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部钢琴曲《献给爱丽丝》赏析
  摘要:贝多芬(1770~1827)是享誉全球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钢琴曲等,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关键词:贝多芬 献给爱丽丝 钢琴小品
 小样儿
理想在线        贝多芬的作品大多规模宏大,技术手法较为复杂,赋有英雄性与戏剧性,以激昂澎湃的旋律从痛苦中寻求快乐,歌颂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但他也有一些钢琴小品短小精炼、脍炙人口,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献给爱丽丝》便是其中一首,虽在他的众多创作中“微不足道”,但是依旧凝结着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创作理念。
        《献给爱丽丝》的曲名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其实这首钢琴小品是贝多芬写给他的女朋友特蕾莎的,1810年,他们互相爱慕对方并开始交往,特蕾莎也向贝多芬学习钢琴演奏,于是贝多芬根据她的演奏水平为她写下了这首乐曲,并在曲谱上记下“献给特蕾莎”,但是人们在后来整理发表时由于字迹的模糊而被误写为“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一经发表就流传至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人们也就忘记原本它的名字了。
        本曲为一首回旋曲式,由三部性的主部与乐段规模的插部构成,主部与插部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性格对比鲜明。
        主部一(1~24)为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前乐段开始在很弱的力度下进入,营造出了温柔恬静的氛围,#d的装饰音与之后左右手交替的对话式的琶音形成主题,贯穿全曲,奠定了其安静抒情的性格,描写了贝多芬与特蕾莎两人一见钟情,开始试探性的彼此交谈的场面。中间部分力度变强,曲调明朗而充满希望,具有过渡性质,表现出特蕾莎欢快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特征,每组旋律到达高点后回转级进下行,渐慢渐弱,此时仿佛贝多芬与特蕾莎两人你来我往,娓娓而谈,互诉衷肠,暧昧的气氛在两人中不断蔓延,爱情的种子在此时生根发芽。
        插部一(25~39)从主部优美的小调转为明亮的大调,前乐句装饰音的运用以及后乐句32分音符快速跑动音型的运用使旋律华丽流畅,连贯自然,整体热情而生机勃发,明朗而充满希望,此时贝多芬与特蕾莎的感情已经不再是朦胧之美了,他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确定了彼此的关系,因陷入爱情而喜悦欢愉,同时也表达了贝多芬对特蕾莎深深的爱意。第36~39小节在插部结尾的时候引入了主部开始的材料,左右手交替渐弱渐慢,为主部二的进入做足铺垫。
至少还有你简谱
        主部二(40~61)原样再现。
搜谱网 简谱        插部二(62~83)低音在主调的主持续上发展,旋律打破了之前连续流畅的线条,用重音和弦断奏发展,与下方声部一道组成和弦式织体,节奏坚定沉稳,力度不断推进,迎来了本首乐曲的小高潮,其旋律彩暗淡,情绪严肃深沉,一改之前轻松的氛围,和主部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时的贝多芬在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历练之后回想往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过去的自己经历了太多不如意的事情,遭受了太多命运的打击,如今的美好都是当初在命运面前没有屈服、奋勇拼搏而来的,因此更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命,充实过好自己的人生。第79~83小节的连接旋律以三连音的分解主和弦上行之后紧接一串级进下行自然回归到主部三,十分具有张力且毫无违和感。
        主部三(84~105)仿佛贝多芬在经过沉思之后不在为过去苦恼,回到现实中来,与特蕾莎幸福交往,享受当下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崔乾高.探析音乐表现中二度创作的多元化——以不同版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为例[J].艺术评论,2012(06):142-145.
[2]黄文曲.《献给爱丽丝》分析研究[J].艺海,2008(03):80.
[3]陈伟平.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的结构解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3):100-101.
[4]张铭.贝多芬:献给爱丽丝[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1999(10):103.
作者简介:张译丹(1993年—),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专业为音乐与舞蹈学。
 周华健的老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