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
75
云南地区陕北地区情歌文化的对比探究
——以《小河淌水》和《三十里铺》为例
吴蓓蓓
晚安 北京(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小河淌水》与《三十里铺》分别是云南地区和陕北地区情歌音乐文化的代表,风格差异大:云南情歌曲调温婉含蓄,歌词优美、文学性强;陕北情歌曲调高亢明亮,叙事性强,情感表达直接,方言、口语化使歌曲极具地方彩。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情歌文化特点,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达得更准确,才能让歌与故事共存,把歌曲价值体现出来。
关键词:《小河淌水》;《三十里铺》;情歌;二度创作
坎坷歌曲
前言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与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两首歌曲都是以情歌为主题的民歌,由于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同,两首民歌在音乐形态、情感表达、风格表现等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基于以上方面的不同,笔者对二者进行了以下对比分析。
一、创作背景简介(一)《小河淌水》创作背景
关于《小河淌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云南弥渡地区,有一个马帮①经过这里,其中一个小伙子对当地的一个姑娘一见钟情。在马队休息期间,阿哥每天与阿妹在山间对歌,感情日渐浓厚。马队还需要继续赶路,阿哥不得不离开,于是两个年轻人许下誓言,约定等来日再相见。阿哥离开后,阿妹每个月夜都会来到小河边等待阿哥回来实现诺言,但阿哥一直没有回来,《小河淌水》就是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产生的。(二)《三十里铺》创作背景
关于《三十里铺》有一个真实故事,原创作者是常永昌,故事是这样的:陕北绥德三十里铺村这个地方,有一对相爱的男女“四妹子”王凤英和“三哥哥”郝增喜,两个人自由恋爱。三十里铺这个地方存在老旧思想,自由恋爱不被允许,被家里人知道后,郝增喜家里为他定了另外一门亲事,让他断了与凤英的联系。凤英知道后十分伤心,但两个人仍然偷偷相爱。这一年三哥哥要去参军离开,再送行的时候,凤英只能站在自家崖畔上张望,目送三哥哥的离开,自己黯然神伤,又不能上去和三哥哥说几句话,害怕别人看到了笑话。根据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故事,常永昌创作了这首歌曲。本来是自己唱唱,
别人听到觉得挺有意思,一传十十传百,被更多的人所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四妹子和三哥哥没有在一起,
① 马帮:一种运输组织。旧时流行于云南、贵州等地。约始
感动每一刻于东晋时期,发展到清代,已形成滇东、滇西、滇南三条马帮运输干线。
想自由歌词
最小的马帮仅有马十几匹,大的马帮有马百匹以上。驮运里程,近者多在百里以内,最远的可达千里以上。
成龙和徐静蕾这也给歌曲蒙上了悲剧的彩。
二、云南地区与陕北地区情歌文化的对比探究
《小河淌水》与《三十里铺》分别代表了云南地区和陕北
地区的情歌文化特点。丰富的生活源泉孕育了丰富的情歌。
 [1]
劳动环境和风俗习惯是孕育情歌的温床。 [2]
(一)地域特点对比
康作如照片云南和陕北所处地区地域风格差异大,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不同的地域,产生出不同的劳动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各地的民间情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深深刻下了各地的地域印记。[3]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它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传承更多的在于对这种“符号”的传承。[4]陕北人自古至今都喜欢直接表达情感,情歌一直都是以质朴自然取胜,歌词没有隐喻之意,每一句歌词明明白白,语义明白情感直接。例如,《三十里铺》“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走西口》歌词“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交下的朋友多,怕你忘了我”。而云南情歌喜欢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意,例如用意象或者优美的词语,所以云南情歌以委婉含蓄为主。
方言更是把地域风格彰显出来,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语言,具有独特性。《小河淌水》中“阿妹”“阿哥”是云南地区少男少女对对方的称呼,体现了南方人的细腻多情。云南地区多山多水,融入了山与水的柔情缠绵,也使云南地区的少男少女多了几分柔情蜜意。“亮汪汪”“清悠悠”“月亮出来”等词语都是云南人们的日常用语,口语化使歌曲更贴合人们的生活。《三十里铺》中情人之间的称呼是“四妹子”“三哥哥”,称呼没有“阿妹”“阿哥”轻柔,但也有别样的韵味。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陕北人朴实、憨直、粗犷的性格。陕北音乐极强的辨识度一方面就体现在方言的大量使用上,比如“爱
见那”“没成够”“天配就”“灰塌塌”“拉上个两句话”等等,这些语言散发着浓厚的陕北味道,虽然没有文学美,但是胜在朴实自然,极具地方特。
(二)旋律特点对比1、《小河淌水》旋律特点
作者简介:吴蓓蓓(1978.11-),女,硕士,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专业方向为声乐教学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