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第六卷
2018年,99—110页
多出来的自由千年铁律
———戏曲音乐的“一曲多用”与“曲内润腔”
冯健民
戏曲音乐研究,亦即人们常说的“曲学”,是戏曲史研究中最为艰深的课题。其艰
深的原因,在于音乐艺术是一种时间艺术,在古代没有录音设备的情况下,即演即逝,无从留录,因此难觅实证资料。再者,由于古代的记谱法极为简陋粗疏,即如现在我们所知的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甚至工尺谱等,都无法准确记录和还原戏曲音乐的原貌,其
我的好兄弟 歌词难可知。虽然古代留有不少曲学著作,如《中原音韵》
、《芝庵唱论》、《太和正音谱》、《曲律》、《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度曲须知》等,但其作者大多站在文人角度,偏重于对曲辞韵律、字词声调以及句格、韵格、平仄、阴阳等的研究,且多属文学描
述,一般人读之,如堕五里雾中,极难窥其堂奥。尤其是以上著作大多缺少对于音乐本体的关注,更加大了后人研究的难度。本文则打算从戏曲音乐本体的发展变化中,重新探讨戏曲音乐最基本的法则和特征。
大哲
明代曲家王骥德在其《曲律》中说:“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迄今,不知经几
在天堂变更矣!”
①诚然,戏曲从宋金杂剧院本延至今天,几近千年,其中经过南北曲、传奇昆腔、
乱弹京剧,可以说无时不在变化。不仅腔调变动不居,大至其曲体结构、演唱方式都已发生极大嬗变:诸如杂剧、传奇是用“套曲体”,而到了京剧、梆子则演变为“板腔体”
等等,变化之大,让人目不暇给。而千年之间唯一不变者,唯有“一曲多用”
年轻时代
、“曲内润腔”这一基本原则。而正是这一“千年铁律”的存在,才使得戏曲音乐的发展脉络有迹可循,并保证了不管戏曲发生了多少变化,戏曲仍能永葆其本质特性。
本文主要阐述戏曲音乐“一曲多用”、“曲内润腔”这一基本原则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形成,
桃花朵朵开歌词
以及它在戏曲音乐中发挥的作用。·99·①《王骥德曲律
》“论腔调第十”,陈多、叶长海注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