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乐知识收集3(转)
⼀、什么是PCM编码格式
PCM中⽂称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记录媒体之⼀的CD,在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脉码调制的⾳频格式也被DVD-A所采⽤,它⽀持⽴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脉冲编码调制的⽐特率,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PCM脉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的⽅⾯则越来越来⼩。只是简单的增加PCM脉码调制⽐特率和采样率,不能根本的改善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是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 任何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频系统需要在其输⼊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Hz-2
2.05kHz的频率通过(⾼端22.05kHz是由于
CD44.1kHz的⼀半频率⽽确定)。
2. 在录⾳时采⽤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采样频率),为了控
制⼩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都需要加⼊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码率越⾼的PCM录⾳就越接近模拟信号的圆滑正弦波。
对于我们最常说的“⽆损⾳频”来说,⼀般都是指传统CD格式中的16bit/44.1kHz采样率的⽂件格式,⽽知所以称为⽆损压缩,也是因为其包含了20Hz-22.05kHz这个完全覆盖⼈⽿可闻范围的频响频率⽽得名,当然现在的各种PCM格式编码⾼码率⽂件已经层出不穷⾮常常见,但是就像上⽂中所说的,⾼码率并不能有效地提升PCM编码采样率的频响范围,⽽只能增加其采样点来得到更加类似模拟录⾳的平滑波形。
也正因为⼏乎所有的有损压缩格式都是从WAV格式压缩、转换⽽来,其实内部的编码依然是PCM,所以曾经很多MP3设备并不⽀持FLAC、APE、AAC等等格式,是因为它们不⽀持这些⽂件的解压缩,但是从没有⼀款播放器不⽀持WAV格式,因为WAV格式本⾝,就等于PCM码流。
⼆、WAV、APE、FLAC那个才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前常见的PCM码率⽂件来说,最常见的三种⽂件格式也就是WAV、APE、FLAC了,⽽这三种格式之间⼜有怎么样的差别呢?
WAV波形⽂件是⾳响设备和很多软件可以直接读取的波形⽂件,基本上不存在编解码问题。flac和ape都对WAV进⾏了编码,故能换取较⼩的体积,但同时造成解码播放时,因播放器材解析⼒很敏感(或者说技术所限),会因出现⼀定的jitter抖动(解析复杂编码所致)⽽导致播放效果不够饱满和流畅。这点你可以通过统⼀转换为WAV格式来试听解决。
对于WAV格式来说,是⽬前的常规⽆损压缩格式中体积最⼤的⽂件格式,由于FLAC和APE都对WAV进⾏了更⾼技术的编码,所以换取了较⼩的体积,这也是这两种格式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对于FLAC和APE两种格式来说,虽然体积⼤⼩差不多,但是采⽤了不同的压缩格式,所以对于设别来说在播放时候需要占⽤的资源多少也并不相同,简单地说占⽤资源多少的⽐例为:APE最⼤、FLAC中、WAV占⽤最⼩。最简单的例⼦就是如果你⽤⼀款配置并不算很⾼的随⾝播放设备,⽐如刷了rockbox的iPod Classic或者⼀些⽬前主流的便携播放器,使⽤APE会有明显的卡顿以及续航的减少,⽽FLAC和WAV则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APE如果存在错误,播放会直接停⽌。
FLAC格式只有在转换的时候才能报错。
FLAC格式的错误采⽤静⾳处理。
并且除了压缩⽐例和占⽤资源的不同,APE、FLAC和WAV在纠错⽅⾯也有不同。⾸先最为传统的WAV格式其实并没有纠错的处理,所以即使在播放的码率中有错误,WAV也会照常播放下去,在错误的地⽅可能会发⽣爆⾳等问题。⽽APE对于错误则是直接停⽌播放,⽽这点也是被很多⼈所诟病的,如果你的APE⽂件中存在错误,那么整个⾳轨⼏乎都报废了。⽽FLAC使⽤的则是静⾳的策略,如果播放中出现错误,则将错误的地⽅静⾳处理。
李云迪和王力宏什么关系三、送葬CD的MP3、AAC格式的优劣吴彦祖的老婆是谁
jean roch can you feel it
对于这两个⽬前全世界⽤户最多的⾳频格式来说,它们有两个共同点:1.它们都不是⽆损压缩格式⾳频。2.它们联⼿终结了CD在⾳乐⾏业的⽼⼤地位。
也许对于中国的⽤户来说,对于MP3格式更加熟悉,⽤户也基本都是从MP3格式开始使⽤直到现在为⽌,但是AAC确实是⼀个不能不提的⾳频格式,它因苹果发扬光⼤,并且在iPod的垄断之路上⽴下了汗马功劳,甚⾄可以说,AAC不仅仅⽬送CD⾛下历史舞台,传统消费级MP3产品也是被它赶下神坛的。⾄今在iTunes Store的专辑⾳乐销售中,⾳乐的格式依然是AAC⽽不是MP3。
MP3格式在20KHz以上都直接被砍掉。
⾸先,MP3是⼀种国内⽤户最为⽿熟能详的有损压缩格式,⽽⾪属世界上的有损压缩格式其实数不胜
演员胡亚捷数,⽽MP3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先是它的压缩⽐,传统的⾳频压缩⽂件只能达到8:1左右的压缩⽐。⽽MP3格式则是将这个压缩⽐提升到了10:1甚⾄12:1的⾼⽐例压缩,也因为MP3⾳频编码具有10:1~12:1的⾼压缩率,同时基本保持低⾳频部分不失真,但是牺牲了声⾳⽂件中12KHz到16KHz⾼⾳频这部分的质量来换取⽂件的尺⼨,并且完全砍掉20KHz以上的部分,相同长度的⾳乐⽂件,⽤.mp3格式来储存,⼀般只有.wav⽂件的1/10,因⽽⾳质要次于CD格式或WAV格式的声⾳⽂件。但由于其⽂件尺⼨⼩,⾳质好;所以在它问世之初还没有什么别的⾳频格式可以与之匹敌,因⽽为.mp3格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直到现在,这种格式还是很流⾏,作为主流⾳频格式的地位难以被撼动。但是树⼤招风,MP3⾳乐的版权问题也⼀直不到办法解决,因为MP3没有版权保护技术,说⽩了也就是谁都可以⽤。
AAC实际上是⾼级⾳频编码的缩写。AAC是由Fraunhofer IIS-A、杜⽐和AT&T共同开发的⼀种⾳频格式,它是MPEG-2规范的⼀部分。AAC 所采⽤的运算法则与MP3的运算法则有所不同,AAC通过结合其他的功能来提⾼编码效率。AAC的⾳频算法在压缩能⼒上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些压缩算法(⽐如MP3等)。它还同时⽀持多达48个⾳轨、15个低频⾳轨、更多种采样率和⽐特率、多种语⾔的兼容能⼒、更⾼的解
码效率。总之,AAC可以在⽐MP3⽂件缩⼩30%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质。AAC也是⽬前最好的有损格式之⼀。有多种编码,faac,nero为常见,⽐特率最⾼为448kbps,并且在448kbps的⽐特率下已经
⼏乎很难分辨和⽆损压缩的区别。
四、⼈⽓正旺的DSD格式有多强⼤?
最近的HiFi圈⾥可以说刮起了⼀阵DSD的台风,所有设备⼀夜之间都开始⽀持DSD格式,甚⾄这个传统的⾏业⾥的顶级⼤牌们也都开始争先恐后的更新⾃⼰的解码设备来⽀持DSD格式的码流⽂件,⽽对于这个体积巨⼤,曾经SACD独⽤的编码格式究竟有着何等的魅⼒?DSD究竟有多强⼤?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特流数字,它是Sony与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发展的⾼解析数字⾳响规格,DSD新技术与DVD的⾳响技术指针竞争,⽤1bit⽐特流的⽅式取样,采样率2.4MHz(CD 44.1kHz取样的64倍)的⾼取样⽅式,直接把模拟⾳乐讯号波形以脉冲⽅式转变为数字讯号,以将近四倍于CD的空间,储存⾳乐,因此可以提供更为优秀的声⾳效果,由于取样次数⾼,所以取样过的波形很圆顺,⽐较接近原来的模拟波形。再者由于不采⽤多位,省却位转换程序,降低了因为数字滤波⽽可能产⽣的失真与噪声。还有,由于不像多位系统般容易(位越⾼就越容易)受到电源或外部⼲扰的影响,因此理论上质量会⽐较稳定。当前的SACD player,兼容性,⽆论是DSD⽀持者或是传统CD的拥护者,都将是双赢的局⾯。SACD(Super Audio CD)是新⼀代数码⾳响规格,以超⾼速取样(2.8224MHz,为CD的64倍)声⾳以0和1连续的量⼦化,可听频域的动态范围约为120dB,可能收录频域约1000kHz,结和了传统模拟的温暖及超⾼的分辨率,SACD 多声道的⾳质包含了6个独⽴的⾳轨,每⼀个⾳轨都可以读到没有经过任何压缩⽽完整的DSD规格(Full DSD Bit Rate)。
汤芳的人体艺术刘诗诗整容前后但是其实DSD的问题很严重并且显⽽易见,与之前的格式问题相⽐,DSD的问题并不在它的声⾳素质上,可以说DSD的声⾳素质是⽏庸置疑的优秀的。但是其实这种技术诞⽣已经将近20年的时间,⽽在近两年才⽕起来,那么前⾯的⼗多年它去哪了?⼀些录⾳业内⼈⼠曾经告诉我,其实在推⼴DSD录⾳的时候索尼和飞利浦将DSD录⾳设备的价格定价⾮常昂贵,⼏乎没有录⾳棚愿意购买,于是DSD格式也就逐渐的胎死腹中,⽽时隔这么多年再次出现,现在的扬声器和解码、放⼤的技术发展都能更好的展现出DSD的⾼⽔平,但是问题⼀样明显:没得听。
真正喜欢⾳乐的朋友会发现DSD的⾳频基本分为两种:PCM码流转录和DSD直接录制。⽽后者很少有值得聆听的专辑,除了部分流⾏⾳乐之外,古典⾳乐⼏乎没有很好的演绎。⽽对于PCM转录来说,在录⾳的源头就并不能达到DSD的⽔平,也就变得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