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复习
中⾳史(上)考试复习重点
1.⾻笛
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笛”。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2.⼤司乐
周初建⽴的我国最早的宫廷⾳乐机构。
重要职能:⾳乐教育。
“乐”的内容包括:乐德(最重要),乐语,乐舞⽬的: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统治。达到“礼乐治国”。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政管理;⾳乐表演职能。
3.伯⽛
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伯⽛和钟⼦期《⾼⼭流⽔》。
4、《楚辞》
南⽅民歌⼤多数记载在《楚辞》中。
继《诗经》之后⼜⼀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
收录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居》《渔夫》
《九歌》是屈原以楚国民间祭祀中的歌舞为依据加⼯整理⽽成。有浓重的巫风⾊彩及浪漫⾊彩。
《九章》反映了屈原被放逐后的苦闷与忧思。表达了他爱国的情怀。结尾采⽤了“乱”的⼿法,结构有长有短。
“乱”是先秦时期的⼀种⾳乐创作⼿法。⼀般⽤于⾳乐结尾的地⽅,也是全曲的⾼潮所在。
5.⽼⼦的⾳乐思想
题倡“⼤⾳希声、⼤象⽆形”。提倡“⽆知⽆欲”,反对⼀切欲望。
他认为最理想的⾳乐是⽆声的,这种⽆声之乐正是有声之乐的本源。
是⼀种虚⽆主义⾳乐观。
伍芳6.《⼴陵散》
⼜名《⼴陵⽌息》。
这个时期的琴曲创作特点是,不少琴曲直接取⾃当时的相合歌或相和⼤曲,带有明显的叙事性特点。
该曲描写的是格杀场⾯,由“正声”和“乱声”两个基本主题发展⽽成的⼤曲。规模宏⼤,分为六个部分。
嵇康以擅弹此曲著称。
7.《胡笳⼗⼋拍》
蔡⽂姬拍:表⽰乐曲段落
全曲共⼗⼋段,⾳乐⽤宫、徵、⽻三种调式,表现了蔡⽂姬远嫁匈奴,思念故⼟,以后⼜惜别幼⼦的痛苦⼼情。
8.《梅花三弄》
东晋恒伊演奏过的笛曲。
因同样的曲调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弄”是古代⾳乐中⼀种曲式⼿法。
乐曲表现了梅花⾼洁安详的静态以及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9. ⽂字谱
是⽤⽂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位的⼀种记谱法。《碣⽯调幽兰》是我国迄今为⽌唯⼀留存的⽂字谱。
10.《碣⽯调幽兰》
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琴谱,是唯⼀存留的⽂字谱。
为唐⼈⼿抄本,现藏于⽇本东京国⽴博物馆。南朝梁丘明所传。
从该琴谱可以看出,当时的古琴不仅具备了七弦⼗三徵的形制,且记谱法也是相当精细。
乐曲共分四段,分两组。应⽤加花变奏等⼿法做多次反复,乐曲表现了空⾕幽兰与世⽆争的品
质。
11.汉代⿎吹乐
种类:分为⿎吹和横吹。
⿎吹:1.黄门⿎吹。是天⼦宴飨⾂时在殿廷上所举之乐,共有⼗三曲。2.骑吹。3.短箫铙歌。横吹:以“⿎”“⾓”为主。马上所奏的“军中之乐”。
12.六代乐舞
是带有史诗性的乐舞。黄帝《云门⼤卷》。唐尧《咸池》。虞舜《箫韶》。夏禹《⼤夏》。商汤《⼤濩》。周朝《⼤武》。
13.元代的乐器
旋律优美的歌曲弹弦乐器:⽕不思(专演奏西域⾳乐)三弦
打击乐器:云锣
键盘乐器:兴隆笙(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我国的键盘乐器)
14.嵇康及其《声⽆哀乐论》
是⼀篇思想⾃成体系的⾳乐美学专著。全书通过“秦客”与“东野主⼈”⼆者之间⼋个回合的回答辩难,提出“声⽆哀乐”的主要观点。从其⽴论⽅法来看,带有诡辩因素。
嵇康认为:1.“和声⽆象”“⾳声⽆常”;2.“⾳
声有⾃然之和⽽⽆系于⼈情”;3.“声⾳以平和为体”;4.“躁静者,声之功也”。总之,嵇康认为:“声之与⼼,殊途异轨,不相经纬”。《声⽆哀乐论》的历史意义:
○1司马政权袭⽤《乐记》所代表的传统⾳乐美学思想,当⾳乐⽤作宣扬名教、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具。“声⽆哀乐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叛逆的,⾰命的,反传统的现实意义。
○2《》注重⾳乐的形式,⾳乐的美感,娱乐及养⽣的作⽤,更多地将⾳乐作为⼀门独⽴的艺术及纯⾳乐加以研究。从此古代⾳乐美学不再局限于对⾳乐社会功能的探讨,⽽是开始深⼊到⾳乐的内部,及⾳乐表演美学领域。
○3在道家⾳乐思想中,《》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环。
○4《乐记》是中国他律论⾳乐美学论著的代表,《》则具有⾃律论⾊彩。
15.清商乐
是在相和三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包括前代的汉魏旧曲,还收⼊了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南
我不能忘记你北皆有。
16.李延年
第⼀位保留名字的⾳乐家。
曾作“⼗九章”⽤于郊庙祭祀,改变了“郊祠⽽⽆乐”的现象。
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胡曲《摩诃兜勒》改编为“新声⼆⼗⼋解”,⽤作军乐。成为当时横吹曲的代表。
17.浙派
我国最古⽼的⼀个古琴流派,其操琴风格属于吴越系统,指法圆润,节奏紧凑。
创始⼈是南宋时期著名琴家郭沔,他⽤⾃⼰⾼超的艺术造诣、对琴乐的独特体会和对国家危亡的急切关注,创作了《潇湘⽔云》《泛沧浪》《秋鸿》等传世⾦曲,也为浙派琴艺的形成奠定了基⽯。《潇湘⽔云》是浙派代表作之⼀。
18.郭沔
南宋著名琴家。他收集整理了北宋宫廷古谱和民间传谱,并进⾏演奏传授,⼜⾃创新曲,其代表作有《潇湘⽔云》《秋鸿》《泛沧浪》等。
19.《神奇秘谱》
我国现存最早的⼀部古琴曲谱集。
明代朱权编辑。
分上中下三卷,收琴曲63⾸。
《神奇秘谱》是研究古代琴曲的重要谱集。20.减字谱
(今仍在使⽤)古琴专⽤字谱。
唐代曹柔⾸创
它是由原来的⽂字谱简代、缩写形成。节奏记录不准确,但⾳准确。
20.曾侯⼄墓编钟
在湖北随县擂⿎敦发现。1978年开始发掘。
编钟共65件。分三层⼋组悬于钟架上。
编钟每种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正⿎⾳与侧⿎⾳构成⼤⼩三度的⾳程关系。
编钟⾳域宽⼴,达五个⼋度⼜⼀⾳。
中⼼⾳域⼗⼆律完备,半⾳阶基本齐全。
曾侯⼄编钟出⼟的乐器反映了:
○1我国先秦⾳乐⽂化的⾼度发展。
○2其卓越的铸造⼯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速发展。
○3这些乐器的出⼟,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
乐队编制,乐律,⾳乐审美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21.⼋⾳
周代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丝⽊匏⽵⼋类。
⼋⾳分类法对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艺术的发展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2.乱弹:
从康熙到道光100多年间,各地⽅戏曲蓬勃兴起,称“乱弹”时期。
“花雅之争”指乱弹和昆曲的对⽴。
主要声腔:梆⼦腔(⼜称秦腔)梆⼦腔开创了板腔体,⽪黄腔(西⽪和⼆黄腔结合的产物)23.南戏:
宋元时期流⾏于我国南⽅的⼀种戏曲艺术。为了区别于北⽅的杂剧⽽被称为南戏。
留存的剧本可证明其已是成熟的戏曲形式,故被认为是我国戏曲艺术正式确⽴的标志。
第⼀阶段形成了称之为南曲的曲牌体声腔⾳乐和歌舞,念⽩,插科打诨等相结合的戏曲形式。第⼆阶段,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注⼊了新的创造。
南戏⾳乐的⾃⾝特点:
○1在曲牌体唱腔上,采⽤五声⾳阶的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
○2在宫调使⽤上,没有可以规定,⼀套曲⼦可以有两三个宫调,既有相对的规范⼜有⼀定的灵活性。
○3在演唱形式上,没有⼀个⼈主唱的约束。
○4在曲调应⽤上,采⽤朴素的戏剧性⼿法,⽣旦等正剧⼈物多⽤典雅凝重的曲牌。净丑等喜剧⼈物多⽤轻松诙谐的民歌。
蒋欣老公个人资料○5在创腔⽅法上,创造“南北合套”的形式,以求得套曲曲牌连接的多样变化。
24 .周代的⾳乐教育
西周,统治阶级为配合礼乐制度的推⾏,学校教育变得更为完善。建⽴了所谓的⼩学与⼤学。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以礼、乐、射、御为主。⾳乐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弟,即世⼦和国⼦。(世⼦是王和诸侯的嫡⼦,国⼦是公卿⼤夫的⼦⼥。)
“乐”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国⼦们学习的年限⼤略可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个体系中,“礼”、“乐”的⽐例是很重要的。国⼦们学习礼、乐的⽬的是要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25.荀勖
东晋时期⼈。他的“管⼝校正法”是律学史上的⼀⼤贡献。
在计算管乐器不同的⾳⾼所对应的管的长度时,必须把⽓柱的长度与管长之间的差数考虑在内,这个差数就是管⼝校正的数据。
26.笛律
是管律的⼀种,在不设钟磐的场合奏乐时,⽤这种特制的笛为弦乐器和歌唱确定调⾼。笛律有严格的律数,以荀勖的笛律最具代表。荀勖笛律所⽤的律笛形状如同现在直吹的箫,全套⼗⼆⽀,应⼗⼆律,分别以⼗⼆律命名。每⽀笛可以奏“三宫⼆⼗⼀变”即三种调式的⼆⼗⼀个⾳。
27.乐记
他律论⾳乐美学专著的代表。儒家⾳乐理论专著。
探讨了⾳乐的本源问题、特征问题,及⾳乐与教
育及政治的关系的问题。
28.唐代⼤曲
是综合器乐,声乐,舞蹈与⼀体的⼤型歌舞⾳乐,它是由⼀⾸宫调的若⼲“遍”组成的成套乐曲。在段落可分为“散序”“中
序”“破”三部分,每⼀部分⼜有若⼲⼩乐段,长度因曲⽽长短不等。在伴奏乐器⽅⾯,是⼀个有弦有管有打击乐器的⼤型乐队。琵琶⾮常重要。
在舞蹈动作上,有“健舞”和“软舞”之别。前者动作快速,后者柔婉抒情。
29.唐代宫廷燕乐的影响
燕乐是俗乐的宫廷化,俗乐是燕乐的民间基础。燕乐中包括各种⾳乐。其中的歌舞⾳乐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曲和法曲⽐较有影响地位。
燕乐中所使⽤的乐器,来⾃各⽅,有汉族,少数民族,外来乐器。通过隋唐时期的乐⼯们的改造,变成中国燕乐中所使⽤的乐器。体现了中外⾳乐融合。
30.诸宫调
宋元时期⼀种结构庞⼤的长篇说唱艺术。
由孔三传所创。
歌唱部分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个宫调,但各套的宫调不同。曲调来源于唐宋⼤曲,曲⼦,和市民⾳乐中的各种乐曲。
表演形式为⼀⼈讲唱到底,同时⾃击锣⿎,另有拍板和笛伴奏。
现存最完整的⼀部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1.明清时期的戏曲声腔及剧种
四⼤声腔:海盐腔,⼷阳腔,余姚腔,昆⼭腔。魏良辅对昆⼭腔进⾏改⾰,使昆⼭腔成为“出乎三腔之上”的⼤剧种。
改⾰后的昆⼭腔:1节奏放慢⼀倍 2“转⾳若丝”的唱腔风格3
强调咬⾳吐字4伴奏⽅⾯,将索,箫管,板⿎结合在⼀起,各种乐器相互配合形成完整伴奏乐队。做你的爱人简谱
剧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32.远古时期的乐器
按制作材料可分为三类:天然材料(⾻哨,⾻笛),陶制(陶铃,埙),铜制(铜铃,铜⿎)
33.法曲
法曲是歌舞⼤曲中的⼀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
中的⼀种重要形式。法曲⼜名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于佛教法会⽽得名,⾄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乐器⽅⾯,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较优雅⼀些,因此也称为清雅
⼤曲。
34.唱赚
宋代最⾼⽔准的艺术歌曲之⼀,开创了曲牌体的先河,特点:以“缠令”“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套曲进⾏演唱。
35.汉魏时期的乐器
出现了抱弹类乐器“琵琶”。圆形⾳箱(后世称阮)、梨形⾳箱,曲项、直项,四弦、五弦等多种形制的琵琶。辽阳棒台东汉晚墓壁画中梨形⾳箱的直项琵琶,斜抱弹奏;⽢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奏乐图中梨形⾳箱的直项琵琶,横抱弹奏36.朱载堉红槐花下载
明代⼈。著有《乐律全书》等。第⼀个提出了⼗⼆平均率
《》记载了“新法密率”(即⼗⼆平均律),“”彻底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国际同样有
很⾼的科学价值。
《》⾸次明确区分律学,乐学,舞学为三门独⽴的学科。
37.俗字谱
采⽤⼯尺谱字的草体形式作为基本记谱记号,其读⾳按相应的⼯尺谱字发声,并以“俗乐使⽤的字谱”之义得名。
最早的俗字谱的⽂献记录:南宋朱熹《琴率说》;乐谱记录:南宋姜夔《⽩⽯道⼈歌曲》。
38.五旦七调
古龟兹乐的⼀种宫调体系。苏祗婆从西域带来的39.明清时期的说唱
1.⿎词类,明清时期主要流⾏于北⽅。表演时演唱者⾃击⿎板,掌握节奏。⿎词流传到各地⼜与各地⽅⾔、民歌、⼩调结合,发展出“⼤⿎”形式,种类颇多。
2.弹词类,我国南⽅地区。苏州弹词影响最⼤。清初以“陈调”、“俞调”、“马调”三派最为著名。
3.牌⼦词类,牌⼦曲就是将明清流⾏的各种民间⼩曲或戏曲曲牌,联接起来组成⼀个套曲,⽤来说唱故事的形式。它的⾳乐结构与宋元时期的诸宫调,转调货郎⼉属同⼀个体系。
4.渔⿎道情类,道情是⼀种历史悠久的说唱形式。
道情⼀词源于道教的“道家唱情”,因为伴奏乐器的原因,⼜称“渔⿎”。5.琴书类,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得名。琴书以唱为主,唱腔以优美婉转见长,既⽤曲牌体,也⽤板腔体或⽤两者的混合。
40.散曲
元代时在宋代曲⼦基础上形成的⼀种具有新⾳乐风格和语⾔特⾊的歌曲形式。⽤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纯声乐形式。
41.《海青拿天鹅》
(元)最早的琵琶曲。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民族的狩猎⽣活。42.明清时期的琵琶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