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姜妍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之改革
阳光中国
志玲姊姊来我董卿周涛[摘 要] 一种全新的尝试,让我和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在课堂中带来的生活乐趣,学生们欢呼了、雀跃了、灵动了,我们的创造性在一起提高、提升。课本剧给音乐课注入了新的生命,新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舞台更广阔了。 [关键词] 课本剧 新课标 主体学习者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和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进行,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师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造活动等。同时,将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自然的学习。 一、把课本剧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课本剧是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和南京一些省区发展起来的。当时一些戏剧界人士开始意识到培养观众的重要性,把目光转向校园戏剧,于是有的剧院,剧团尝试着编演课本剧,意外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高一欣赏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不同情感》
中,学生欣赏的是歌剧《白毛女》,初步了解了故事概括后,当“北风吹”的音乐旋律响起时,我就开始让学生选择扮演其中的戏剧角——喜儿,杨白劳。先用简单的对白进入角中,再用肢体语言配合音乐的旋律情感,最后结合歌曲来边演边唱。每一组角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创作成份在里面,有的喜儿热情奔放,喜忧分明;有的喜儿腼腆害羞,细腻表现。当表演到杨白劳的《十里风雪》唱段时,“演员”内心痛苦在神情上的自然流露已告诉所有观众,他入情了,我们感受到了。 二、让“课本剧”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质 把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者,通过课本剧的编演,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内涵。我着眼于音乐艺术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联性,现实舞台与学校舞台的共同性,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动脑,敢于挑战,勇于表现。课堂中,我先给出主题音乐——学生编辑剧本——学生搜集素材——学生分组分工——学生道具筹备——师生排练表演。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创新”的空间。《流星雨》、《最浪漫的事》、《知心爱人》等一首首充满浓浓幸福爱意的歌曲回荡在教室中,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回荡在所有人的心中。下课了,同学们说:“老师,我们还要,我们爱课本剧!”我看到了闪烁的眼睛,感受到了学生内心的澎湃,亲爱的同学们,我愿意为你们铺设舞台,让你们用音乐的翅膀架起所有情感想象与理想。 三、课本剧使音乐课有了新气象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
张碧晨 后会无期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兴趣是所有内在主动性学习的前提,使“苦学”变为“乐学”,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魅力四射的课本剧让学生充满了对音乐的兴趣,激发起强烈的主动性与互动性。音乐的延伸教学在学生的兴趣中撒播,升华,融入到生活中,提炼于课堂中,这正是“课本剧”带来的新变化。知识、技能与音乐、语言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语言、动作、创造能力等通过小组的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得到培养。教师也走进“课本剧”,“课本剧”给师生施展才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音乐与人类关系密切,音乐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等密切相连。爱乐,是人的天性,对音乐的需要是人的共性。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较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一种生活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
李纹演唱会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便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呼喊:“课本剧”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