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宝歌》
 
《三宝歌》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教歌,在佛教界的法会或重大活动的仪式上,僧侣和居士们往往会唱《三宝歌》。
《三宝歌》的词作者是太虚法师。太虚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在佛学上造诣高深的得道高僧。
好姑娘歌词他生于1889吕行个人资料年,是浙江崇德人。16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跟随佛学大师杨文会居士深造佛理。逐渐成长为精通教义、有着正知正见的高僧。面对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佛教极度衰败的现状,太虚法师继承了他的师父、佛教改革领袖寄禅法师的遗志,将推动佛教改革、促进佛教复兴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他提出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三大革命”理论,提倡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主张把佛学的积极思想运用于现实社会、发达人生。但是由于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他的改革主张无法得到广泛推行,他劳苦奔波,屡遭挫折,1947年,他带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失去你
憾,圆寂于上海玉佛寺。然而他的人间佛教的旗帜,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倒下,反而在大陆和台湾两地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在大陆是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根据现实生活重新阐述了人间佛教的义理;在台湾则是有太虚法师的门徒印顺法师等,举起了人间佛教的大旗。至20世纪80年代而成为海峡两岸佛教界公认的主导思想,造就了今天海峡两岸的佛教事业兴旺发达、生动活泼的局面。可想而知,太虚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三宝歌》的曲作者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1880年生于天津。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大家,也是一代高僧。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艺术流派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艺术家。他于39岁出家为僧,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身体力行,严守戒律,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彩,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那么,这两位大师极的高僧,又是怎么到一起来完成《三宝歌》的词曲创作的呢?
1929年前后,太虚法师是厦门闽南佛学院的院长。弘一法师多次到闽南佛学院讲学和修行。他们之间相互敬仰,机缘投合。192910月间,当时闽南佛学院的大醒法师、芝峰法师等看到国有国歌,校有校歌,唯佛教缺了一首可代表佛教义理和精神的教歌,就请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谱曲。就这样,珠联璧合,因缘际会,一部传世之作产生了。
我们看这首歌的歌词,太虚大师把整个佛教归纳成为佛、法、僧三宝,通过赞颂三宝的功德,又把佛教的义理和精神高度概括,溶化在短短的三段歌词中,如此微妙精深的提炼,要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到的。
我们再看这首歌的曲子。首先给我们听觉的第一感受,是与其它的佛教唱颂的音调很不一样。我们在寺庙里听僧侣在早晚课时或法会上的唱颂,音调近似于中国古老的戏曲和民歌,而《三宝歌》的音调却近似于西方教堂的圣歌。我们听起来十分好听,充满了神圣感和力量。曲风宛转流畅、绵密有力。这是由于弘一大师精通西方音乐,从音乐创作来说,《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
三宝歌解读
第一段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
人天长夜 :人类和天界都处在漫漫长夜里。
这里要解释一下“天”的概念。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处在生死轮回之中,也就是一辈子完了以后接着又一辈子,不断流转,我们平常说话常说“上辈子”、“下辈子”就是这个意思。而这生死轮回有六个去处,或者说六种归类,也就是“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其中天、人、阿修罗三道是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众生由于他一生行善还是行恶,决定他死后到善道去,还是到恶道去。六道中最好的道是天道。是一生行善的众生得到极大的福报才有幸到天道中来。天道的“天”的概念,意为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这里的众生享受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胜妙生活,有着极长寿命。
既然天道这么好,为什么还要说“人天长夜,宇宙黮暗”呢?原来,天道的众生虽然过着纯乐无苦的生活,但他们的福报是有限的,一旦福报享受完了,又要到六道里去轮回,下一辈子是到哪个道就难说了,说不定掉到三恶道之中,则又该受苦了。
只有超出六道轮回,到达佛、菩萨的境界,或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得到无穷无尽的光明、自然、清净、自在和最胜。这种超越,要通过佛法的启迪和修行。
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
黮,音“坦”,偏旁是一个黑加一个甚,甚黑,特别黑。唱一首情歌送给我的老婆什么歌
在宇宙的茫茫昏暗中,是谁用智慧的光明启迪一切众生?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三界火宅:三界,是指欲界、界、无界。是众生存在的三种形态和其生存的三种世界。三界又分二十八天,是众生从有欲到无欲、有到无的不同的层次。four letter word
欲界:为具有食、、睡等欲望或需求的众生所居。包括六道中的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道和天道中的六欲天。
界:为离开食、二欲而尚离不开物质身体的众生所居。包括界十八天。
无界:为离食等欲,亦无固定物质形体的众生所居。有无界四天。
四渡赤水出奇兵
火宅:着了火的住宅。《法华经》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三界中最苦的是欲界,众生被自身的欲望所煎熬和逼迫,得不到心灵的自在与平静,真是苦不堪言。界、无界虽然进入了禅定状态,但依然脱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规律。
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只有佛陀才能救济众生的煎熬和逼迫之苦,让众生得到智慧和安宁。使众生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寂静的境地。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是具有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壮力的佛陀啊,我们要皈依、礼敬佛陀!
南无,皈依、礼敬的意思。皈依:以身心归向佛、依靠佛。
昭朗万有,衽席生,功德莫能名。
万有:天下万物。昭朗万有:佛光照耀天下万物。衽席:供人睡觉的席子。衽席生:让众生得到安身、依靠的地方,佛法使众生得到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功德莫能名:无量无边的功德真是无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