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初探
【摘 要】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教育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既包括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的研究,亦包含教与学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观念的更新,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此,经过对音乐心理学研究,制定一系列的音乐能力测试,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结构会有较全面的把握。再比如作为教师要出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就必须熟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与学的心理特点才能使自己掌握的东西为学生所接受,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来建造针对其个性心理特征的最佳音乐学习心理结构。
【关键词】 迅雷音乐下载 音乐;教育;心理
A study of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for students from each rang of ages
Music major  SHI Qiu-li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is studying the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t includes both the stud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also includes the psychology ru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update of the idea of researches, the study of human be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eply, therefore, after studying the music psychology, we can set up a series of music ability tests and grasp the students’ music ability structure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Besides if teachers want to finish their teaching tasks perfectly, they must familiar with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ages, so that they can teach according students’ abilities and make students accept what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t up the best music learning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a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psychology
  前言
    吐槽大会 王自健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学科。它是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涉及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但不能代替与等同它的研究。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和情感社会,而音乐就是科技和情感的结合点之一。可以说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很多时候是在学生时代培养的,音乐的基础教育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分为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四个年龄阶段,学生在每个年龄段都表现出各具特的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各个年龄段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具体安排音乐教学内容,是现代音乐教育应关注的课题。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及其意义
音乐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我国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学术界虽然已经发表与音乐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千余篇,出版了若干专著与译著,甚至有些音乐院校与师范院校音乐系科还开设了音乐心理学的相关课程。
总而言之,我国的音乐心理学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基本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既没有学术组织,也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更没有科学完整的形成音乐心理学的体系。许多的研究从指导思想、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是西方研究的直接移植,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人们的社会心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的基本国情,也使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失去生长土壤。因此,加强音乐心理学的研究,重视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国音乐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音乐心理学在起步阶段需要重视的工作。
在音乐活动中,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及其内部的生理变化,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观察、测量和统计的可能。我们知道,对心理现象的实证研究,一方面要通过外部行为的观察,测量人在活动中的心理反应,另一方面,要通过体内生理活动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反应过程,观察测量心理反应。这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刺激——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实证研究将复杂多变的心理现象作形式化、凝固化、简约化和静态化处理时,损害了心理现象整体性、意义性、动态性,未能在微观层面对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因此实证主义方法不是万能的,它不适合研究人的心理的文化性。实证研究不能取代音乐心理的理论论证。音乐心理学需要从经验或实验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中获取的大量资料,需要进行哲学的综合。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指导下,才能取得真正科学的成果。如果没
有哲学帮助,要形成、解释、阐述音乐心理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假设并形成体系,将是不可能的。精舞门张翰
    同时,由于人的心理是社会复杂性,其表现于外的的行为可能与内部的心理反映一致也可能与内部的心理反映差异。即同样的音乐心理并不一定表现出相同的音乐行为;相同音乐行为也未必是由同样的音乐心理引起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应坚持“一导多元”的方法学趋势,即在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指导下,多种多样的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实验、实证的方法与理论思辨分析的方法都应受到广泛的运用与重视,多纬度多方法研究人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全面地揭示心理的实质与规律。譬如,观察法、调查法、作品析法、档案研究法等在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都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不同年龄段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建构。
1.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
    总的来讲,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小学生的认
知活动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
2)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记忆方式。
3)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力与活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叶朗论述了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7—9岁的儿童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所有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直到9—13岁,他们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形成了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知觉敏感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态度处于“写实阶段”,他们评价音乐作风的标淮是音乐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是否相像: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是音乐审美态度正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随着个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对音乐作品表现出真正的审美态度。舒持一戴森和加布里埃尔论述的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是:7—8岁,有鉴别协和与不协和之和音的能力:8—9岁,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觉比过去好;六月天
9—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知到两声部旋律。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如和判断能力。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音乐能力每年都在惊人的发展变化着,音乐心理学家爱得华一戈登(cordon)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大概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现代音乐教育特别强调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在早期音乐教育中培养的音乐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后期教育所无法超越的。美国道罗西麦克唐(uomLhv—mcdonald)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一文中指出,在9岁之后,像最基本的节奏技能,如保持一个稳定的节拍等,是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了的。汉克(Haeker)与兹宁门irhpn)——项研灾成果也证实,儿童的音乐才能在10岁前就已显露无遗。
小学生的音乐能力随年龄逐年增强,主要表现在对节奏的把握、音高辨别能力的提高、歌唱能力的改善等方面。随着儿童听觉、视觉、运动觉等的显著发展,儿童的音高辨别能力也逐步提高,本特利(Bentley)1966年所做的一项测试表明,大多数被测试的7岁儿童能分辨出一个440赫兹的音和个与之相差12赫兹的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被测试的12岁儿童人多数能分辨出八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这说明在儿童时期,音高辨别力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基尔比特(JA4 wallsGiubert)所做的实验结果亦表明,儿童的音高辨别力随年龄
增长.其中6—10岁儿童增长明显,18岁后进步幅度较慢,随儿童歌唱音域、旋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等各方向的共同发展、幼儿至小学生的歌唱技能与器乐演奏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歌唱技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歌唱音域也随之变大,如3—5岁幼儿的音域是小字‘组的e—a,至小学高年级时,12t3岁的儿童的音域已扩大为小字一组的d至小字二组的e 。幼儿至小学低年级学生歌唱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边歌边舞,配合身体动作,并借助语言这种媒介,而逐渐得以发展。
1.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童年时期是音乐才能及智力高速发展期,因此给予适当的音乐教育音乐才能会在幼儿的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并且能够理解一些浅显的基础知识。
    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依然以发展音乐感知为主,在感知发展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知识。在学习方式上小学生刚刚从游戏活动为主转入以学习活动为主,这就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要生动活泼,适当结合游戏、律动等活动来培养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向抽象的形式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从具象概念着手逐渐向抽象概念发展。随着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以及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丰富,可以进行
音乐欣赏教学,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敏感性。
    在节奏学习方面,儿童在发展对速度一致性的理解过程中,可由简单的身体活动,如走、敲击等发展到复杂的身体活动,如律动、指挥等。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中,身体动作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演奏乐器,可从敲打简单的节奏乐器开始,如铃鼓、三角铁等,逐步发展到演奏简易乐器如典尔夫乐器以至民族乐器和古它、钢琴等。这样,儿童在身体活动与音乐音响的结合中,发展对速度、力度和节拍的进一步理解。
    在旋律学习方面,当儿童在音高识别能力得到发展之后,便可在听和唱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旋律感,包括对大调和小调调式、调性的初步理解。音乐欣赏的曲目应以节奏和音鲜明的短小乐曲为主,包括一些描写性的标题乐曲。由于歌唱音域的扩展和旋律与和声感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可进行歌唱训练,包括多声部合唱的训练。在歌唱训练中可继续发展旅律与和声感知能力。由于歌唱是发展节奏、旅律与和声感知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注重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建构。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迅猛变化,情绪的发展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许多方面会呈现出矛盾交错的状态。他们的心事往往也带有过渡、动荡的特点。因此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也带有起伏波动的过渡性特征。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随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音乐能力也随之得以发展。
1)音乐的认知发展方向
    音乐的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之中。相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机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与成人相比较,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高的,常常存在表现性和片面性。
中学生比小学生更易于接受音乐理论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一般来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学习目的的迁移。他们对于作曲家、演奏家、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从旋律、节拍、曲式结构、风格等多方面综合的理解感受音乐作品。这些都体现了中学生的进步。
但是,由于中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常常
爱是两人一张棉被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如对于音乐美的认知,他们衡量的标准多与主观的好恶联系。他们简单地以为好听就是美,否则就不认为美。什么样的歌还是好歌,许多学生不十分清楚。在通俗歌曲、摇滚乐潮流的迅速而猛烈的冲击下,很多学生对通俗歌曲、流行歌曲津津乐道,一味赞扬,甚至要求教师在音乐家课上也欣赏、教唱这一类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学生对音乐发展的了解和认知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