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帝王情怀一层面纱│文本刊全媒体记者曾勋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片尾曲是那首著名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观众对“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歌词几乎一致认同,但创作者的重点却是落在了后一句“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并且重复了两次。加上前面“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的句子,几乎把雍正皇帝表扬了个遍,感觉他真的是为了老百姓好,要不然真不想当这个皇帝。
一名曾在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工作的干部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以往对一般历史剧的审查,几乎没有历史专家,只有重大选题才会由专家组审查。这导致历史剧良莠不齐,有的硬伤百出。帝王的外表被美化,行动被赋予“成王败寇”的合理性。一言蔽之,影视剧陷入了歌颂“卡里斯马型”统治者的窠臼而无法自拔,这样的形象塑造经不起历史推敲,也暴露出文化上的弊病。“魅力型”统治者的自恋
卡里斯马(charisma)本义为“神圣的天赋”,最开始指“得到神帮助的超常人物”,后来被引申为具有非凡魅力和能力的领袖。不少影视剧的帝王都被巧妙塑造成了“卡里斯马型”统治者的形象。他们占据着整部剧的道德制高点,也是最标准的示范性人物,毫无瑕疵,永远正确。
在外形上,帝王往往是无可挑剔的“高壮美”,气质更是正气凛然,玉树临风。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饰演的皇帝就是代表。
“大清的心头之患,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康熙怒斥臣”这段戏被人们津津乐道,固然有陈道明演技在线的缘故,却也暴露出“卡里斯马型”统治者的文艺形象依旧有市场。剧中的康熙已经不只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价值标准,不容质疑和否定——腐败是臣的腐败,与权力结构顶层的皇帝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历史剧对于帝王的刻画,无不透露着“成王败寇”的逻辑——哪怕他的手段卑劣残暴,登上了权力顶峰后,以往的罪孽都可以一笔勾销。正如《大秦赋》中,有统一天下的高尚目的,屠杀与奴役就可以变成无须多言的手段。“成功”成了历史唯一的道德。有人说,这不是对历史的艺术创作,而是以艺术的形式,篡改了历史。
哪怕是《太祖秘史》《康熙秘史》《戏说乾隆》这样的“戏说”剧,帝王的形象也一定是高大上的。他们风流倜傥却正义满满,明明是“大猪蹄子”,却在权力春药的加持下金光闪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而他们微服私访,一定是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一路惩恶扬善。
《圣祖仁皇帝圣训》中确实记载有康熙
“省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将“弑兄屠弟”等一切残暴行为,美其名曰为保江山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25
封面
方”的事迹,他可不是轻车快马出门的,而是御舟自京而下,所到之处,官员名流争相供奉。
帝王、帝后、太后、太子、名臣轮番登台荧屏,“圣旨纷传”“皇权显赫”,在历史学者农伟雄看来,是因
为辛亥革命推倒封建帝制,皇帝早已被拉下马,但根深蒂固的帝王文化没有被触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将矛头对准了孔孟,帝王文化躲过一劫,至今某些人意识中还残存帝王文化情结。
“这些不负责任的作品会造成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误导。长此下去,青少年会误以为其表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文化学者王会曾呐喊“历史剧不要误导青少年观众”。反对者则认为,专家学者对历史剧的口诛笔伐,归根结底,就是误把审美娱乐的历史剧当作科学严谨的纪录片,而且那种危言耸听的言论简直是低估了观众的智商,认为“戏说”一下古代帝王,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上述曾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的干部站在文化传播的角度认为,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具备一定的价值承载和教育期许,戏说娱乐无可厚非,但一些打着“尊重”历史旗号的所谓“正剧”,实际上在行戏说之实,毫无疑问会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误解。此外,规制于影视创作的局限,真实、丰富地呈现帝王的性格层次在国产历史剧中较为欠缺。大部分影视作品要么对明君的丰功伟绩进行讴歌,要么对昏君的残暴进行鞭挞,背离了历史和基本的人性。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客观表现历史人物,也是影视创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以帝王悲情掩盖历史悲剧
临时演员mv电视剧《汉武大帝》结尾,有这样一个镜头:钟鼓齐鸣,武帝端坐于朝堂之上,眼中是期盼和关切,
衣衫褴褛的张骞步履蹒跚地走进大殿。当张骞哽咽着喊出那句“汉使张骞向陛下复命”时,汉武帝悲怆的表情溢于言表,泪花在他眼中打转。的雄才大略和柔情重情,被陈宝国演绎得入木三分。
历史上,汉武帝在位54年,对匈奴的战争长达44年。他不仅北击匈奴、南征南越,还东征朝鲜、西攻西域,整个国家都开疆扩土的同时,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甚至有历史学者指责汉武帝在战争中“而贵马”。
汉朝攻击大宛时,几乎倾尽全国之力。虽然赢了,得“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匹”,但在回师途中,因受其他小国袭击以及军队将帅暴虐、病疫死亡等原因,到玉门关时,全军所剩不到两万人,马只剩下一千匹。也就是说,为了这一千匹马,汉损失军士十余万和无数军资。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前与文觉和尚有一场对话,雍正的大概意思是,朕“弑兄屠弟”等所实施的一切残暴行为,是为了保江山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当容妃对废太子事件做出善意的劝慰时,康熙为了社稷稳定,
汉武大帝(剧照)。26
忍痛将容妃贬谪至冷宫服刑至死,康熙一边流泪一边杀死了爱妃。
学者张宏杰认为,一些文艺作品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些帝王的柔情,
我要听听我说
坐实了他们面临的家国“二律背反”式的悲剧,更洗白了他们上位的原罪。他认为,出于审查和市场需要,要还原历史剧中帝王最为真实的面目,并不容易。因为古代皇位实际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每一个走进角斗场的人不是成功,就是成仁。大部分帝王的温情、悲情和反思,都来自制作者的杜撰。
布衣天子穿上“皇帝的新衣”
娱乐资本与文化按摩的调和恰到火候,制造出平民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幻想。在这类剧中,皇帝是触摸得到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放弃权力,凭本事闯荡江湖。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智斗贪官污吏,胸怀天下苍生,满足了观众关于“明君”“青天”的审美期待。历史学者傅国涌甚至认为,清官文化的另一面就是武侠文化,“因为靠清官还不够,所以人们自然幻想那些武功盖世,能够除暴安良的大侠,武侠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布衣帝王看似是在“卡里斯马型”统治者的对立面,实际上是以平民叙事视角,以“绿林匪王”“侠肝义胆”的戏说模式,把帝王们推向了更高的神坛。
《宰相刘罗锅》与《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中,帝王天子身份被淡化,与角的人情关系得到了强化。乾隆、和珅、刘墉构成了明君、贪官、清官的政治三角——贪腐与清廉二元对立,帝王居高临下,主持公义。所有的腐败必定来自奸妄,皇帝利用权威化解冲突,既要充当忠奸的调停者和社稷稳定的斡旋者,又要在嬉笑怒骂之中确保正义必胜。
到了《还珠格格》,儿女情长取代了政治博弈,“小燕子”团队的悲惨命运,是皇后在搞鬼,
而乾隆必须是正义的执法裁判,立意和逻辑可
谓换汤不换药。
有业内人士认为,帝王戏不是不能拍,但
乐谱学习
帝王戏不好拍,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脱离了历
史语境,不真正理解帝王所处的时代背景、社
会经济文化形态,帝王戏就沦为了前朝后宫各
方势力斗来斗去的古代职场剧。
八百剧照“历史首先要追求真相,这是根本,好看是
管彤和韩红结婚照第二位的。”傅国涌告诉记者,“历史是活的,从
人性和细节切入可以使历史更真实,更有现场
我是你兄弟
感。但必须突破忠、奸,贪、廉的二元化思维,
才能尽可能还原丰满的、活生生的历史。”
《延禧攻略》其实是后宫各
方势力相斗的古代职场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