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教学设计
课题:欣赏课《玛依拉》。计划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冯曦妤图片
知识技能:了解《玛依拉》歌曲的历史背景。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
徐帆的女儿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玛依拉这位姑娘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玛依拉》歌曲创作背景以及加深对玛依拉性格特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哈萨克族音乐风格特点的认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琴、手鼓、沙锤等。
教学过程:
1、文字讲授导入。
1、老师设问:同学们,欢迎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生的国家,同学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都包括哪些民族呢?
学生回答问题。
2、老师让学生聆听一些歌曲,用电子琴弹唱《沂蒙山小调》、《美丽的夏牧场》。笛子乐器演奏《鸿雁》。让学生回答判断是哪些民族的音乐。
二、新课讲授《玛依拉》。
1、让学生聆听《玛依拉变奏曲》,并简单讲解有关变奏的知识内涵。并讲解有关玛依拉的历史背景以及来历。
2、老师让学生聆听《玛依拉》歌曲音乐,设问:歌曲的情绪、拍子、表达的情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老师介绍《玛依拉》歌曲。
4、教师弹唱教学,让学生学唱《玛依拉》,并讲解相关节奏。例如:3/4拍子的强弱规律,
mp中弱、m f中强以及渐强渐弱记号等。
三、师生互动,展示交流。
为学生准备手鼓、沙锤等乐器,老师指挥,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进行合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拓展延伸。
讲解作者王洛宾先生的生平背景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
追梦赤子心 快乐男声5、课堂教学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释小龙助理
6、再次聆听《玛依拉》,结束本次课堂。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玛依拉》课堂效果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亲身体验感受与实践,在歌唱以及对于节奏,强弱等音乐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达到的预期的效果。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把握能力以及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的课堂,它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玛依拉》选自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
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玛依拉》评测练习
世界第一等 刘德华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节奏类型的认知进行了复习与总结。例如:3/4拍子的强弱规律等。并且在课堂中让学生实践参与,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利用乐器让学生进行伴奏,对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把握进行了检测。使他们亲身感受音乐不同节奏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对于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玛依拉》课堂教学总结
许嵩想象之中mv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学习,我感觉学生们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与认识非常的淡薄,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不清,理解能力上有待提高。那么在讲课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感受,实践与合作,主动展示表演,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本节课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新疆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
趣。也从而使他们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本身也感受到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自我,开拓创新,尽己所能,更好的为传承音乐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玛依拉》课标分析
本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2011简谱版编写的。经国家基础教育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玛依拉》在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