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仪表检测原理汇总
1. 红外分析仪测量原理:  使红外线通过装在一定长度容器内的被测气体,然后测定通过气体后的红外线辐射强度,检测吸收后剩余的光能,辐射能量的衰减与待测组分呈线性关系.
2. 氧含量分析仪测量原理:
A. 氧化锆分析仪: 在氧化锆固体两侧用烧结的方法制成多孔铂层, 构成氧浓度电池, 在高温 (650-850) 催化作用下, 被测样品气中的氧分子离解成氧离子从分压大的一侧向分压小的一侧扩散, 这样就形成氧浓度差电动势, 电动势的大小与被测气体氧含量呈线性关系.
B. 磁力机械式分析仪: 在一个密闭的气室中,装有两个不均匀的磁场磁极,两个空心球至于两对磁极的间隙中,在哑铃与金属带交点处装一平面反射镜片,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在平面反射镜上,反射镜再把光束反射到两个光电原件上,当被测样气进入气室内后,被测样气的氧含量不同,体积磁化率不同,使得哑铃做角位移,反射镜随之偏转,两个光电检测器接收到的光能出现差值,光电组件输出毫伏信号,从而测量出样气中氧气含量.
3. 微量水分析仪:
  A. 电容式微量水: 对于一定几何结构的电容器来说,其电容量与两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不同的物质,ε值都不相等,一般介质的ε值较小,例如一般干燥物质的ε在2.0~5.0之间。但水的ε为81,所以它比一般介质的ε值大的多。当介质中含有水分时,就会使介质的ε值改变,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这个变化与介质的含水量有线性关系,这就是电容式微量水分仪的基本测量原理。    (ε:艾普西龙)
  B. 晶体震荡式微量水: 晶体震荡式微量水分仪的敏感元件是水感性石英晶体,它是在石英晶体表面涂覆了一层对水敏感(容易吸湿也容易脱湿)的物质,当湿性样品气通过石英晶体时, 石英表面的涂层吸收样品气中的水分,使晶体的质量增加,从而使石英晶体的震荡频率降低.然后通入干性样品气,干性样品气萃取石英涂层中的水分,使晶体的质量减少,从而使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增高.在湿气,干气两种状态下振荡频率的差值,与被测气体中水分含量成比例.
4. 谱分析仪:
  A. TCD检测器:根据纯载气和载气中含被测组份时导热系数不同,因而热导率发生变化,使测量电桥产生不平衡电压,从而测出组份浓度。
B. FID检测器:检测碳氢化合物的质量检测器。燃烧氢气和样品在燃烧室中燃烧所产生的离子流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C. FPD检测器:检测含磷物质或含硫物质的选择性检测器。谱柱流出物被送到含富氢的火焰中燃烧,然后具有磷或硫特征波长的光将产生,只有磷或硫特征波长的光才能通过滤光片后到达光电倍增管,然后在光电倍增管中产生检测信号。
5. 磷酸根分析仪
磷酸根分析仪使用稳定的磷钒钼黄比法,确定水溶液中正磷酸盐的含量。其工作原理是:水中的磷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盐和偏钒酸盐反应,生成黄的磷钒钼酸;用由光度计检测磷钒钼黄的吸光度,该检测信号与溶液中正磷酸根的含量成正比。
6. 钠离子分析仪
钠离子分析仪采用钠敏电极,属电位分析法。钠电极的电位对钠离子浓度变化的响应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
          E=E02.3aNa
式中:E---钠电极所产生的电位,mV
      E0----当钠离子活度为1mol/L时,钠电极所产生的电位,mV
      R-----理想气体常数:8.314JK1mol1
T----样水绝对温度,K
F----法拉第常数,9.649×104Cmol1
N----参加反应的得失电子数,钠离子为1最炫民族风交响乐
aNa----溶液中钠离子的活度,mol/L
    严格的从技术上讲,能斯特方程式用钠离子的活度表示,但是,为了简化起见,可以用钠离子浓度替代钠离子活度,这样的替代不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因此,能斯特方程可以清楚的表明,钠电极所产生的电位E取决于钠离子的浓度
the cup of life
在以上方程式中还可以看到,所测量的钠电极电位除了受到钠离子浓度的影响外,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即被测的钠电极电位随着样品液的温度和相关钠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消除样品液温度波动造成的误差,1056钠离子分析仪中内置了温度传感器,对钠离子浓度测量值进行实时的温度修正。
根据能斯特方程,在25时钠离子选择电极对十倍离子浓度变化的理论响应值为59.16mV,该值被称为电极理想斜率(S)。然而大多数电极在工作中并不表现为理论斜率,因此,需要标定仪表,以确定钠电极的真实斜率值。在具体使用中,我们用两点标定来计算出电极的真实斜率值。
在测量低浓度的钠离子时,氢离子的存在会对测量产生很大的干扰,为了消除这种干扰,需要对水样进行碱化处理,使水样在到达测量电极之前,pH值提高到10.5以上。1056钠离子分析仪内置了pH参比电极
根据分析仪安装位置的不同,1056钠离子分析仪分为阳床钠表和蒸汽钠表。在阳床钠测量应用中,向水样中加入纯氨气;在蒸汽钠测量应用中,向水样中加入二异丙胺试剂。氨气和二异丙胺试剂都具有缓和pH值一个人寂寞两个人错的作用,其可以确保pH参比电极的电位保持恒定。
7. 硅酸根分析仪
硅酸根分析仪使用广泛认可的、稳定的硅钼蓝比法,确定水溶液中硅酸根的含量。其工作原理是:水中的可溶性硅在适当条件下(1.1----1.3pH),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硅钼络合物,称之为硅钼黄;硅钼黄在还原剂----硫酸亚铁铵的作用下,被还原成蓝的硅钼蓝;用由光度计检测硅钼蓝的吸光度,该检测信号与溶液中硅酸根的含量成正比。
8. 密度计bette midler测量原理
李亚红个人资料
当在振动的管子中通过被测气体时,则此振动管的横向自由振动频率将随着被测气体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气体密度增大时,振动频率减小。反之,气体密度减小时,则振动频率增大。测定振动频率的变化,就可以间接地测定被测气体的密度。
9. 氨氮分析仪原理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比法
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映生成淡红棕胶态化合物,其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10. ORP分析仪原理
利用对溶液ORP 值变化敏感的测量电极和有恒定电位的参比电极所组成的原电池来测量电势,从而利用待测溶液的ORP 值与原电池的电势大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实现测定 
11. uv COD分析仪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吸收紫外光,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可以通过测量到达检测器的光量进行测量。
254nm处的特别吸光系数可以对应有机物的测量值。
12.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其实就是按欧姆定律测定平行电极间溶液部分的电阻。但是,当电流通过电极时,会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电极附近溶液的组成,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引起电导测量的严重误差。为此,采用高频交流电测定法,可以减轻或消除上述极化现象。
13. 溶解氧分析仪
溶解氧分析仪传感器是由金电极和银电极及氯化钾或氢氧化钾电解质组成。氧通过膜扩散进入电解液,与金银电极构成测量回路。流过溶解氧分析仪电极的电流和氧分压成正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氧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14. PH计的工作原理
  pH值通常用电位法测量,通常用一个恒定电位的参比电极和测量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氢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溶液的酸碱度。
冲上云霄英文插曲pH玻璃电极头部是由特殊的敏感薄膜制成,它对氢离子有敏感作用,当它插入被测溶液内,其电位随被测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温度而改变。在溶液温度为25时,每变化1个pH,电极电位就改变59.16mV。这就是常说的电极的理论斜率系数。
15. 干点(KK)分析仪工作原理
当油品蒸馏到最后达到最高汽相温度称为终馏或干点。
示例:干点就是把100毫升汽油放在一个带有支管的小烧瓶里,插上温度计进行加热蒸馏,当蒸出第一滴油时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叫做初馏点,当蒸出物的体积达到10毫升时的温度,叫做10%点,依次可以得到20%点、30%点……,直到蒸出最后一滴的温度,叫做干点。
在试验中,当到达干点前瓶内尚有微量液体烃类和胶状物质,因局部过热而分解。生成的气体与烃类蒸汽在瓶内形成白雾,并在瓶底下沉积一些积碳。
  残留量:指停止蒸馏后,存在于烧瓶内的残油的体积百分数。
损失量:指蒸馏过程中,因漏气、冷凝不好和结焦等造成试油损失的量,以100ml试油减去液和残留量即得。
16. 馏程分析仪原理:
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当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馏程测定期间,第一滴冷凝液从冷凝器的末端落下的一瞬间所记录的温度称为初馏点,其最后阶段所记录的最高温度称为终馏点。汽油的馏程除初馏点和干
点外,一般还包括以下项目:
10%、50%、90%馏出温度:指馏出体积分别达到试样的10%、50%、90%时的温度。
馏程用来判定石油产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从车用汽油的馏程可以看出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汽油的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过高,冷车不易启动;这两个温度过低,则易产生气阻(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堵塞油路,中断给油,汽油的50%馏出温度是表示它的平均蒸发性,它能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50%馏出温度低,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汽油的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汽油中不无援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镏分的含量。这两个温度低,表示其中不无援蒸发的重质组分少,能够完全燃烧。反之,表示重质组分多,汽油不能完全蒸发和燃烧。这样,就会增加汽油消耗量,甚至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磨损。
17. 闪点flash point)分析仪原理:
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固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汽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表面上蒸发的油气增多,当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以明火与之接触时,会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