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
第6期(总第58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Ⅲmal0fJinanVocationalCollege演员李晨的老婆
Dee.铷嘶
No.6(&曩iaINo.58)贝多芬与他的《第五交响曲
曲永新
(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凝聚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雄
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英雄性的音调;命运的交响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紫竹铃虐阴研究中心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毫无疑问,如果有一个名字几乎与音乐本身成了同义语,那就应当是“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当地的宫廷乐团供职。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凝聚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结了伴奏贝多芬的交响血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搏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眙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
作者简介:曲永新(1955一),男,山东青岛人,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82·
 万方数据
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漫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
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发展突然被打断。可是,激动不安的情绪又立即恢复,只是当第二主题出现时才稍为平静。然而,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激烈。这时,音乐发展的气势锐不可挡,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发展,形成全乐章的最高潮。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
第二乐章:降a小调,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祥、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火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
六次不同的变奏。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样,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三乐章:c小调,快板,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主部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力量,但又显得有些迟疑。另一个因素是这个基础上的应句,由一连串和弦组成,它沉着、抑制,又显出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圆号奏出一个非常活跃的、号角般的新主题,那熟悉的节奏,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它威严、稳健,具有进行曲的特征。两个不同气质的、尖锐对置的主题轮番出现,表现了动荡不安及艰苦斗争的场面,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尖锐、复杂,富于戏剧性的效果。中部部分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音乐采用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对比手法,情绪热烈而乐观,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风起云涌之势,
表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念。第三部分是动力性的再现部。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进行再现和发展。定音鼓敲击的基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盾冲突在继续,这是在积蓄着准备最后冲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题轻声出现,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彩由暗到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和弦导人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和弦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明亮而柔和,进行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建立在G大调上。这是一支以三连音节奏为主,轻松而带有起伏的欢乐舞曲。在呈示部的结尾段中,出现了一段与呈示部相联系的新旋律。展开部是以第二主题广泛活跃的发展为基础的,不断高涨的音乐,像是无边无际的人,汇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接近高潮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添。这个新主题,像一般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
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责任编辑:王振平)
 万方数据
·83·
贝多芬与他的《第五交响曲》
作者:曲永新, Qu Yongxin
作者单位: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山东,济南,250013
刊名: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年,卷(期):2006,""(6)
引用次数:0次那些花儿伴奏
1.期刊论文杜新平.靳振彪.DU Xin-ping.JIN Zhen-biao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赏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
交响音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宏伟而美妙的音乐具有描写内心境界的性质,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性形象全然不同,是<;第二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这是一首辉煌的抒情诗,体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性.
2.期刊论文马慧玲.Ma Huiling走进大师的心灵--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新释-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24(2)
在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或者任何经典名作的深刻人文内涵进行诠释时,都必须与作曲家的心路历程息息相关.要走进大师的心灵,要细听音乐本身的倾诉,用心灵去沟通,要尽力通过对作品内容和背景的研究,了解作曲家创作时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波澜.这样,方能透过音乐的躯壳,深入音乐的灵魂,领略作品的人文内涵.
3.期刊论文孙舒君来自灵魂深处的号角——读《贝多芬传》-青年文学家2009,""(14)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在孤独、困苦和骄傲中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他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话题和思考.他的<c小调奏鸣曲>、<;第五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敢于向当时社会挑战的英勇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样伟大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走在他的身后,仰视他的光辉前行.
4.期刊论文任力志.REN Li-zhi悲观绝望后的信念——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分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
《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具天才特点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仍然采用古典奏鸣曲式写成.该乐章显露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两个显著特征--乐汇化音乐语言(或者采用主题动机手法写作)和提高结束部的作用,从而在曲式安排中扩大了音乐作品的技术和篇幅容量.
5.期刊论文朱玉璋贝多芬与《第五交响曲》-音乐天地2006,""(1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dota蛋疼集锦背景音乐6.期刊论文蒋蓉蓉浅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1)
整个交响曲从头到尾贯穿着尖锐的斗争,那就是英雄的人民向黑暗势力进行英勇的搏战,最后是人民获得胜利.交响曲从四个响亮的、震撼人心的音响开始,这是"命运"的典型,这个音型贯穿了整个交响曲.
7.期刊论文钟恩富为中学生精心准备音乐赏析课-中国音乐教育2008,""(8)
第一次让中学生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我忐忑不安.此前我们一直在学习贝多芬的生平,我想让学生通过对贝多芬人生经历的了解,从而对他的作品产生共鸣,但又担心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理想.然而,这些学生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进发出的热情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我意识到,只要精心策划,学生将愿意听各种作品.现在,音乐赏析活动是我课堂的重要内容.
8.期刊论文王惠庆命运在敲门 英雄在成长——上图馆藏贝五交响曲早期唱片小考-图书馆杂志2002,21(8)
本文主要通过对指挥家及相关方面介绍,就上图馆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十余种早期粗纹唱片,首次比较详略兼顾地评述了这一特收藏,其中涉及到了早期唱片的录音年代和版本问题.
黑白世界9.期刊论文王志红《命运交响曲》课件制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1)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开始的4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乐曲体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抗争的思想.笔者将欣赏<;命运交响曲>一课制成课件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0.期刊论文付晓玲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形式美-电影评介2006,""(9)
杰出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inn Dvork 1841-1904),其非凡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作者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自1893年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成为世界各大著名乐团常演不衰、灌录CD次数最多的经典作品."第九"为什么能这样扣人心弦、流芳百世?作品又是如何与听众在心灵上沟通的?本文将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从音乐的连贯美、对比美、新颖美、平衡美等角度来探讨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所蕴涵的形式美.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jnjyxyxb20060603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