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魅力》
吉林省洮南市第九中学  郭淑兰 刘立艳
武汉工程大学爆奶门
 
欣赏综合课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听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的概念及体裁,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
难点
通过听赏,区分中国民歌的体裁,初步感受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
理念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综合相关的影视、歌剧艺术和地理、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视听结合、情境模拟、创作表现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团结合作、轻松愉快地体验和享受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以此来实现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
教法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视觉图像、归纳总结、情境创设法等。
学法
聆听法、体验法、合作法、探究法、创新法等。
教学流程
    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5分钟大屏幕播放宋祖英金大厅演唱会花絮及湖北民歌《龙船调》,导入新课。
重楼别创设情境,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启发引导了解新知
初步了解民歌概念及体裁
1.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说民歌的概念。
2.教师介绍民歌概念及体裁。
    民歌: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即兴创作的歌曲。
民歌根据其内容、作用、风格、特点、场合、演唱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引发思考、制造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对比欣赏  合作创新
通过观看、体验、听赏、演唱、创编等活动,运用对比欣赏,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方法归纳总结三种体裁民歌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一、号子
1.大屏幕播放赵本山小品《三鞭子》片断,看后同学自由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了解号子的产生过程及其作用,并对号子概念作以总结。伏玟晓 薛斌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
实践体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对比欣赏  合作创新
2.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请学生思考号子的演唱形式及风格特点。运用视觉图像法把学生带到澧水河边,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创作背景,知道澧水是张家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赏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如划船等动作)再次模仿体验,深入感受劳动号子铿锵有力的音乐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号子的演唱形式、风格特点及作用。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齐唱、独唱
风格特点:粗犷豪放、坚毅质朴
作用:服务劳动、鼓舞斗志
4.演唱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的创作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几名同学领唱。
5.学生分组创编劳动号子并展示。
二、山歌
1.对比欣赏电影《刘三》的《对歌》片断和宋祖英演唱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出山歌的概念,演唱形式及风格特点。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演唱形式: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
风格特点:旋律舒展、高亢嘹亮
2.山歌类的民歌很多,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内蒙的牧歌都属于山歌,请同学唱山歌,并用熟悉的山歌旋律创编歌词,即兴表演。
3.教师小结:山歌是民歌中反映现实最快,最能体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民歌体裁。
三、小调
1.简介小调概念。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
2.对比听赏方言版江苏《茉莉花》和黑鸭子演唱组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江苏《茉莉花》。
3.师生总结小调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风格特点:细腻优美、委婉流畅
4.茉莉花变体极多,教师有表情演唱吉林《茉莉花》,大屏幕出示吉林松花江雾松画面,请学生猜猜这首《茉莉花》出自哪里?
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拉近学生与民歌的距离,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再次给学生以展示,亲近民歌的机会。
引导学生说出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热爱。
对比欣赏合作创新
5.吉林《茉莉花》的旋律曾被用在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简介故事梗概,大屏幕播放片断,学生哼唱熟悉的旋律。教师告诉学生《图兰朵》在1926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也随之享誉世界,宋祖英在金大厅演唱的也是这首吉林《茉莉花》。
6.学生有感情演唱吉林《茉莉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引起情感共鸣。
     
师生总结三种民歌体裁区别。
卡农梦幻铃声sleeping with ghosts
  体裁
区别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演唱场合
劳动场合
山间、田野、牧场
城镇集市
演唱风格
紧毅质朴
欧美经典英文歌曲
粗犷豪放
旋律舒展
高亢嘹亮
细腻优美
委婉流畅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抒发感情
抒情表演
内化新知,发展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种民歌体裁的区别。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歌在传统的基础上,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大生命力的新民歌,如《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请同学表演唱。
2.师生用湖北方言表演《龙船调》。
这些耳熟能详的新民歌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演唱欲望和情感共鸣,掀起课堂高潮。
与导课环节前后呼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1.学生用一句话谈感受。
2.教师总结:中国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民歌,传承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德育渗透,情感升华
教学评析
在流行歌曲充满校园的今天,学生对我国民歌知识的了解非常浅薄。而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歌知识的了解则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本课教师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一听二介绍”的“欣赏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视听结合、情境模拟、创作表现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地体验了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并较系统地掌握了中国民歌的体裁划分知识,可以说:“情境模拟,创作表现“的动态过程,是本课教学的亮点,是教师设计的独到之处。我认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的知识将会终生不忘。
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杨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