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经典
文艺评论
【作者简介】 刘湘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静静的顿河》中“顿河”形象的多重意蕴探析
○刘湘可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 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顿河”形象不仅作为故事的背景悬置,也有深层次的多重意蕴。从宗教原型象征、宗教文化心理等角度可探寻“顿河”形象的多重意蕴,从而分析出“顿河”形象的乐园、祭坛和圣水净池意味。
【关键词】 顿河形象;……乐园;……祭坛;……圣水净池;……《静静的顿河》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者周珏良注意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莫比·迪克》中的海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密西西比河都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对作品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对于《静静的顿河》来说,顿河世界不能仅被看作人物活动的背景,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意蕴。
“河、海、园……都提供了一个和外界开放世界相对的封闭世界。有了这个世界,书中的主要情节才合乎或然律成为可信的。这两个世界又不能截然分开,那一开放的世界常要影响乃至浸入封闭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发生冲突。”[1]
顿河将哥萨克人与外界隔
离开来,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20世纪初风云变幻的俄国要求哥萨克拿起武器,保卫家乡。战争从外部打破了顿河地区的平衡,哥萨克人应征入伍,正是在与外界的冲突中,顿河世界显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一、顿河是乐园
加拿大学者弗莱在《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中分析《圣经》的意象结构时指出:“羊和牧场的意象,收割和酿酒的意象,城市和寺庙的意象,所有这些都被水草丰盛的绿洲意象包容,渗透,指出
了一种较高的总体生活模式。”[2]
这些意象构成了弗
莱所谓启示世界的一部分,启示即理想,如此看来,顿河也带有“启示世界”的意味,对哥萨克人来说,顿河世界无疑是他们的理想世界。但是在弗莱笔下的《圣经》语境中,启示世界只是人们试图实现的世界,而顿河世界已然存在,哥萨克人的目标是努力保护自己的绿洲不受侵犯,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格里高力,也促成了悲剧的发生。顿河世界对应《圣经》中的
“乐园”意象,顿河对哥萨克人来说是生命之源、希望之水。
肖洛霍夫用浪漫自然的笔调勾勒了战前顿河流域的旖旎风光,这时的景致美好而富有活力,这样的顿河养育着一代代哥萨克人,封闭的环境让他们习惯于自给自足,于是他们自觉地和外界隔离,一旦离开顿河,就会生发浓浓的故土情结。比如从小在顿河边生长的格里高力,他热爱劳动、善良正直,深深依赖着顿河故土,去过一次火车站的他觉得外面“烧煤
炭那种气味非常难闻”[3]53
;阿克西妮娅提出私奔,格
里高力却说:“除了本乡本土,我哪儿也不去。这儿是
大草原,喘口气也舒服”[3]53,可以看出故土对格里高
力来说就是完美的心灵归宿。
后来格里高力不顾家人的反对,抛下娜塔莉亚,带着阿克西妮娅私奔到萨什卡老爹家,彼特罗来看弟弟,两人谈起各自的近况,格里高力叹着气说:“彼特罗,我很想念咱们的村子。我很想念顿河,这儿连流
水都看不到。真是个讨厌的地方!”[3]198
就算是和心
爱的人在一起,离开了顿河的格里高力也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千千万万参加战争的哥萨克共同的心理积淀,比如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米纳耶夫讲起从前的哥萨克服完兵役回到顿河的情形,到了第一次跨过顿河的沃罗涅日附近时,火车司机就要把车速降到最低,因为一开到桥上,“哥萨克们简直就发了疯……把军帽、旧军大衣、旧军裤、枕头套、衬衣和各种各样的零碎东西从车窗里,从铁桥栏杆空隙里往水里抛……你瞧吧,水上到处漂着浅蓝的阿塔曼团制帽,就好像一只只的天鹅或者一朵朵的花儿……这种风俗是
很久以前就传下来的”。
[3]568当然,除了小说中的人物依恋顿河,出生于哥萨
刘湘可/《静静的顿河》中“顿河”形象的多重意蕴探析
克农民家庭的作者肖洛霍夫也喜欢用和顿河有关的一切事物打比方,比如:“一条衬裤上的花边比顿河上的浪花还要好看”[3]825、“歌声雄浑开阔,就像春汛时候的顿河”[3]1279,每一句都渗透着哥萨克人对顿河流域土地的由衷热爱和赞美。
哥萨克人为保卫家乡而战,在战争中,家园又带给他们希望。结尾格里高力毅然决定在大赦之前回到家乡,想到日夜思念的顿河,格里高力就感到希望。最后格里高力回到故乡,得知女儿在秋天就已病死,他抱着儿子站在自家门口,觉得世界依然亲切。从结构上看,这个看似开放式的结尾,实则和细致、恢宏的小说开头呼应。卷一第一节采用全景式描写,看似无关紧要,但对于整部小说的结构来说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小说在首尾呼应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叙事的圆,也正好呼应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人类重新获得生命树和生命水的情景。
二、顿河是祭坛
卷首哥萨克古歌这样唱道:
“以前呀,你流得那样欢畅,
那样欢畅,又那样清亮,
可是如今呀,你泥沙滚滚……”
这首古歌将顿河的从前与现在进行比对,奠定了全书悲戚凄凉的基调。可以说,由于战争的侵入,顿河从“乐园”逐渐变成了“祭坛”,因此,顿河在小说中以大战爆发为分野,可以区分为两种鲜明的状态:战争爆发前,顿河是清澈的;开战后,顿河变得浑浊、死静。残酷的战争带来无数流血与死亡,静静的顿河见证了哥萨克的苦难、埋葬了哥萨克的尸体、汇聚了哥萨克妇人的眼泪,曾经的乐园变成哥萨克人用鲜血填塞的祭坛。
战争爆发后,祥和安宁的“顿河土地上看见血了”[3]665;夜猫子也从教堂飞到坟地上,不停号叫,一切都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第三批哥萨克入伍之后,顿河以及周边的景物都失去往日的彩。失去了哥萨克的顿河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上战场前,哥萨克们带着永别的心情上路,将血一样的泪水洒在大路上,妇人们对挣扎在前线的丈夫怀着同样的担忧。孩子们是战乱年代最无辜的受害者,许多父母不得不白发人送黑发人。彼特罗被米沙俘虏后打死,潘捷莱也在行军过程中突然死去,伊莉尼奇娜经历了大儿子和丈夫的相继离世,最后因忍受不了对依然在外征战的小儿子格里高力的思念,也在痛苦中死去。
顿河不光汇集了哥萨克军人的血,也见证了哥萨克妇人小孩的悲惨命运,丧失亲人的孤儿寡母或在眼泪中度日,或在绝望中堕落,或在痛苦中死去……顿河再也不复往日的生机和斑斓。除此之外,顿河也成了所有死在顿河土地上的战士的祭坛。
顿河流域的自然状态被人为地改变了,和谐遭到了残酷的破坏,从前古老的、碧的、波涛滚滚的顿河在战争年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如果顿河有意识,那么这座看似静穆无声的古冢一定曾向神明发出过最尖利的呐喊。
三、顿河是圣水净池
虽然顿河经历了灾难性的变化,但最终一切还是回归平静。在哥萨克心里,顿河始终都有一种洁净气质,是一片独立于外界的“圣水净池”,可以洗刷身体的污秽、内心的煎熬以及经历过的苦难。比如,妲丽亚在丈夫死后变得更加放荡,被一个军官传染上了梅毒。妲丽亚去镇上看病,得知自己染上不洁之病后,回去的路上决定自杀。对妲丽亚来说,比起生命,尊严和美丽更重要,“我望着顿河,望着河面上的水波,太阳一照,河水简直成了银的,明晃晃的,都不敢拿眼睛去看。我又转了转身,朝四下里一看,天啊,真是太美啦!可是我以前还没注意到呢……”[3]1161这里,明晃晃的顿河已经具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美和力量,仿佛具有审判意味,让妲丽亚无法直视。或许,妲丽亚就是在这一刻希望洁净的顿河水能冲刷她身上的污垢,于是决定用溺水的方式结束一生。
再如,在《静静的顿河》中有许多带有民间宗教神秘彩的描写。阿克西妮娅因忍受不了对格里高力的相思,想从中脱身无门,于是去德萝兹季哈老婆婆。老婆婆让阿克西妮娅对着东方画十字,嘴里念着咒语,然后将盐撒进脚下的沙里、顿河水里和阿克西妮娅怀里,她的巫术既带有鲜明的民间神秘
平安夜 歌词彩,又赋予顿河以“圣水”意味。在宗教语境中,“圣水”可以用于降福、驱邪和治病。德萝兹季哈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顿河水冲掉阿克西妮娅身上的相思病。
静静的不说话的顿河在哥萨克人心中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洗涤身心,可以安慰心灵。小说结尾,格里高力选择回家,走到自家院子对面的顿河边,他把步、子弹以及所有和战争有关的东西扔进了河里,奔涌向前的流水仿佛能够包容世间一切。他用这样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一如妲丽亚的自杀和老婆婆的巫术。在追求真理又不断往复的过程中,格里高力始终都依靠一颗善良与坚韧的心不断向前探索,扔下武器的他已经和拿起武器前的他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生在红旗下
(下转第39页)
再度重相逢伍佰刘 芳/英语习语中彩的文化内涵及语义探讨
长有白羽毛(white…feather)的被认为不是纯种鸡,并被视为怯懦的标志。“Show…the…white…feather”一语的字面义是“显出白羽毛”,但被人们转义用以表示“示弱”“显示胆怯”。
“White…meat”(鸡肉或其他家禽胸脯肉)与“dark…meat”(家禽腿肉)相对。“white…hope”是“可以给集体等带来成功的人”,“white…lie”指“无害或无关紧要的谎言”,“white…night”是“不眠之夜”,“white…range”指“震怒”。
至于“White…elephant”(保管昂贵的东西)和“white…sepulcher”(伪善者)均有历史故事,现不——赘述。
六、其他彩与英语习语
在中国古代,紫被视为尊严和荣誉的象征,帝王的皇宫曾被称为“紫禁城”。民间也流传有“紫气东升”的说法。关于紫被看作尊严这一点,在英汉民族文化里倒是有相似的一面。“purple”一词在现代英语中一般多指“紫”,而在昔日则指“紫红”,这种紫袍在古罗马时期只有帝王以及达官显贵才穿得起。紫遂成了尊严、华贵和权势的象征。“born…in…the…purple”一度只按字面义解,意即“出生于深紫房间内”,以后转用于喻义,表示“出生在王室(或显贵)”或“居特权阶级地位”。此语又作“born…to…the…purple”。另有成语“marry…to…the…purple”(嫁入王室)和“(be)raised…to…the…purple”(立为帝王)亦源于此。
黄在汉民族文化中被视为尊由来已久。“黄
袍加身”“黄道吉日”等无不体现“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而英语中“yellow”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等,似乎对黄没有赋予好的含义,又如:“show…someone…the…yellow…card”(警告某人);“yellow…dog”(忘恩负义之徒);“yellow…press”(黄报刊);“yellow…journalism”(黄办报作风,低级趣味的文字或耸人听闻的报道)。
与“brown”(棕)相关的习语有:“in…a…brown…study”(沉思),其中“brown”和“study”都用于古义,分别为“阴郁的”和沉思默想;“as…brown…as…a…berry”意为“黝黑的”;而“brown…bread”则指黑面包;“brown…sugar”指红糖,化学上叫黄糖。
与粉红“pink”相关的习语有:“in…the…pink”(红润健康的);“in…the…pink…of…health”的字面义是“处于最佳健康状态”,pink就作“极佳状态”解—之所以如此搭配,是因为健康的人肤呈现粉红的缘故。再如“pink…of…perfection”(完美到极点),pink作“顶点”或“完美状态”解。而“pink…slip”则引申为“解雇通知书”。
刘晓庆探班赵薇总之,民族文化对彩的内涵及语义影响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各种颜词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使用既有共通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一颜词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喻义、引申义及象征义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了解并掌握其特定历史背景、宗教习俗、思维方式等是理解彩文化内涵及语义的关键,而这对于英汉双语教学、翻译实践研究和跨文化交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的心里比以前更饱含着对家乡、土地、亲情的珍惜,此刻的他内心平静,却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就像静静的顿河从来都不平静,但百转千回之后,一切终将得到回归。
如果没有顿河与大草原,肖洛霍夫无法成就《静静的顿河》这部史诗级小说。这个封闭的世界内部又是如此广袤,与哥萨克人的勇敢自由高度契合,战争从外部打破这种平衡,构成悲剧的开始,顿河也
张歆艺的图片因此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祭坛”。而从宗教原型象征和宗教文化心理等角度分析发现,顿河世界与《圣经》的“乐园”意象相呼应,顿河水也具有“圣水”一般的
洁净作用,可以看出,宗教意识虽不是肖洛霍夫表现的重心,但东正教文化已经渗透在俄罗斯作家的血脉里,然而学界对作品这方面的研究涉猎并不多,这一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珏良.河、海、园——《红楼梦》《莫比·迪克》和《哈克贝
里·芬》的比较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83(04).
[2]弗莱.郝振益,等,译.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北boomboompow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2.
[3]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M].力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上接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