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歌曲前奏的有效运用
梁静茹新专辑  每一首歌曲的前奏都不一样,借用前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听唱动的习惯,提高音乐的感受力,并能从简短的前奏中感受曲子的风格。而且不同曲子的前奏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它的特点,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具体的曲子前奏要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音乐资源,会让我们的课堂收到意外的惊喜。 
  一、借助前奏培养学生的音乐习惯。 
  1、培养学生感受前奏的习惯。往往我们对一首歌最初的印象是来自前奏的。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活泼欢快还是优美抒情;它的速度是怎么样的,缓慢的快速的还是中速的等等,我们都能在前奏中到答案。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从歌曲的前奏里领略到这些因素,我觉得律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新课程标准里提到,要让孩子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对刚接触音乐课的孩子,前奏响起时,鼓励并带领他们作相应的简单的律动,如按节奏轻轻点点头,并根据前奏展现与歌曲情绪相应的情感体验等等。这样,经过老师的提点,学生就能到适合自己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的歌唱习惯。前奏是一首歌曲的准备状态,也是歌曲给歌唱者的一个信息。它往往比较短小,很容易让人忽略它,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活泼可爱,喜欢唱歌和表演,碰到一首喜欢的歌曲哪顾得上前奏,迫不及待地张口就要唱了。如果这时候教师为了抓住兴趣的契机任其唱下去,却总会发现开头总是不够整齐,即使提醒了孩子们要听好前奏效果也不好,有时候教师只得依靠喊口令才能唱整齐。这是因为孩子还不会听,甚至有些还不知道什么是前奏。所以此时我一般并不急着让他们一展歌喉,而是先让他们听。 
  你听,钢琴唱得好听吗? 
孙子涵个人资料
  那我们先听钢琴唱好吗? 
  钢琴觉得我们小朋友的歌声也很好听,它要邀请我们一起唱,你能听懂钢琴在邀请你吗?这样反复练几遍,学生就能听懂何时起唱。 
  3、利用前奏,培养学生歌唱时的呼吸习惯。有时候出去听课,发现有些班级唱歌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够齐整,不够投入,不够精神。我自己教的班级也总是这样,后来请教
了有经验的老师,才发现一个大的原因是呼吸的问题。尤其是前奏后的第一次吸气,吸好这一口气,歌曲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教师作好示范,学生就能很快掌握。 
  养成了这些习惯,我们的学生就能在前奏响起时就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坐姿,唱歌状态,凭感觉准吸气点,然后歌唱。有所准备的歌唱会让整首歌显得更整齐,精神更饱满。 
情债歌词 
  二、借助前奏,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觉。  董小宋冬野百度音乐
千山万水歌词  有些前奏所创造的起唱点很容易感受到,而有些歌曲的前奏就比较难于听辨,对于较难听辨的前奏,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去听辨,并且提供一定的帮助。其中有一种较难听辨的就是弱拍弱位起唱的,成人都很难准,更别提孩子们了。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孩子们在歌唱时总是不准吸气点和起唱点。《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有一位老师说在教这首歌时她采用了改编前奏的方法,虽然当时效果很好,但课后她就后悔了,因为这样降低难度,对孩子们今后的演唱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我们碰到问题不能去逃避,而要面对,想出对策来。说来也巧,不久前听过一位老师也是上这个内容,
当时的上课老师是用规定的动作来帮助听辨,训练几遍后,有些孩子能跟上了,但事后大家讨论,这里主要还是培养孩子们听的感觉,不是规定的动作等能代替的,把注意力放在动作上,倒忽略了真正的听的感受,可以让孩子们多听几遍,并且教师多作示范,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是如何来感知节奏的。如我在上三年级歌曲《哦,苏珊娜》一曲时,发现前奏接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她是一首后半拍起唱的歌曲,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不能去跟他们讲这是弱拍起唱,应该怎么怎么样唱,而是通过我的反复范唱让学生感觉,并提醒他们当老师唱时他们在心里哼唱,学生尝试了几遍后就能到唱的感觉了(当然前提是他们一定要仔细地聆听)都觉得非常高兴。有时候土办法也能奏效。 
  三、借助前奏,创设情境。 
  1、音乐总是能把人带入某种情感体验之中,一般来说,前奏就首先展示了曲子的情感,鼓励学生在前奏响起时就投入进去,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很有帮助。投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像,对于一些稍有篇幅的前奏,可以请学生跟着音乐展开自己的想像:听着这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像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