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流传千百年,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它我亲爱的爸爸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这么优美的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自古到今都被人们反复咏唱,改编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电视剧以及音乐作品也很多,其中尤其以越剧《梁祝》最为有名,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为人们所熟知。1959年,身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时陈刚何占豪,他们根据越剧《梁祝》的主要情节和优美唱段,将中国旋律和戏曲音乐的某些特殊手段与西洋西式音乐相结合,谱写成小提琴协奏曲,并于1960年5月在上海首次演出,演出非常成功,受到人们的欢迎。
《梁祝》根据原来剧情的发展来组织音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主要章节有:“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首先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然后是两人在学堂的生活,接着是十八相送。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最后化蝶。整篇曲子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刻画的十分深刻,将两人的爱情演绎的活灵活现,在国内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
陈刚和何占豪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非常认真和细致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对待创作,他们的艺术水准也很高。作品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他们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寂寞之声歌词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数鸭子伴奏梁祝》并非是歌曲踏平东京越剧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则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兵心飞翔。   
整个曲子以几声拨弦声和着长笛揭开序幕,人物景象开始呈现。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着昔日的往事然后再低音重复一次主题,
仿佛回到人间。管弦乐总奏主题,这时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出主题,渐渐地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表示祝英台对未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对坚定相信自己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开,表现了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依依十八相送的离别之情。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第二段开始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预示着祝英台的极力逃避,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楼台会小提琴委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表示梁山伯因悲伤绝望而病逝。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再现“化蝶”,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从此永远在一起,不再分离
聆听完整部作品,我突然对交响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总以为交响乐是高雅的艺术,
很难听懂。但是通过《梁祝》这部作品我才明白,原来交响乐也可以如此亲近,如此迷人。
乔任梁遗照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