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绥滨农场——霍广路
一、说教材
1.《巴塘连北京》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八课歌曲,我选择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名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素材,抒发了巴塘人民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紧接着切分节奏都让人们感受到巴塘人民对北京首都的向往。
2.本课的目标我通过三个层面来判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与北京的背景和对北京首都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创作与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藏舞中最基本舞步:弦子和踢踏步。
3听完秒射的歌曲.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调风土人情,激发对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初步了解巴塘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4.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特别是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跨小节的节奏学唱。
二、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歌曲种类多,知识面广,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为能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对汉族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藏族民歌生活及风格,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课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课的导入以情感人,没有清心的音乐枯燥无味,在课标的三个层面上分别指出音乐对人
的审美教育,音乐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整节课以情贯穿,让学生通过学唱、表演、舞蹈来抒发巴塘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节奏难点运用舞蹈化手段教学:把藏舞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节奏更加形象化、简易化、兴趣化、舞蹈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即学习了藏族舞蹈,又完成了教学难点。
其次,课程整合、旋律模唱法、德育渗透法都融合一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自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如大胆放手,教师只有点拨引导,第一句高音学唱,教师引导情绪后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很快完成难点。
2边程个人资料.积极探究法:教师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景,我让学生给音乐起名,让学生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一方面培养了想象创造力,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知道平时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观察及收集。大小百合
3.体合作法: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切分节奏难点解决中可发挥他们编创,让其互相帮助、启迪、促进,发挥体力量,增强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神话电视剧片尾曲1.激趣导入,感受喜悦情绪
播放〈北京喜讯传边寨〉音乐,学生聆听,并感受情绪和气氛,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场景?
让学生给音乐起名
教师引入歌名,并导入喜讯到边寨,到各地方、少数民族的人民的喜悦心情。
说说你最喜欢的少数民族,导入藏族,出示藏族舞蹈照片,请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藏族文化知识。
教师出示舞蹈、乐器,藏族特有的演唱形式(呼麦)藏族的服饰、生活习惯等等照片。
播放两幅风景照,提问学生是什么地方,导入藏族的巴塘,介绍巴塘弦子,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不便,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是他们向往的北京首都。
2.歌曲教学想象之中 许嵩
导入歌名〈巴塘连北京〉,学生聆听,说说情绪和你听到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演唱第一句,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带着美好的向往、惊奇,请学生模仿,并说说教师为什么用这种情绪演唱?
学生用情演唱最高音,解决喊叫问题,顺利解决难点
继续聆听,感受第一句把东方的彩虹比通向北京的大路。音乐的不断聆听,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有多听,学的才能快。
第三遍听的时候,带领学生跳起藏族舞蹈,学生纯模仿,第一乐句跳起退踏步(为学切分奠定基础),第二乐句跳起弦子,感受巴塘弦子魅力。
请学生轻声模唱。
教师弹琴带唱,发现问题,出演唱较好与不好的地方。
带领学生出难点,特别是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跨小节切分节奏,带领学生跳退踏步,然后融入到节奏教学中。
跟琴熟练表演歌曲,教师提示情感的表达,德育渗透,对北京、祖国的热爱。
简单说明巴塘的藏族人民喜欢跳弦子,围成两圈,里面和外面分乐句跳弦子和踢踏步。
明天你好简谱
共同表演
3.课外延伸与拓展
介绍青藏铁路的通车,播放韩红〈天路〉,请学生用所学歌曲最后一句,创编歌词唱出你的想法。
五、教学特
1.导入兴趣化
2.难点节奏舞蹈教学化
3.高音情绪演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