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传统民乐的教学探究——以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摘要: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普遍,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也越来越广泛。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科学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他们的文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音乐为例,像摇滚乐、嘻哈等受到我国青年的追捧和喜爱,国内传统民族音乐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很大的影响,传承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已然是时代使命。本文以小学音乐课中的民族乐曲为例,探究了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乐器演奏、民乐背景风俗、舞蹈等多重媒介结合起来,吸引小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起到传承发扬民族音乐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 传统文化 音乐教育 课堂乐器 民族舞蹈
引言
不知从何时起,西方音乐被冠以“上流高雅音乐”的名称,国内大多数人甚至认为西方艺术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比如说,艺考生刚开始学习音乐要先学习钢琴、美声等,谱例全部都为五线谱和西方乐理。受到西方音乐体系的不断冲击,国内音乐教育一直秉承“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的原则。以西方文化为尊,显然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巴赫金曾说:“一种文化只有在与另一种文化交锋后,才会显示出自己深层的底蕴。”即使受到传统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也要有以我为本的意识,积极探索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才可以更好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教学经验总结,根据二年级学生学情特点,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为例进行教学研究,致力于推广广大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传统民族音乐教育。
一、研究现状
(一)崇洋现象——唱洋歌奏洋乐器
在当今世界以西方音乐为主流的影响下,学生热衷于演唱各类西方歌曲;而学习钢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西方乐器也被认为是新潮的象征,并且在现代音乐中运用广泛,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推广下不断揭起热潮。
(二)轻看现象——民歌表演遭冷遇
鲍家街43号为什么解散
爱我还是她    国人在热捧西方音乐的同时,出现我们的传统音乐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现象。受到周
围的环境的影响,导致有些曾经喜欢中国音乐的学生在演唱中国音乐时不敢承认,害怕被别人说自己的唱歌方法不正确,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西方美声就是最科学的,一直以西方的美声作为衡量其它音乐的标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在各类校内外文化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中,参与民歌表演的人随之越来越少。
(三)低迷现象——民族乐器演奏少
    管建华老师曾说:我们学到的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逻辑的东西”,中国传统音乐脱离了“语言的家园”,脱离了他们的地域风格流派的“气韵生动”和“依字行腔”[1]。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音乐是当地居民在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写照,这些得到很好的传承了吗?文强睡过的12名女明星
我们的民族乐器古琴现在课堂中,生活里很少见到,我们见到的大多是以钢琴等为首的西洋乐器。在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一次又一次钢琴热,小提琴热的同时,民族乐器鲜少有人过问。笔者曾在任教的一个年级中调查过学习在校外一对一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人数,有一个班级竟无一人学习民族乐器,其余班级学习人数为一到三人,可谓少之又少。所在区域很多学校没有民乐队。
二、分析现状
(一)传统音乐理解片面
    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常常片面将传统音乐直接对等“中国古代音乐”。他们认为这些音乐现已经脱离潮流,不能与现代文化艺术所接轨,潜意识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去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
(二)民乐赏析能力薄弱
    由于文化背景的远离,学生很难设身处地去理解民乐中的内涵,难以感受到民乐中的韵味与精华。在聆听民乐时,学生甚至会表现出毫无兴趣,枯燥乏味的表情。
(三)民乐演奏应用偏少
当今社会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与民乐演奏或欣赏到民乐演奏,笔者所在区域很多学校没有民乐队。
三、教学实践
(一)多种媒介创情境,增强中国音乐元素理解
王思佳初恋1.葫芦丝独奏导入
傣族音乐极富特和吸引力,这和其独特的伴奏乐器密切相关。就知名度而言,葫芦丝最具代表性,是傣族独具特的吹管乐器,大部分傣族传统和现代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加入它[2]。为帮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傣族音乐,在课的开始简单介绍葫芦丝后,教师现场用葫芦丝独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多媒体背景融入
由于生活地点的遥远,学生对傣族文化艺术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是必要的。
在独奏的导入后,播放配乐视频,以《月光下的凤尾竹》为背景音乐,展示竹楼、傣族人、优美的当地风景等,走进傣族,感受傣族别致风情文化,从而达到一个让学生感受到傣族不仅人美、景美、乐美,歌声和舞蹈更美的效果。
3.钢琴五声调式伴奏辅助
empires
钢琴伴奏在不同的课堂氛围中扮演不同重要角。钢琴作为唱歌活动的伴奏乐器,强大而不可替代[3]。《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典型的傣族歌曲,调性上属于中国五声调式。调式是大多是音乐的基础,它是漫长岁月中的集体智慧,是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也就决定了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结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五声调式、五声音阶的特点,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笔者将这首曲子的钢琴伴奏编配如下:
伴奏织体以五声调式作为曲调的基本框架的,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进一步形成七声音阶,这是这首民歌调式的最基本构成。
为突出这首民歌旋律的韵味,钢琴伴奏编配不喧宾夺主,以柱式和弦为主,节奏简单拍点明确,将主旋律让出来给人声以及后续的课堂乐器,只在学生还不熟悉旋律的时候弹奏主旋律辅助学生音准。到了曲子B段,相对A段多了一个律动处理,以此带动情绪升华。
整体和声织体比较新颖,既浪漫、抒情又富有浓厚的乡土韵味。钢琴音乐的美融合到民歌里得到了新的升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环节及音乐体验,还能更大程度上增进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进而带动学生主动跟随老师进行音乐学习体验。
由此便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柔和的情绪演唱歌曲,唱出傣族歌曲的的特韵味。
在本课民族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融入西方音乐元素钢琴加以辅助,并使钢琴编配五声调式后以中国化的形式呈现,这是跨文化的音乐交流结合。如何运用更多的西方元素、流行元素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1.民族舞蹈元素加入
载歌载舞是德宏傣族众的音乐艺术特点。比如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等等[5]。近年来,得益于舞蹈家杨丽萍的热爱与宣传,孔雀舞在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孔雀舞中既有精彩的伴奏,同时还有轻松的歌声配合,三者相得益彰,让人听了感觉浑身愉快而轻松[6]。
孔雀开屏的舞蹈形象非常能吸引学生,美丽的孔雀舞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借此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来模仿孔雀走路、喝水、开屏时的动作,循序渐近编创民族舞蹈动作,增加学生对傣族音乐的魅力的感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音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