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
MODERN MUSIC 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运用
闵成珺
[摘要]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对人声的自然发育进行充分展现,具有美化音和提高音乐丰富度的作
用。近几年在中国民歌演唱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西方的美声唱法,这也引发如何将美声唱法更好地融入中国民
歌演绎中的相关思考。基于此,本文就致力于探讨现阶段在中国民歌演唱过程中对于西方美声唱法的有效运用策
略,有利于加深西方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歌演唱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艺术;中国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78-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发的频繁,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对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民歌演唱领域开始关注美声唱法的应用,通过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民歌作品,充分发挥美声唱法的优势,实现中国声乐作品的全面呈现,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弘扬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今民歌的演唱形态
早期中国民歌在唱法方面并没有具体的形式,多是人民众在日常劳作的过程中口头演唱,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范围特征,并且不同区域的民歌歌唱技巧已经习惯有所差异,这是因为民歌多源于特定区域的民族在民族音乐、语言,所关联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情感表达基础之上演变而来,这使得部分民歌在演唱形式以及具体的发音方面逐渐走向一致化。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料证据支撑,我们无法针对古代中国民歌演唱实际形态进行确定,但就当代而言,中国的民歌演唱形式千变万化,无论是表演风格或是演唱形式上,不同区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中国民歌的民族唱法逐渐形成固定的流派,分别为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以及通俗民歌唱法这三种。
(一)原生态的民歌唱法
原生态演唱法是我国民族民歌常见的演唱方式,具体是指未经加工过的原始唱法,因此,不同区域的原生态演唱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其中存在着共同性,都是经由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所提炼
而来的,保持民族特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法,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多数是以真声的形式进行,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声特征,所演唱
[收稿日期]2020-09-05
[作者简介]闵成珺(1978—),女,红河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蒙自661199)的声音具有自然朴实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将原生态民歌演唱方法纳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也使得这一民歌演唱方法正式成为声乐艺术范畴,尤其是在2006年的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更是将原生态唱法推向世界舞台,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原生态民歌唱法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国民歌演唱千姿百态现状的缩影。
(二)学院派民歌唱法
学院派民歌演唱方法主要是在美声唱法发音原理的基础之上,融合中国民歌演唱已经发声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演唱方式,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主要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国内各地纷纷建立专业音乐学院,并设立民族声乐专业,这使得一大批民间歌手开始走向专业院校,接受系统性的学习,这成为学院派民歌演唱方法诞生的关键。既融合我国民歌的传统唱法特长,同时也借鉴部分西方美声唱法的优势,将二者融合起来,经过不断地实践以及改进,最终形成特有的学院派民歌演唱方法。
(三)通俗性的民歌唱法
通俗性民歌唱法在另一程度上受到通俗演唱方法的影响,在融合通俗演唱方法的一些特点之后形成特定的区别于民歌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在国内通俗性民歌唱法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藤格尔、韩红等,有着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品。这种唱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实现旋律风格和个体内容方面更多的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民歌素材,使得最终所呈现出的民歌演绎更加精彩丰富,同时也更加符合大众流行审美。
二、美声唱法与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异同
(一)起源
本文所讨论的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为意大利声乐技术,并夹杂有一定的传统欧洲声乐技术,
178
闵成珺: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运用
主要是通过真假声结合以及气息的运用来实现歌曲的演唱,所演绎的歌曲具有音统一、淳厚的特征。
而原生态唱法在中国民间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提炼出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逐渐延续下来,是我国重要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唱法的形成融入民族特,包括民族语言,文化背景,纪律环境等,反映的是区域文化背景的声乐审美原则,因此,不同区域的原生态唱法在声乐发声方法以及技巧方面千差万别。
(二)演唱特
运用美声唱法演绎歌曲,强调对于整个身体的参与,运用头部和胸部的共鸣来进行演唱,因此,美声唱法最终的呈现出了依赖于喉咙发声之外,身体的协调参与也十分重要。相比之下,原生态唱法则主要通过喉咙的共鸣腔体来进行演唱,这是二者在演唱方式上的主要差别。运用原生态唱法所呈现的歌曲通常表现出明亮、清晰以及尖锐音的特征,更多的是使用喉咙演唱,鲜少使用头腔和胸腔[1]o
以石屏地区的海菜腔唱法为例,起源于云南省石屏县的彝族生活区。海菜腔属于长篇结构的对唱类型山歌,其音列调式属于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七声调式,以羽调式为 多。运用大小嗓相互交替的演唱方法,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下面分别从气息、语言等多角度探讨美声唱法和海菜腔之间的差异。
1.气息
我国对于歌唱气息的文字记录最早始于唐朝《乐府杂 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
云响谷之妙也”,也有不少学者针对唱歌中气息的重要性进行讨论。而气息的关键就在于歌唱时对于自己呼吸的控制。美声唱法主要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海菜腔则更多的是使用胸腔呼吸法。部分学者认为中声区类似说话的音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依照改理论,海菜腔有关呼吸和气息的控制不如美声唱法要求来的严格。
2.语言
语言具有表达内心情感的作用,这也是在歌唱过程中强调语言表达的原因所在,通常语言在歌曲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声唱法对于语言的运用会通过适当改变元音和辅音的形式来增强歌曲的演绎特,主要目的是保证发音的准确,并提高歌声的效果。海菜腔同样对语言的表达有着独特的要求,在进行民歌演唱时,元音的形成并非来自口腔,而是在歌唱发声时所需的共鸣腔里。为了使歌词表达得清晰、准确又保持行腔的圆润,字与声两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延长元音。比如海菜腔中常用“阿格玫”衬词中的“玫”字的演唱就需要使用共鸣,既保证后面小节的气息绵延,同时也保证吐字清晰,达到行腔圆润的效果。
(三)弱音的演唱朱之文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彝族海菜腔的演唱中,运用大小嗓相互交替的演唱方法,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彝族歌手们把真声称为“大嗓”,把假声、弱声称为“小嗓”,如谱例1o
谱例1:
443_36---------I 玫是么哎么依么哎
谱例中的“玫是”属于真声演唱部分,即大嗓,“么”属于假声演唱,即小嗓,这是典型的大小嗓交替演唱形式,极具海菜腔的特。
美声唱法演唱,有关弱音部分的演唱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演唱者对于自己的喉头以及呼吸进行准确控制,从而保证共鸣的效果,这需要大量的训练。首先是对呼吸进行控制,保证呼吸对演唱的支持,具体而言,需要稳定的喉头位置以及保持住唱强声时的位置和共鸣腔体。主要通过横膈膜发力来实现对声音的控制,从而改变声音的强弱程度,在唱弱音时,应当稍减横膈膜压力。
通过对比分析在气息、语言表达以及弱音演唱部分的差异,可以发现海菜腔作为原生态演唱方法的一种,和美声唱法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这为研究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民歌演唱中提供可能性。
三、美声唱法丰富民歌演唱的可行性管彤韩红结婚照片
心疼你的过去歌词
部分学者指出由于西方演唱方法和中国民歌唱法之间存在差异,若将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民歌演唱中,会对中国民歌原有特进行破坏,担心听众可能不会接受。然而,笔者认为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
传统民歌的演唱,恰恰是将中国民族音乐魅力进行呈现的新途径,这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演唱方法的体会,而是将中国民族特进行弘扬的新思路[2]。
事实上,美声演唱和中国民歌原生态唱法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共同之处,首先两种唱法都十分注重对于歌曲所表达情感的准确传递,声音和情感表达都是歌曲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唱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情感传递效果,会在演绎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的相关表演方式。正是由于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共通性,使得将西方美声唱法融入中国民歌演唱具备可能性。中国民歌以五声调式以及特定的五声音阶闻名于世,采用西方演唱方法进行演绎,也不会影响其特的彰显。且区域差异会导致音阶和调式上的差异,云南地区主要以商调式为主,这是由于在这种调式上的独有特征,使得中国民歌和其他音乐形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更和西方音乐形式大相径庭。并且在结构方面,中国民歌也表现出十分独特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于中国文学的结构,一般按照第三句不押韵,但其他的都需要押韵的结构形式呈现。
四、案例分析
在思考如何将西方演唱方法应用于中国民歌演绎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在用美声唱法的同时保留中国民族音乐的独有特征。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保留方言强调语句中关键词及掌握民歌装饰音等角度分析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传统民歌的具体策略,以《阿波》为例,
179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
详尽阐释用西方唱法演唱中国传统民歌的可行性。《阿波》属于云南红河,曲调特鲜明,歌词通俗洗练,艺术感染力强,以浅显质朴的语言成功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保留方言
《阿波》是哈尼人民的民族音乐,其原始歌词为哈尼语,经过改编后得到如今的版本,但是在歌词中仍旧保留一部分的哈尼语,如“阿波”在哈尼语中就是爷爷的意思。对于这些方言部分,在进行美声演唱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保留,这才能够体现出民歌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特以及文化背景,同时也有利于保留民歌的原始面貌。
honestman(二)强调歌词中特别的字词
注重对于歌曲中特定字词的强调能够突出民歌的风格,确保在使用美声演唱过程中保留民歌原有面貌。同时也能够提升歌曲的感染力。《阿波》中的“隔山哎隔水么隔千里,哈尼人民想念您,阿波”一句中,关于 “哎”“么”此类语气助词需要重点进行强调。这些语气助词都是原始歌曲中极具民族特的语气动词也是哈尼族人民的民族音乐中常见的语气助词,可以说是哈尼族民族音乐特的
体现。此类语气助词在整首歌曲中出现次数较多,通过着重强调的方式来突写民族歌曲的原始特,运用美声唱法进行充分演绎。
(三)运用拍子、装饰音保留民歌风格
歌曲中的拍子、装饰音是一首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歌手通过拍子、装饰音来对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充分呈现。我国民歌之所以独具一格,原因就在于歌曲中大量装饰音的使用及拍子的变化,并通过装饰音丰富多彩的变化形式实现情感的传递。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翅音、波音、滑音等,通常放置于乐曲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少数情况会出现在乐句中间用于强调语词。在《阿波毛主 席》中多数句末可以加颤音来进行修饰,进而突出民歌的原始风格,如谱例2o
谱例2:
4i66165就2i药565卩含-----|
上金桥
“上金桥”中,“金”字连音线部分的演唱在民族唱法中运用颤音,在运用美声唱法时也应当保留,运用颤音的形式达到修饰效果,不改变民歌原有的特。
五、美声唱法演唱技巧在中国民歌演唱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呼吸
运用美声唱法的特点就在于对呼吸的有效掌控,才能够保证歌曲的演唱效果。凭此在运用的过程中,就需要强调对于呼吸的有效控制,在进行歌唱时所采用的呼吸方式和自然呼吸方式有所差异。依据美声唱法的相关要求,呼吸关系到声音的发出,主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来保证发生的连贯,首先吸气要深,运用横膈膜的压力来控制声音的大小,运用气息冲击声门来发声。这种呼吸方法能够使用少量气息实现良好的共鸣效果,从而保证歌唱效果。
(二)发声方法
区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发声方面的差异,前者主要采用混合声区唱法,也就是在演唱过程中,混合真声、假声,并按照音高比例进行使用,保持声音的统一连贯,因此用美声演唱歌曲很少会出现明显的换声点。而民族唱法则会更多地使用真声部分,对于喉咙的要求较高,这使 得美声演唱的歌曲更加明亮、清脆和流畅,也使得其应用与民歌演唱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受到越来越多民歌演唱者的喜爱,突破音域限制同时,保留原有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运用共鸣
在歌曲演绎过程中,对于共鸣腔体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的共鸣方式包括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
共鸣等,通过共鸣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充分调动,共鸣关系到音的好与坏。美声唱法主要使用混合共鸣模式,依据音高低实现对共鸣使用程度的分配,能够保证声的优美,在演唱 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咽腔以及鼻咽腔,因此强调头腔共鸣,进而实现三个声区的统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着重进行训练。
(四)咬字吐字
陆川秦岚
确保咬字吐字清晰的关键在于发声方式的正确。美声唱法在辅音咬字方面所使用的技巧和中国民歌原生态唱法大同小异。在进行汉字吐字咬字时,要求收身归韵,十分严谨,才能够保证吐字咬字的清晰准确,主要运用以字带声的模式进行发声,也就是所谓的字正腔圆。为保留民族歌曲的原有风格,运用美声演唱时就必须保证对于歌词的精确表达,例如针对汉字的字头部分进行简练,字腹部分要求圆润响亮,字尾部分则做到明确清晰。将这些咬字吐字方法应用到美声演唱过程中,确保对民族歌曲的正确演绎,既有效发挥美声演唱的特,实现对民族歌曲的充分演绎,又保留民族歌曲独有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充分比较西方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歌原生态唱法的异同点之后,提出将美声唱法应用于中国民歌演绎中的可能性,并提出具体的演绎方法。近年来,业内也有不少音乐工作者提出类似的问题,但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和值得探讨的话题,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笔者认为,这种尝试是可行的,
未来还可以就更好地掌握中国民歌的风格和借鉴西方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朴宝剑正式入伍
注释:
[1]陈励政•声乐发声浅谈[A].李树忠,陈励政等•歌唱与声音训练
[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8.
[2]李兰宗.意大利“美声学派”早期的理论初探[A].李树忠,陈励政
等•歌唱与声音训练[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103.
(责任编辑:刘露心)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