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试卷分析(音乐部分)
随着2010年高考的结束,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科目已经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从2007年的高考试卷看起,直到2010年的高考能力卷,音乐部分在出题方式上变化最大的就是从基础知识的简单问答发展为以基础知识为根本的综合性题目的出现。以下是我对四年来高考试题基本能力卷音乐部分的分析。
为了表述方便,我把音乐鉴赏为基础的教材知识划分为七个部分,分别出考试试题中体现、考查的知识点,见下表:
李嘉欣和大刘的事件
2007
2008
2009
2010
基本
理知
音乐基本要素中的强弱、音高、音;
节拍;
合唱中演唱形式的区分
连音线在填词中的作用;
钢琴键盘图;
节奏、切分音
音乐要素中的音高、旋律音程走向;
音符、拍号;
音乐情绪;
合唱的指挥
音乐的情绪(旋律线条、节奏的疏密);
三连音;
音符
民歌
西北民歌特点;
南方民歌特点;
蒙古族民歌特点
少数民族民歌区分(蒙、鲜、藏、维四个民族)
民歌《浏阳河》
广东音乐
少数民族的乐器区分(蒙、鲜、藏、维四个民族)
古代歌曲
古琴的相关知识;
民族五声调式;
古代“八音”
古代歌曲《阳关三叠》
古琴曲《流水》;
古代诗句与音乐欣赏
戏曲
京剧的发展历史、唱腔和行当的分类、著名人物梅兰芳
近现代音乐
音乐与时代、政治相联系《春天的故事》;
歌曲创作时间排序《祖国颂》、《走进新时代》、《祝酒歌》、《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时代;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歌曲《诀别》(与政治科目相联系)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大河唱》
《松花江上》
《长江之歌》
国外音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探戈音乐节奏(美洲音乐)
印象乐派德彪西《月光》
《第九交响曲》
《芬兰颂》
《蓝多瑙河》(提及)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每年高考能力试题音乐出题的范围根据题量设定在4-5个知识分类中,基本乐理知识和国外音乐知识的考题每年都出现,因此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持续这中出现,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出现重复知识点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出现了如表格中的同样的文字,那也是考查的方向和范围、还有设问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在基本乐理知识中0708两年的题目都是属于“1+1=2”的基本知识表层问答,也就是说这些题目的答案可以在课本或者是学生的复习资料中直接到。09年开始出现了变化,出现了音程走向、音乐情绪的题目,在考查的角度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表层知识开始向深层发展,只是深入的力度不大。而今年的试题则可以说是在09年试题的基础上的深入,不再是简单的考查课本的乐理知识的掌握,而是以课本乐理知识为基础,音乐鉴赏为目的,分辨音乐旋律、节奏特点为方式的考查,可以说是“基本能力”科目考查学生“能力”的逐步过渡实现。
国外音乐部分07年着重考查了古典音乐时期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08年出现的是以“全国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为引导的探戈节奏,属于美洲音乐,09年是以印象乐派的知识点为主,而到了2010年国外音乐的考查方式第一次出现了以多个知识点出现在一道
题目中的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查,扩大了国外音乐知识的考查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年都会出现关于国外音乐的题目,但是不能完全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此处,而还是应该看重中国的音乐知识,在复习国外音乐时应该从基础知识抓起,扎实的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运用灵活的思考方式来学习。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只在一年中出现过的是中国戏曲部分,作为“国粹”的京剧,在07年试题中出现,而这一年的复习也将京剧作为了一个重点内容,从戏曲知识本身来讲,这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少,也不可能年年出题目考查,接下来的三年中都没有出现过关于戏曲的题目,这不禁让人猜测明年会不会考查关于现代京剧、剧目名称和地方戏曲的题目,我认为是很有这个可能的。
民歌和民族器乐部分只有在0708年试题中出现了难度较小的基础题目,而今年的试题中只是出现了《浏阳河》这一选项,可以说是把民歌融入到了其他知识点中加强了综合性的考查,而对于各地民歌的区分和不同特点在今后的高三教学中还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不可因2010年的试题比重少而轻视。
中国近现代音乐部分出现的考点比较的多,但是由于这一部分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
因此今后的高考试题出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试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与时代、政治有关的音乐,比如08年题目中的《春天的故事》就是和政治、历史上的会议有联系,是以音乐为题目的引导,考查综合能力。而今年的试题中更是突出了这种时代性的特征,题目是以今年的“世界时事”为题干,考查的答案是《长江之歌》,如果关注“2010上海世博会”学生一定知道这个知识。因此,要求我们关注时政,而且是正面的、积极的时政消息和大型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中体现出的音乐的基础知识。二是与我国的抗战历史有联系的音乐家和作品,比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声乐、器乐作品和乐队演奏,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等。还有一类是在试题中还没有出现的,但是不能保证将来不会出现的舞蹈、曲艺等。
总的来看,我们的“基本能力试卷”的难度是在逐年增加,题目的设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的有深度,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进行应试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让学生能够由点到面的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合,真正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2010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卷音乐部分的题目分析。
第一卷
30.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们无限遐想,下列属于描述听者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感受的诗句是
①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③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④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题目是中国古代音乐部分的内容,其中四句诗需要用到学生在语文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点考查的是欣赏音乐后的感受的表达的分辨。①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筝》②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③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④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第二卷
36.(3)1873年,多瑙河河畔的维也纳举办世博会时演奏了《蓝多瑙河》;2010年,世博会来到上海,开幕式上演奏的《新上海协奏曲》融入了一首赞美我国江河的乐曲,与《蓝多瑙河》相呼应,这首乐曲是
A. 《浏阳河》    B. 《黄河大合唱》  C. 《松花江上》  D.《长江之歌》 
答案:D
【解析】看过上海世博会的人都应该记得演出的第二个节目是有两首曲子组合的,一是《蓝多瑙河》(交响乐),一是《长江之歌》(朗朗钢琴与交响乐的协奏曲,伴有芭蕾舞表演)。
37.3分)多元文化的融合为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1)下列体现中西音乐融合的作品是
新活佛济公片尾曲A.古琴曲《流水》              B.交响乐《第九(合唱)交响曲》
C.钢琴协奏曲《黄河》          D.合唱曲目交响诗《芬兰颂》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种综合性的题目,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答案很容易到。古琴曲《流水》属于中国古代音乐,交响乐《第九(合唱)交响曲》和交响诗《芬兰颂》的作者分别是贝多芬和西贝柳斯,这两部作品都与中国文化无关,只有钢琴协奏曲《黄河》是采用的中国文化为素材,在演奏上采用西方乐器。
544分)女高音独唱歌曲《我爱你,中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下面这首歌曲的乐章片段
1)对这首歌曲片段描述正确的是
①节奏紧凑看穿何炅    ②节奏舒缓    ③旋律平稳流畅    ④旋律跌宕起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暗涌 黄耀明    【解析】因为乐谱中时值较长的音符在每一小节中占得比重较大,加上歌曲在书写位置上比较宽松,因此节奏应该是舒缓的,从旋律走向来看,旋律线体高低起伏,因此应该选择跌宕起伏。
2)乐谱中的是三连音,在这首歌曲中唱          拍。
答案:一 1
【解析】这是一道基本的乐理知识方面的题目,只要学习过三连音的,应该都会得出答案。
贾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