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与《义勇军进⾏曲》:那些与国歌有关的故事你可知道
开学第⼀课:合唱《义勇军进⾏曲》
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起了解那些和国歌有关的故事——
1935年春天,上海淮海中路1258号3楼的⼩房间⾥,⼀位年轻的作曲家正在忘我地投⼊创作。他时⽽在钢琴上弹奏,时⽽⽤⼿在桌⼦上打拍⼦,时⽽在地板上⾛来⾛去。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他⼜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概的⾰命战歌就这样诞⽣了。他就是被誉为“国歌之⽗”的⼈民⾳乐家——聂⽿,⽽这⾸不朽之作正是中华⼈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曲》。
本⽉17⽇,是聂⽿逝世82周年祭⽇。让我们回眸这位“国歌之⽗”的⾳乐创作之旅,了解国歌诞⽣背后鲜为⼈知的故事——
⾳乐学霸“⽿朵先⽣”
可能不少⼈不知道,聂⽿并⾮其本名,他原名聂守信,1912年2⽉出⽣于云南省昆明市。受母亲影响,聂守信从⼩就对⾳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期间,掌握了⽵笛、⼆胡、三弦、⽉琴等民族乐器的吹奏;初中期间,掌握了钢琴的弹奏;在云南省⽴第⼀师范学校期间,他不仅掌握了⼩提琴的演奏,还与
友⼈⼀同创办了九九⾳乐社。
年轻时期的聂守信显露了极⾼的⾳乐天赋。⼤家都说,只要能从⽿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唱出来。久⽽久之,⼤家都叫他“⽿朵先⽣”。⼀次明⽉歌舞社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说话,⽽且还能让两只⽿朵⼀前⼀后地动,这是⼀般⼈很难做到的,⼤伙⼉都被逗得⼤笑起来。总经理罗明佑现场给聂守信赠送礼物,并称他为“聂⽿博⼠”。聂守信笑着对⼤家说:“你们硬要把⼀只⽿朵送我,也好,四只⽿朵(“聂”的繁体字“聶”)连成⼀串,不像⼀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
聂⽿幼年丧⽗,由母亲彭寂宽独⾃抚养长⼤。然⽽,家⾥孤⼉寡母的他们经常受到社会上⽆赖恶霸的欺凌,这使得聂⽿从⼩就富有正义感和⽃争精神。1928年,聂⽿秘密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命理论,进⾏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游⾏等活动。1930年毕业前⼣,聂⽿被反动派列⼊逮捕名单,被迫在家⼈和朋友的帮助下离开家乡,开始了⼀段颠沛流离的⽇⼦。1932年11⽉,年仅20岁的聂⽿进⼊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作,参加“苏联之友社”⾳乐⼩组,并组织“中国新兴⾳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乐组。
下载mv的网站△电影:《风云⼉⼥》⽚段
写在⾹烟包装纸上的灵感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本侵略者先后占领东北、华北⼤⽚国⼟,⽽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却仍沉溺于纸醉⾦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妹妹我爱你”⼀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为共产党员的⽥汉、聂⽿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长此下去,⼈们会成为亡国奴”。⼆⼈就此议定,要创作⼀⾸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窝”。三津谷
1935年初,⽥汉在电影《风云⼉⼥》剧本和主题曲歌词刚刚完稿时被捕了。被捕前,他仓促间将主题曲歌词在⼀张⼩⼩的⾹烟包装纸上。不久后,夏衍拿到⽥汉留下的剧本,在⾥⾯发现了那张背⾯写着歌词的⾹烟包装纸。听说此事后,聂⽿来夏衍,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当看到纸⽚上的歌词后,聂⽿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中油然⽽⽣,根据同⽥汉⼀起提出的构想,只⽤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本。客居东瀛期间,聂⽿受到友好⼈⼠的热情接待,同时也看到军国主义分⼦⼤肆⿎噪“扩⼤在⽀那利益”,并磨⼑霍霍。这段遭遇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聂⽿和电影编剧、歌词作家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在⽇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曲》以铿锵有⼒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
在⽇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曲》以铿锵有⼒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唱出了中国⼈民反帝爱国的强烈⼼声,激励着中华⼉⼥挺起脊梁、众志成城,以⾎⾁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歌曲⼀经问世,就在⼤江南北、长城内外⼴为传唱,并在世界很多国家传播。1935年7⽉17⽇,年仅23岁的聂⽿在⽇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亡。《义勇军进⾏曲》也成为了他短暂⼀⽣中的最后⼀个作品。
沧海桑⽥,世事变迁。新中国成⽴后,特别是改⾰开放近40年来,中华民族各族⼈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的巨⼤成就,但成就的背后却是⽇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不忘初⼼,砥砺前⾏。这⾸在中华⼤地上传唱了70多年的《义勇军进⾏曲》,依旧像⼀⼝敲响的警钟,提醒着⼈民居安思危,不忘建国创业的艰难忧患;像源源不断的泉⽔,提供着新时期长征路上的不竭动⼒;像⼀⽀战⽃的号⾓,激励着千万华夏⼉⼥为实现伟⼤“中国梦”⽽努⼒奋⽃。
延伸阅读
国歌法终于来了
烟花易冷下载
△视频:国歌⽴法专访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周边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家门⼝⽣乱⽣战的可能性增⼤。然⽽长期的
和平环境,让⼀些官兵产⽣了⼀种远离战争的错觉。⼼中⽆患是最⼤隐患。国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个很好的教材,如何在军营内更准确地唱响国歌,发挥其战⽃作⽤,也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要求。
又是你的面孔 带给我是笑容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的民族精神深⼊⼈⼼,⼴⼤⼈民众热爱祖国、尊崇国歌,国歌奏唱和使⽤总体情况是⽐较好的。但实际⽣活中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举⽌不得体现象时有发⽣,⽽国歌标准曲谱未予发布,也⼀定程度上了影响奏唱和播放效果。国歌是宪法确⽴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制定⼀部专门的国歌法,通过国家⽴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规范,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是⼗分必要的。
经过多⽅的呼吁与努⼒, 2017年6⽉22⽇,《中华⼈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常委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之⽇起实施。草案规范了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包括: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等。
相关链接
最早的国歌居然是⾸诗
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居,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歌。最早的
国歌是以李鸿章命名的《李中堂乐》。1896年,北洋⼤⾂、直⾪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份赴欧洲访问。在欢迎仪式上,各国要演奏中国国歌。李鸿章只能临时抱佛脚,把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茉莉花》曲谱,充当国歌。直⾄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法定国歌《巩⾦瓯》,但仅6天后,武昌⾸义,清王朝灭亡,这⾸"国乐"也就随之寿终正寝了。
民国时期,先后将《五旗共和歌》、《卿云歌》、《国民⾰命歌》、《国民党歌》等歌曲作为国歌,其中只有16个字的《卿云歌》为历史上最短的国歌,⽽《国民⾰命歌》曲调改编⾃我们现在熟知的《两只⽼虎》。
1949年9⽉27⽇,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之前,以《义勇军进⾏曲》为代国歌。10⽉1⽇,盛⼤的开国⼤典上,《义勇军进⾏曲》紧随⽑泽东 “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成⽴了”的宣告响彻天安门⼴场。建国后,在经过⼀系列曲折,终于在2004年春,⼗届全国⼈⼤⼆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曲》。这也意味着,赋予由⽥汉作词、聂⽿作曲的国歌,同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这⽀历经70年,曾经⿎舞亿万⼈民前赴后继、英勇⽃争的战歌,从此去掉了"代"字,作为国歌⼜重新回荡在辽阔的祖国⼤地上。
⽂案:王珅;
转载请注明来源花仙子歌
michael jackson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