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现在社会整体来看,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其原因是:第一,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后继教育,音乐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传承教育更是受轻视。例如,我们现在主办的教师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教师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研究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感兴趣。以笔者自身为例:从1988年开始,笔者前后参加过七八次奥尔夫音乐教育及介绍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培训研讨学习,可没有参加过一次有关民族音乐的研讨学习活动。如果聊起西方音乐教育还略知一二,可对民族音乐教育的了解,真有点茫然。第二,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不够,使大家接触到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到年青人审美心理的变化。不少年青人觉得民族音乐不如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兴趣。2、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底蕴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时能看到和听到一点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它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儿园里的孩子满嘴唱的都是“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以往校园里孩子们跳
橡皮筋时唱的童谣、民间小曲早已无影无踪了。象地方戏剧、地方民歌、民间小调更难从孩子们的口里听到。所以我听到一位老师感慨:教孩子唱流行歌曲容易,教民族音乐太难!原因:缺乏大环境的支撑和底蕴。
另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大多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学前专业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没有进行过民族音乐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对音乐专业毕业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学习时,接触民族的音乐教育内容也不多,对广东本土音乐更不甚了解,因此都缺少研究民族音乐的基础。
3、缺乏教学资源的支撑
除了因兴趣、能力、环境是影响开展民族音乐研究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民族音乐的教材很难,适合幼儿的教材就更难。中国的民族音乐虽然有很多精品,但真正制作成音像制品的却相对少,制作成适合青少年和幼儿欣赏学习的作品就更少。据调查资料①显示:“除了香港的雨果公司和台湾的风潮公司做以传统音乐这方面的音像资料外,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以出版中国传统音乐为主的音像公司。”到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教材,幼儿园现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使用的民族音乐教材基本是成人的。由于资源的缺少、断层,没有教材资源的支撑,也是教师不敢冒然涉足开展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教育研究的因素。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经千年沧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面对以上问题,笔者的思考是:
一、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和研究
据调查资料②显示“如今高师音乐师生对民族音乐传承问题有三种不同看法,一是优胜劣汰论:认为民族音乐落后,无继承发展和存在的价值,淘汰是必然的;二是改造论:认为音乐无国界,无需分中西,民族音乐的发展必须用先进的西乐加以改造,以构建新型的民族音乐;三是双基论:认为中西两大音乐理论基础应该独立,要实现双基必须加强民族音乐传承力度。目前持前两种观念者居多,持第三种观念的人却寥寥无几”,可
见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樊祖荫先生呼吁:“中国的民歌文化财富流失严重,抢救民歌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如何把我国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但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且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音乐传承的一个重要渠道。据调查资料③显示:“从亚洲来看,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得比较好。
韩国在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传统音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印度在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几乎全部是印度音乐;日本的音乐是多元化共存,西方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在日本社会共存的同时,政府出相当大的财力来保护日本的传统音乐文化,如能乐、帮乐”等等。要保护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政府必须从抓学校教育入手,大力加强各级学校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它成为传承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还必须重视后继教育和民族音乐的研究工作,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和各种层次的研究,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理论研究,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和民族音乐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例如可以举办教师民族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民间音乐的采风活动,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民族音乐研讨活动等。
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件打基础的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关于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广东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及具意义的探究性工作。现在的幼儿教师,都具有中师以上文化程度,对音乐教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的教育做一些基础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小曲、欣赏地方戏剧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
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只要我们长久地坚持下去,兴趣和能力的就会得到提升,发展民族音乐就有希望。
二、要加强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
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与文化,只有生活与文化的交融才会有真正音乐的交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许多民间的原生音乐逐步消失和淡化,比如五、六十年代走到长江边上,到处都能听到高昂悠扬的船夫拉船的号子声,而现在由于机器代替了人工,基本听不到船夫号子了;以前在田间、地头经常流传的山歌、民歌,现在可能在偏远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才能依稀听到;以前在校园听到孩童跳橡皮筋、做游戏朗诵的一些儿歌童谣,现在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也基本消失了。现在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唱地方戏剧?有多少人能出口唱山歌?因此,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形式对民族民间音乐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是迫在眉睫。据报导④:“中央电视台开播的CCTV-音乐频道以播出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同时大力推广中国民族音乐。全天播出的音乐节目中,中国音乐节目占70%,外国音乐节目占30%,”为中国民间的、民族的音乐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宣传的平台。
我国民族的音乐是极其丰富的,它有赖以自豪的音特质、混响特质、语言特质和结构
赵胤胤儿子
特质,要使国人普遍了解民间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除了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导向外,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的大环境的支撑。我们可以通过由上而下的、由普及到提高的、由专业到非专业的、由学校到社会团体的开展民族音乐的推广普及活动,通过普及达到提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去年,深圳市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社会团体联合举办的“深圳首届校园民族艺术巡礼活动”,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有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了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民族器乐、中国戏剧、民间美术摄影等项目的展示活动,对宏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幼儿园,也可以进行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普及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园在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倡导在教材选用上有意识地多选用民族音乐和有地域特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上倡导将现代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有机结合使用;在校园广播和音乐欣赏上,强调多给幼儿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有民族特的乐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整体中,尽量多给孩子创造接触民族音乐的条件机会,营造民族音乐熏陶的环境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组织幼儿用《茉莉花》民歌进行多声部合唱;在《梁祝》音乐伴奏下进行体操表演;用《小白船》、《月光下的凤尾竹》、《工夫茶》、《京剧演唱》等民族音乐组织音乐欣赏、体态律动、打击乐等音乐教学活动,孩子和老师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增多了,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能力和传承意识都有明显的增强和提高。三、要加强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推广,除了加强教育的传承和环境的营造外,加强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抢救民族音乐”的意识,重视收集整理和恢复地方民间民族音乐,特别是即将流失的或已经流失的民族音乐、地方民间音乐。这个工作不只是政府和音乐专业人士的行为,也可以发动有志于传承民族音乐和热爱民族音乐的人士来做,幼儿园热爱音乐的、有责任意识的老师也可以做收集民间音乐和歌谣这项工作,还可以发动家长与我们一起做这项工作。幼儿园可以建立民族音乐资源库,为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和活动的选材提供方便。
我园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上学期我园利用暑假老师返乡探亲的机会,布置了一个收集和推荐民间童谣、民间音乐,特别是广东闽南地区的童谣和音乐的任务。老师们为了完成收集任务,穿越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小书店、音像店中,上网收集查阅资料等,收集了民间儿歌童谣76首,其中有比较好的岭南和西北地方童谣作品。我们将老师们收集的民间童谣、音乐资料编印成册,供老师们教学参考使用,减轻了老师寻民族音乐的烦恼,为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同时,老师们通过参与收集民间音乐童谣活动,提高了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意识,提升了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的技巧和能力,锤炼了专业素质。
第二,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标准的提升,提高民族音乐的视听效果,以满足社会上更多人的
需要,把观众和听众给吸引过来。我国的民间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如果直接把最原始的音乐展示给听众,其音乐的可听性、可观赏性,并不一定能够被听众所接受,但完全运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手法来提高民族音乐的视听效果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原生态民间音乐是建设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只有在保持原生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和创作,才是保持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方向。
第三,要面对不同人的需要,大力开发多种类型的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教具。我国目前有三亿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1/4。面对如此之大的教育对象和消费人,我国的音像制品和教材编印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编制和出版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民族
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大力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传承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第四,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民族音乐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文艺演出活动和幼儿生活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导向上要注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和文艺节目的编排上要注意选用适合幼儿的、经典的、民族的音乐题材。近来在深圳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幼儿音乐.幼儿生活》的系列研讨活动,在全市几十节音乐课例展示活动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节展现广东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课例,如《月光光》、《落雨大》、《洗白白》、《工夫茶》、《其多列》等,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淳朴的民族音乐特,把我们带回了童年的故乡,激发了我们的民族热情,我们深刻地感悟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人鱼之歌
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千里之路始于足下,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2005年6月撰写
2006年1月修改
资料来源:你最珍贵简谱
①③参考2004年4月7日《电视批判》论坛《民族音乐节目的传播效果》
②参考《人民音乐》杂志2001-6-5《民族音乐传承》
生物股长④参考2005年3月29日网上消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与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的反思jennifer rush
深圳市彩田幼儿园穆文敏
西方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中华民族的强大令其它任何民族和国家无法与之等量齐观。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任何领域其魁首之尊足以让任何外族望尘莫及。
伟大的万里长城让我们引以为荣,千百年的沧桑让它愈久弥新。
在二十一世纪,千变万化的社会与多种资讯的碰撞与我们的社会是如此的和谐。可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却有一道无形的万里长城,横亘在我们的心里而不能逾越。那是什么呢?妄自菲薄与盲目自大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接纳和吸纳决不是全盘地否定自己;舶来品应该有正确的位置。在网络时代,我们变化得太快,遗忘得太快了,仅以音乐艺术领域为例吧,曾几何时,唱“rap”的火了,酒吧里的“蓝调”热了,“哈韩”“哈日”的多了,而再也没有人愿意去体验“信天游”的豪迈,了解“对歌”、“兰花花”的优美情怀了,想要寻我族纯朴的记忆,已经很久远了。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春末夏初,山野间有种“布谷、布谷”的鸟鸣,这种天籁之音长让人回想起儿时的记忆,就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奔跑的孩子,自由地呼吸……让音乐回归本土回归自然该是多么美好的祝愿。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文化奠基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们的民族音乐也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采来北国的红梅,采来的木棉,编成最美的花环,挂在你的胸前。五十六个民族畅抒浓浓同胞情,歌唱巍巍我中华,
雄浑激越的歌声久久回荡”,这该是多美的梦想,民间民乐不仅是中国艺术的源泉,还发展和保留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文化瑰宝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剧种;河北的皮影戏、木偶、四川的“变脸”、北京大鼓、粤曲、东北的二人转、秧歌等,真可谓百花齐放。在现代社会,想象着多种音乐形式的融合,民族唱法与西洋乐队、民族艺术与现代音乐有机糅合,有交响乐、交响合唱(包括京剧交响合唱),也有独唱、合唱、朗诵、民族器乐演奏;有美声唱法,也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管弦齐鸣,歌声起伏,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该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文化艺术盛宴。
然而,作为艺术启蒙教育,我们的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孩子和家长沉迷于各种特长班不能自拔,家长们无可奈何地在“你不学别人学”思忖中咬牙为孩子缴纳高昂的“艺术教育费”,期望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代大师或是专业人才,在应试教育的空隙中追求高雅艺术。纵观我国的幼儿艺术(音乐)教育,无不是在模仿中蹒跚学步,今天借鉴奥尔夫,明天学习柯达伊,还有的整合多种国外教育思想,各种兴趣班应运而生,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家长要为此而付出高昂的学费,学生也在马不停蹄地奔跑在成为艺术家梦想的路上……试想一下,音乐教育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还是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当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施特劳斯等等这些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从我们周围流泻的时候,当我们一次次想象和挖掘那些乐曲在思想、意境、情感、背景和技艺上所表达的意义时,我们是否想到,引领我们走进音乐殿堂的,正是朴素的中国的民族文化熏陶,可能只是那一句儿时妈妈的歌谣,就埋下了一棵音乐的种子,
83版射雕英雄传插曲
也许,在山涧倾泻的流水就是音乐,在三峡两岸的纤夫喊出的“嗨呦嗨呦”的号子声就是音乐,在春天里的鸟鸣就是音乐……音乐无处不在,不论时光流逝,对幼儿艺术教育来讲,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爱音乐的懂音乐的,即使不是一个专业人才,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音乐人”?把这种音乐的种子根植于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拥有一颗“音乐人”的心。
从最初的劳动号子到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激浪千叠、传唱至今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最真切伟大的命运咏叹调,是中华文化最丰富最直接的起源之一,是中华艺术最悠久最美丽的瑰宝之一。如何珍视传统民族音乐、发扬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一个令人沉重而崭新的话题,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的启蒙教育,教育者责无旁贷。
记得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老师选择了京剧欣赏《苏三起解》这个音乐活动主题,这也是老师们第一次涉及这一内容,在这之前,甚至从来也没有人想过要跟这个领域发生关联,觉得它是那么遥远,与我们毫不相干。更不会为幼儿所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者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了这次挑战。
这类音乐活动该怎么实施,如何把这个活动演绎的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精神需要,在课前教师们经过了一番讨论:首先从分析教材入手,《苏三起解》这出戏所表现的是女犯苏三临别前的哭诉和与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之所以选择它,也是基于孩子对戏曲这种形式很好奇,脸谱的彩和人物形象都比较鲜明,对中班幼儿来说就有一定的吸引力。结合已有的相关经验,如,幼儿对电视上的戏曲黑脸形象比较熟悉,知道是唱戏,对旦角见得不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教师就从欣赏戏曲人物图片,认识角,介绍人物特点,倾听唱腔等多种形式入手,引导幼儿观察角的服饰、装扮、姿态、唱腔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