是人类智慧的晶体,它天然去饰,质朴无华”[4]。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在社会实践中,为抒发情绪、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集体创造出来的歌曲形式,所以民歌是起源于生活,反映着特定区域民族的生活情感,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能反映各民族劳动人民生活的状况,是了解我国各民族灿烂的文化的一扇窗口。所以每一首民歌是都蕴含一个民族的特点,映衬着这个民族的所形成的社会趣味,也承载着这个民族
72
的所有情感;民歌往往是带着比较强的集体情绪,反映着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每一首民歌都有着反应当地人民众的生活情绪,或凄苦、或豪迈、或忧虑、或兴奋等等。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
所经历的喜怒哀乐都能够在千百年来传唱的民歌中得到体现。学生通过对民歌的解读可以了解民歌传承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地域风情,了解才能产生感情,有感情才会去热爱,才有可能使民歌的大量传唱成为可能。
一路上有爱
2.文化自信
当我国音乐教材内容都是外来物时,想让学生去热爱本土的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产生感情是不现实的,没有感情就谈不上发扬,更谈不上文化自信。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关于三分损益法的记述,也就是2700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律学的研究。我们有自己完整的音乐体系,但是学校音乐的教学体系却都是舶来品,我们有优秀的视唱练耳的素材,却长期没有自己的教材。要彰显民族文化深厚与广博必须有一个让学子了解民族音乐深厚与广博的平台,而视唱练耳课就是能够提供这样的辐射要求的最恰当的平台。当我们把沉淀几千年的尘埃拂去,挖出深埋其中的瑰宝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传统感到自豪。
3.传承与创新
中国的音乐文化如何“传”,主要的传递者就是广大的人民众,如何“承”必须是广大的音乐工作者,音乐工作者能够有质量的“承”,才是广大人民能够进行“传”的关键,只有了解了才有可能去热爱,只有热爱了才有可能去研究,去研究了才有可能创新。所以,首先让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能够了解是关键,视
唱练耳正是能让我们的音乐学子,也就是日后的音乐工作者先达到“了解”的重要一环。民族的才是世界,中国的作曲家不乏通过创新民间音乐而走向世界的例子,比如陈刚、何占豪利用越剧的曲调写成享誉世界的《梁三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冼星海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写成《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利用山西民间音乐素材、融合陕北音调写成民谣体《河边对口唱》。因此,要构建中国音乐话语体系,既要立足当代,又要
面向未来;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二、歌曲《新打梭标两面光》简介与分析
(一)歌曲概述(谱例采用乔建中编著的2009年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
谱例1:
《新打梭标两面光》是一首流传于福建宁化的革命山歌,之所以成为“革命山歌”是因为这首歌曲是产生于红军在闽赣活动的时候,带领当地的农民兄弟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兄弟自我觉醒后有感而发而产生的一首山歌;山歌的曲调起源是当地流传的民歌,由当地劳动人民自己改编歌词而来。是一首典型的“二音歌”,整首歌曲的音调形成只用两个音。
(二)曲调与结构分析
歌曲用的是“羽”调式,第一句其实是一个引腔,这个引腔非常简洁,三个音符,采用前紧后松的结构,末尾加一个甩腔,甩腔的音正好是羽调式的导音“sol”,所以,引腔以“Re-La-Re”加一个“甩腔”的音“sol”就把整曲的全部音阶亮相,形成一个高亢而意犹未尽的意境,也为下面的音乐主题的出现提供一个引导作用。
谱例2
黄涌智:中国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闽西民歌《新打梭标两面光》为例73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引腔”完了就是一对完全重复的上下句,上句以la 起,以re 结束,保持了引腔的声势转为“商调式”,相当于曲调半终止在“属调”上,下半句la 起la 落,与首句形成明显的对比,回到主调。第三句又是la 起re 落,给首句一个回应,第四句la 起la 落,发挥了全终止作用。
谱例3
所以,歌曲的曲调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完整而严谨的现代作曲技法,用两个音构成一个起承转合以及简单的发展和转调的过程。四个乐句,构成上下上下的对称关系,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虽然只有两个音,但抑扬顿挫,起伏呼应,在结构上相当完整。
三、利用《新打梭标两面光》在视唱练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音准小圆脸雪雪
作为一首视唱练耳的曲目,首先要解决的是音准问题。这首歌曲只有两个音,两个音形成四度关系,所以很明显这首歌作为视唱曲,就是要解决纯四度的音程问题,通过这首视唱曲让学生了解纯四度的结构、音响效果以及演唱纯四度旋律音程时要注意的问题。纯四度的自然音程用首调唱名除了本曲用的“re 、la ”,还有“do 、sol ”、“mi 、la ”、“sol 、do ”“xi 、mi ”,那为什么这首民歌要用“la 、re ”,这应该是这个地方的人在漫长的音乐生活中的逐渐感受、自觉“选择”,最后变成一种稳定的音调(音阶、调式)审美习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族音乐文化及其风格虽然不断地被赋予
新的因素,但其核心———音调及构成音调的主要元素———音阶、调式、节奏、节拍、速度、音等,依然以其相对恒久
的稳定性,固守着民族音乐的文化家园”[5]。也就
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这个地方的人们形成了
相对固定的“la 、re ”调式感觉;但是不同地区的人对于调式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区可以采用当地比较习惯的调式系统,比如陕北、东北可能更多适应“re 、sol ”调式,而江南这一带更适合“do 、sol ”或者“mi 、la ”等等。我国的同宫系统调、同主音系统在此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利用同宫系统、同主音系统,基本上可以全面训练自然音阶中的所有四度音程,而且这种训练带有很强的民族特,不是枯燥的练习。换句话说,在自己很熟悉的民族调式状态下来练习,这种在特定的调式中学习既可避免了原来视唱练耳学习枯燥而机械的技能训练,又可以解决调式感觉问题,学生掌握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二)节奏
视唱练耳这首歌的节奏性是丨XX XXXX 丨XX X-丨,这个节奏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第一小节六个八分音符,形成一个连贯的紧凑型节奏,第二小节以两个八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其中后一个八分音
符与后面的二分音符形成连音符,这样就形成一个切分音的形式,两个小节因为一个连音符就构成一个很自然的前紧后松、前轻后重、从弱到强的富有动感的节奏音型,唱起来很有推动感。具体分析如下:
1.单声部节奏练习
根据乐曲原有的节奏进行练习,本曲的基本节奏是丨XXXXXX 丨XX X-丨,通过不同的声音组合来练习这个节奏,单一的节奏练习有助于学生从强弱、音变化来学习、了解并应用本曲的节奏音型。
2.二声部节奏练习
在第一种节奏练习的基础上,把引腔的节奏作为一个固定音型,加上旋律的节奏型可以形成一个很有和声感的二声部节奏,这个练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声部感觉,这个节奏型可以通过身边的任何工具以及运用奥尔夫声势来进行练习。
3.卡农式多声部练习
学生进行分组,在1、2的基础上错开拍子进行练习,这个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感觉非常有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从两个声部到三、四、五个甚至更多个声部。
74
美人鱼歌曲林俊杰
四尧结语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必须具备能够听懂和赞赏该民族独特音乐方式的赏析能力。视唱练耳训练的某些技术和方法体现着一定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形成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一定层面上的体现[6]。
《新打梭标两面光》只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数不胜数的民歌中的一首,本文的分析只是提供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策略也只是自己一些粗浅的实践,希望有更多音乐同行,能够把目光聚焦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上,将我国各民族丰富的民歌资源作为素材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丰富而优美的民歌资源,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传统。让我们摆脱西方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诟
病,到一个更适合我国民族的音乐调式感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这种做法将同时为继承并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软实力提供一个渠道。
参考文献:
[1]孟凡玉.除了技术还有什么?———视唱练耳文化属性谈[J].人民音乐,2007(11):59-61.
[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13-114.[3]张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
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6):227-230.
[4]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5.
[5]文红宣.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与视唱练耳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90-93.
[6]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79-80.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lk Songs Resources in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MinXi Folk Song New Shuttle,Dual Shine
HUANG Yong-zhi
(Fujian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Fuzhou 350003,Fujian Province,China )爱乐团天涯吉他谱
Abstract:Solfeggio,as a basic subject,it not only shoulders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music ability,improving students'
春晚假唱名单
music quality,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music performance ability and music research ability,but also shoulders the task of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folk music culture.However,for a long time,solfeggio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mitating the model of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and the resources of our own folk music are poor in effective exploration.China has its own complete music system;ov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heritance,it has accumulated rich folk resources.These folk songs are structured simply but with beautiful melody.Taking them as solfege etudes for the music students may play a very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 for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and bear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carrying forward and inheriting the music culture of our own nation.
Key words:folk songs;solfeggio teaching;appplication-oriented study
黄涌智:中国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闽西民歌《新打梭标两面光》为例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