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文化交融下的漫瀚剧时代发展分析(下)
一从《凤祥楼》谈漫瀚剧戏剧音乐导向
王雷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
摘要:中国戏曲(戏剧)艺术博大精深,随着几千年历史演变和文化艺术不断地发展,慢慢形成了文学与歌舞 (民间音乐、民间乐曲、民间舞蹈)结合,这种通过音乐、舞蹈表演故事的艺术模式和舞台模式渐渐被大众喜爱。 由于地域原因和各地方剧种语言特点及文化风俗不同,形成了反映地域文化、生活及民族特点的地方戏曲或 戏剧三百余种。各民族音乐、戏剧、舞蹈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借鉴,漫瀚剧便是改革开放后发
展起来的最为年轻的地方剧种(由于包头漫瀚艺术剧院是漫瀚剧创作及表演的唯一团体,成为全国戏曲稀缺
性艺术团体,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漫瀚剧以二人台曲调作为创作母体,结合蒙古族音乐,同时借
鉴山西梆子、晋剧、京剧、话剧、歌剧、舞蹈等众多戏曲及戏剧元素,形成在蒙汉杂居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 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的戏剧剧种。
关键词:漫瀚剧《凤祥楼》戏剧音乐改革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10-0152-05
漫瀚剧发展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但仍然采用与二 人台唱腔同样的传统“口传心授”的戏曲传承方式。除
剧本和曲谱外,目前该剧种缺少关于舞台表演和音乐 分析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于戏剧分析类的文章更是 凤毛麟角。当今的漫瀚剧从剧本创作、演员梯队建设和
政府资金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改革与挑战。孤独患者mv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创作的 新编漫瀚剧《凤祥楼》为分析载体,笔者近期多次赴包 头了解、学习漫瀚剧相关内容。从二人台艺术到《丰州
滩传奇》的发展,再到《凤祥楼》的戏剧发展,分析家乡 漫瀚剧成长发展与时代变迁。在学习研究期间得到了
漫瀚剧《凤祥楼》编剧刘相林老师(包头市艺术研究创
暖乐团
评中心)、二人台理论学者寇以正老师的悉心指导。笔
者作为声乐教师和声乐演唱者(先后在国内外参演8
部中外歌剧和音乐剧),同时通过查阅当地漫瀚剧有限 的文字资料和音视频资料再度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
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这篇关于漫瀚剧戏剧发展及音 乐演唱分析的文章。
一个新剧种的问世,总以他的第一个剧目为先声。
包头市实验剧团(包头漫瀚剧院前身)在成立初期就明
确了漫瀚剧音乐体裁发展为:“以板式变化为主导,以 曲调组合为基础,兼用专曲的综合体制模式”。《丰州滩
传奇》是漫瀚剧的开元之作,从创作与不断修改排演先 后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这部戏的成功确定了漫瀚剧 的剧目定位及整体发展方向,突出剧中人物宗金、阿拉 坦、绣娘、鲍崇德作为蒙汉团结的人物形象,力求反映
作者简介:王雷(1982—),男,汉族,北京,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教学。
152
Yi  Shu  Ping
Jian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
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的时代精神。
无论是哪种成熟的戏曲都应当具有各种行当唱腔的基本因素。漫瀚剧早期音乐创作中使用二人台母体唱腔,二人台音乐对于行当间的分腔基本上属于空白。二人台音乐虽具有一定的板式,但整体不够完美。漫瀚剧是以板腔变化为主导,兼用专曲的综合体。在二人台原有板式的基础上,创编了“紧打慢唱”“垛板”“由版”“顿版”“哭版”“捏字版”等几种板式同原有的板式进行融合。在二人台音乐基础上创建的
漫瀚剧,由多个分散的小调专曲经过组合规范后渐进形成了漫瀚剧的三大声腔结构(即“口调”“楼调”“柳调”)。
中国戏曲仍然属于戏剧范畴,是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早期的漫瀚剧仍然按照中国传统戏曲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戏剧形式,漫瀚剧团在成立初期便提出了:“博采众家之长,化为自家骨血,保持发扬个性,开拓自家道路”。戏剧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漫瀚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始终保持着社会文化和民俗生活下的同步变迁和发展。
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影视作品对于传统戏曲、戏剧的冲击更是令本来就疲软的演出市场雪上加霜。单一传统的戏曲表演模式已经慢慢趋于弱化趋势,剧场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新兴剧种,百折不挠的漫瀚人顺应时代的步伐,不仅从音乐多元化方向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更是将漫瀚剧中单一的戏曲向戏剧综合方向进行转变与发展。2015年7月大型新编爱国主义题材漫瀚剧《凤祥楼》的问世,再次刷新了漫瀚剧的音乐及戏剧表演新形式。本剧既保留漫瀚剧传统二人台板腔与曲牌音乐走向,同时将更多民族、民间曲调植入其中,打破固有且单一的戏曲演唱形式,加入了川剧伴唱、马头琴独奏及主线背景伴唱音乐等民族歌剧的创作手法,使用漫瀚剧原有伴奏乐器的同时,加入了大编制的管弦乐队,增加了音乐的整体丰富性。
一、漫瀚剧戏曲中的戏剧性多元化发展
(一)漫瀚剧中的戏曲应用模式
不管是京剧、晋剧、昆曲、山东梆子、山西梆子、黄梅戏等任何剧种都有自己固定的梆腔系统。由于主奏乐器不同,定弦方法不同,曲牌不同,演员的发声方法不同以及剧目所在地的语言发声特点不同,这些都对戏曲的风格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内蒙古二人台表演由于采用固有的曲牌(与大部分传统戏曲)进行表演创作,可以采用灵活的歌词进行套用,在小范围内的表演中更加接近生活,易于掌握。但对于内容详实的历史性故事在表现过程中就显得表演方式单一,概括表现能
力一般。基于二人台的表现特点,漫瀚剧在发展初期吸
收和发扬二人台表演优点,借鉴戏曲程式化的规范,但
又不是照搬传统戏曲方面的招式(如:京剧早期的西皮
就是吸取了昆曲“乱弹”“二王”而慢慢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漫瀚剧的唱腔设计目前还处于半程式化的创作理念,但由于蒙汉文化的影响及地域的特殊性,在不同的
戏中根据戏剧情节和人物特点进行音乐设计来不断摸
索寻求自身的定位。
西藏创建藏戏和吉林用二人转作为母体音乐创作
的吉剧等民族戏剧成功案例,对漫瀚剧的成长和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州滩传奇》的创作调式特
点鲜明,使用了“口调式”,即内蒙二人台“走西口”“下
山”使用的商、羽交替民族调式,剧目调式的确立再次
明确了漫瀚剧《丰州滩传奇》的二人台音乐特征及母体
属性。音乐风格对一个戏曲剧种的整体风格起到重要
影响作用,但在漫瀚剧音乐创作过程中解决了二人台
男女声同声同腔的发声尴尬问题。在《丰州滩传奇》这
部戏中,男腔全部采用了“羽”调式,这样调整创作出来
的音乐使得声腔结构更加科学,有利于表演者的嗓音
健康,避免了男声在高声区纯假声出现的提、挤现象(漫瀚剧通过借鉴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分腔的宝贵经验),但对音乐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腔在这部戏
里面全部使用了“商”调式,通过男女分腔丰富了音乐
的曲调彩。
(二)漫瀚剧中的戏剧转换
古力娜扎 照片《凤祥楼》是根据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蒙古族抗日英
雄的真实性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编剧刘相林老师用凤
祥楼饭庄作为戏剧表现载体(与老舍先生话剧“茶馆”
异曲同工)从饭庄反映当时半殖民地社会现状。创作表
演要求将漫瀚剧创作与表演趋于细致化发展,更加注
重人物内心的细致变化及整体的戏剧冲突效果。通过
抗日战争中蒙古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折射出全国人民
共同抗日的决心和蒙汉民族团结的力量。戏剧情节分
为两条线索,将这位蒙古族抗日英雄韩五刻画的惟妙
惟肖,这对于演员的表演也有着较高的戏剧舞台表现
要求。韩五作为旧社会底层劳动人名的后代,从小失去
母亲,做过长工,后参加军阀部队糊口。1932年,韩五
和一部分出生入死的兄弟走上了“劫富济贫”的土匪
路。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位蒙古族汉子受八路军大青山
组织指派,故意投靠日军潜伏,利用凤祥楼交通站为八
路军传递抗日情报,冒险为八路军提供军需物资。作为
抗日英雄他要忍辱负重,背负皇协军卖国贼的骂名。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剧作者在创作过
Yi Shu Ping Jian 153
程中十分注意戏剧冲突和人物内心的细致情感变化。 韩五的亲信狗子兄弟在转移军需物资给八路军,运送
过程中遭遇汉奸告密被日军抓获。演员刻画出好兄弟 狗子的深明大义,心甘情愿被韩五含泪毙,两兄弟不
同的人物内心变换,背后却背负着保留革命力量的无
奈之选,感人至深O 韩五的真实英雄事迹单独作为戏剧 创作来讲就稍显骨干,剧作者巧妙的将三个女人的不
同戏剧形象植入到创作中。虚构的韩五母亲形象是一 位善良浑朴的具有正义感的草原母亲形象(在关键时
刻可以陪儿子英勇就义也不愿向日军低头的蒙古族老 阿妈)。飘红和玉香作为另外两位戏剧虚拟人物(从不
同角度人物定位)也为剧情润不少,玉香是一位是与 韩五相爱的晋剧名角,飘红则是暗恋韩五的风尘女子。
虽然身份与背景不同,但两人都可以为韩五共赴生死。 作为爱国主义题材剧本,并不会让我们觉得枯燥无味,
剧本为演员提供了足够的人物内心变化素材和二次创 作空间,细节处可以看到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如: 汉奸刘戊科与飘红不足三分钟的戏份,刻画出的戏剧 效果和不同人物的内心变化,充分展现了不同层次的 首乐戏剧效果。
(三)新时代漫瀚剧戏剧发展
漫瀚剧《凤祥楼》在继承二人台艺术的基础上,融
合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同时吸取西洋歌剧的创作手 法。通过戏剧方面的重大改革,获得非常大的一次飞 跃O  (韩五与日本大佐小林的交谈及演唱中所使用的戏
曲步伐无疑也是非常自然)O 漫瀚剧在全国演出市场日 益疲软的今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从文化运营模
式中增加观众的欣赏兴趣和戏剧辨识度。现代化全方 位的舞美灯光辅助,大大提高了剧情的整体表现力O 不
同于京剧、晋剧、黄梅戏、越剧等,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 有传统的程式化模式,早期漫瀚剧在创作中借鉴二人
台唱腔板式变化为主体(二人台为半程式化的不完整 少数民族唱腔结构),同时采取了专曲创作的综合体结
构。正是因为多年来漫瀚剧随时代变化虚心借鉴其他 优秀的戏曲、戏剧元素,不断完善自己,才使得漫瀚剧
这一年轻剧种不断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和观众需求O
戏曲、音乐剧或歌剧这类具有音乐载体的戏剧表演 形式,无疑是对创作和表演要求非常高的综合艺术体。 漫瀚剧在建立初期就形成了具备舞台布景的现代舞台 发展原则(改变传统戏曲的一桌两椅的舞美单一布
景 ), 这 是时 代发展 的 新要求 和 舞台综合表现 力的提
高。漫瀚剧《凤祥楼》大胆采用了以人物塑造形象为创 作主线和戏剧创作基调,一改漫瀚剧发展初期以戏曲
角行当为主线的创作基本原则。这样从内容完整性 表述上更容易表达不同阶层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剧 中特殊时期(民族危亡下)的小人物,折射出特有的戏 剧冲突效果。丰富的戏剧情节为这部爱国主义题材漫
瀚剧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抗日英雄韩五的铁血柔 情、韩母的深明大义、玉香至死不渝的爱、飘红的深情 厚谊、狗子兄弟的侠肝义胆等等鲜活的特定人物形象
都深深映在观众心里。戏剧的神奇之处不言而喻,而演
唱作为音乐表演领域中的重要形式,音乐表演范畴的 戏剧、戏曲由于具有语言表现的独特优势,优于任何一
种音乐表现形式。
二、漫瀚剧《凤祥楼》音乐及演唱研究分析
笔者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直到上大学才离开包
头,在这座蒙汉杂居的城市生活学习近二十年的时间, 耳目渲染的接触了一些漫瀚剧内容。儿时观看《丰州滩
传奇》就留下了与众不同的感觉,就读艺校时同宿舍的
吴亦凡睡粉丝
漫瀚班学员练习唱腔选段及戏曲身段等漫瀚剧相关练 习与课程内容,对笔者有着直接和间接性的影响。利用
暑假时间笔者再次赴包,同漫瀚剧部分创作者和演员
进行学习及探讨交流。笔者目前工作、居住于京津两
地,但由于疫情原因此次赴包无法现场观摩漫瀚剧,只 能通过视频资料在部分漫瀚剧业内人士的帮助下进行 剧目的研究与分析。但从众多漫瀚剧视频资料来看,
《凤祥楼》不管从拍摄画面质量、戏曲戏剧改革质量上 讲无疑都是最好的选择。笔者将从歌剧演员和声乐教 师的不同视角,对比漫瀚剧《凤祥楼》中的部分音乐及
唱腔,进行歌唱方面的研究与分析。
(一)漫瀚剧唱腔与戏剧关系
不管是西欧经典歌剧,还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剧,
多数作品在注重戏剧情节的情况下,会更注重音乐的
整体连续性(音乐对作品的整体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作用)。但单一完全依靠戏剧情节串联乐曲和唱段就会 失去作品的音乐发展特点和艺术属性,将沦为文艺戏
曲晚会形式的歌曲大联唱(漫瀚剧在创作过程中避免 了二人台音乐缺乏性格的第三人称演唱表述方法,但 二人台唱腔中抒情性的表述却得以发扬继承),但是音 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经过深入加工的单纯 借鉴性(应当借鉴其他音乐元素的调式特点,通过素材 植入音乐,改变和丰富音乐的表演和风格)会让整剧的
音乐显得过于凌乱,扰乱了作品整体风格。例如:剧中
人物玉香是晋剧名角演唱晋剧唱段,植入晋陕文化特 ,同时飘红演唱《五哥放羊》,通过戏剧人物巧妙再现
了原汁原味的二人台和晋陕文化,实践证明通过音乐 与戏剧融合是非常理想的创作手法,如美国作曲家在
英语歌剧创作中也因为戏剧人物需求植入德语咏叹调
154Yi  Shu  Ping
Jian
I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I■一
唱段。
笔者通过《凤祥楼》视频资料进行反复推敲,发现在人声和乐队声音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分析过后可能存在以下综合性问题:首先是舞美背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经费或舞美制作布景材质上没有考虑声学返送问题造成的人声吃音现象,无法将声音完全平衡送入每个观众耳中。其次在音乐写作过程中单纯追求配器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双管编制的西方管弦队和中国六件民族乐器组成),没有考虑(顾忌)到乐器合奏时的声音分贝与人声间的均衡关系,还有可能是由于录音拾音设备摆放与设置问题造成的平衡问题。
(二)漫瀚剧演唱分析
音乐唱腔是戏曲或戏剧间的重要区别,演唱时剧情表现的主要成份和载体,是塑造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情绪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在经典戏剧、戏曲的演唱技术都有着高水准的要求。如:京剧演员在演唱时达不到“天字调”就不能站在台中央做主角;西欧的歌剧演员更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声音训练标准与要求(对于声部间音域界定、训练和人声的传导性都有着系统性的培养训练标准)。笔者通过声乐演员及教师的视角对演唱进行分析,建议漫瀚剧演员通过调整自身的演唱状态,加强演唱基本功训练,提高声音的整体穿透力,从而解决人声与乐队的平衡问题。
漫瀚剧《凤祥楼》在出现戏剧冲突和剧情转折的地方将男高音独唱“土默川,咱的家……面临黄河背靠山……海海满满米粮川呦”。背景主线音乐多次植入剧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主线音乐的贯穿,再次将蒙古族的音乐与漫瀚调进行巧妙结合,同时将小号以及马头琴有机地在音乐中融合。背景主线包头漫瀚剧院男高音李永峰演唱,他具有较扎实的歌唱基本功和优美的音,但在音乐整体的表现力和演唱抒情性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果能以年轻韩五的形象在下场口用追光以画外音形象多次出现,则会带来不同的戏剧冲突效果。剧中部分唱段演员歌唱呼吸位置过高,导致声音苍白,声门紧张,表现力降低,同时呼吸位置过高的演唱技术也会缩短歌唱生命,建议部分存在呼吸问题的演员能够养成每天练唱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增加呼吸支持。借鉴明确人体结构和发声机理的科学发声方法,在不改变作品演唱风格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发声方法和整体演唱水平,高水平的演出,需要演员进行刻苦勤奋的练习和不断的艺术实践。
漫瀚剧母体唱腔二人台在演唱咬字过程中,由于内蒙古当地方言的关系出现了“中东”“人辰”辙不分现象,但地方戏曲、戏剧在表演过程中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彩,不能因为单纯追求音韵和词义而忽略语言与唱腔间的独特魅力。漫瀚剧在保持二人台唱腔及语言特点的同时,在剧中道白部分使用了便于演出推广的包头官话①,但没有使用内蒙古语言中的叠词、串话。
(三)漫瀚剧音乐的多元化植入
漫瀚剧在音乐中大胆使用士兵集体表演唱的Pop-rap流行说唱与戏曲锣鼓经相结合的表演手法。漫瀚剧大胆的在戏剧戏曲音乐中植入更多的流行音乐元素,改变了“老戏老唱,老唱老戏”的消极心态,将流行音乐与舞蹈自然地植入于漫瀚剧:
谁是英雄谁好汉,草原的汉子数不完,
小鬼子……打东洋心不甘。
一敬天,敬咱那大草原;嘿!二敬地,敬咱那大青山;
嘿!三碗敬咱的祖先,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祖先……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流行音乐表演方式与爱国主义题材的蒙古族抗日漫瀚剧巧妙结合,在丰富音乐
彩与戏剧效果的同时可能会慢慢带来更多的观众体,虽然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但是对于漫瀚剧这一内蒙古的新兴剧种来讲无疑又是一次突破与尝试。
三、结语
《凤祥楼》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原创大型漫瀚剧,当地政府先后三年投入仅235万元,虽后期国家教育基金再次对《凤祥楼》进行180万元修改支持基金投入,但导致剧目推广工作和漫瀚剧发展的除了需要自身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扶持下的经济条件限制(以笔者曾经留学的德国为例:尽管近年来德国经济受到欧盟整体影响持续低迷,但联邦政府始终加大对教育和重要文化产业的投入与必要支持来作为全民文化福利。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全部免费,同时政府对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单位投入巨资高成本亏损运行。对于老百姓绝不会因为免费而享受到低标准的社会公益文化服务和教育,政府也不会拿教育和重点文化产业搞市场经济创收)。
tara事件舞台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呈现高品质的戏剧演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漫瀚剧这样一个成长发展探索中的新剧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原创剧目(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关注观众体),同时
①包头官话属于晋语大同包头片,由清末山西汉族移民走西口传入
Yi Shu Ping Jian 155
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舞台呈现能力。在追求舞台整 体呈现的过程中,高品质的声场效果是必不可少的重
要组成部分,需要对音乐唱腔与乐队平衡、演员歌唱基 本功、舞美道具(聘请对舞台声学有研究的专家论证) 等多方面下功夫。
漫瀚剧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剧种,作为内蒙西部 地区唯一的戏曲戏剧剧目,在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过
程中有过多次的辉煌。新编剧目《丰州滩传奇》《契丹 女》《凤祥楼》等一批优秀剧目在丰富百姓日常生活和 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 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众多国家奖项,但在漫瀚 剧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如演员老龄化和媒体宣传不 足等综合问题,需要漫瀚剧从音乐戏剧创作和演员唱
功表演能力、演员梯队建设以及市场需求出发,依靠政 府和社会各界的文化扶持与帮助,多创作具有正能量 且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艺术剧目。希望在蒙 汉文化高度融合的这一特殊地域、在改革开放经济建 设与文化艺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所产生的草原戏 剧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与不断地完善,成为真正意义 的中华优秀戏曲戏剧文化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著.“漫谈”漫瀚剧一口述史与信使的碰撞[M].长春:吉 林大学出版社,2016.
[2] 赵星•民族音乐艺术论[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3] 陈颖.漫瀚剧《凤祥楼》音乐研究及其文化解读[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上接第31页)在光线上,文艺复兴追求光线的平均分
布,巴洛克则强调光线的主次关系。由此,“多样统一” 演变为“同一统一 ”。
总之,在绘画语言共同作用之下,文艺复兴的绘画 呈现平面化的宁静永恒风格,巴洛克的绘画则呈现纵 深感的自由运动风格。
参考文献:
[1]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4.
[2] 孙韩方.委拉斯贵支人物画边缘线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7:12-13.
[3]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25.
[4]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杨成凯,译.南宁:广西美术
出版社,2008:136.
⑸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92.
林志玲鸟叔
[6]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102.
[7]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152.
[8]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123.
[9] 孙广杰.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意大利文学作品里的思想矛盾与 运动的衰落[J] •剑南文学,2011(02):88.
[10]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200.
[11]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189.
[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8-119.
:补充说明:
《艺术评鉴)2021年第7期,11-13页题目: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江汉英、:梁显飞,补充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通识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7C476。
156Yi  Shu  Pi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