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7,2021 Sum No.523
2021年第7期总第523期
摘要该文对高校美育教育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并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具体总结了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美育教育;课程思政;融合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the"Appreciation of Chinese Zither Music"Course as an Example//SONG Qiting
Abstract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the writer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and summarizes the path to integ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Appreciation of Chinese Zither Mu-sic"course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gration
中国好声音天黑黑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都是当前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且新颖的教育理念,美育教育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二者融合既能够互补,也能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1美育教育理念阐述
美育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经历了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素养教学以及全面素养教育等重要阶段,而各教育阶段的核心都是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开展素质教育。美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包括对美的认知、对美的判断和创造教育。现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心灵美的教育和培养。美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素养,这是美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高校美育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的“美感教育
”,让学生对美具有审视和判断的能力,还包含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教育[1]。
2课程思政理念阐述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理念。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是独立的教育工作,其教育目的比较单一,方式也比较固化。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在全面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后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高校全面教育相融合,思政课程随即转换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理念是指在“课程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高校全部专业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这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独立的模式。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与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课程思政”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3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意义
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都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有效融合,是实现教育理念
融合和教育互补的重要途径。首先,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存在必然性,二者目的相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类似,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直接进行理念灌输。其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各有其不足,二者的融合可以实现教育互补。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相对生硬,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而美育教育虽然内容相对丰富多彩,但很多理念是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生难以领悟美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影响了美育教育的效果。在融合之后,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教育作用互补。如在美育
浅谈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
——
—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
宋绮婷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ki.kjwha.2021.03.036
作者简介:宋绮婷(1988—),女,广东佛山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
73
教改教法
宋智孝整容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加强课程思政对美育教育的指导作用,利用课程思政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指引学生领悟美育教育的中心思想[2]。
4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探析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
4.1“古筝音乐欣赏”课程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演员王东照片我国美育教育先驱蔡元培曾提出:
“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
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音乐艺术进行美育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是一种美的表达,
通过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音、曲式、织体的编制,让音乐更具有感染力,使音乐对听者的心灵产生触动。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乐器,声音优美、乐曲优雅。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古筝音乐欣赏”属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和美育教育[3]。4.2“古筝音乐欣赏”课程教育的现状4.2.1课程思政融入不足
高校“古筝音乐欣赏”课程存在思政教育融入不足的问题,没有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古筝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缺乏思政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4.2.2美育教育融入不足
高校“古筝音乐欣赏”课程存在美育教育融入不足的问题,对于美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导致教育有所偏差。音乐欣赏更应该针对作品的情感领悟和思想引导进行分析和教育,而高校在“古筝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音乐技术教学和古筝基础知识教学,影响了实际的课程教学效果。
4.3“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中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4.3.1注重对作品的了解
在“古筝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应该从作品本身入手,在深入了解作品情
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融入课程思政,并将“古筝音乐欣赏”教学深化,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由关鹤岩领头的创作小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的具有浓浓陕北民族特的音乐作品。创作小组在反复讨论后,
决定把《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以及《永远跟着》两首作品作为创作素材,改编后形成了由刘烽作曲、编曲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从辽阔悠扬到欢快热烈,
展现了一幅迷人的高原风光,表达了人们对满山红透的山丹丹花的赞美和对乡土风物的炽热感情,也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鉴赏音乐时,
教师要深入挖掘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当地的民风民俗,
带领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老一辈革命者的情
怀和爱国精神[4]。
不敢爱
4.3.2注重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迈克杰克逊歌曲在“古筝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作者情感,从作者情感入手融入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古筝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并联系自身,进而起到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战台风》是王昌元于1965年创作的古筝曲,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当时王昌元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的情景,创作了这首古筝独奏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政修养和思政意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赏析
《战台风》时,教师要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乐曲中深刻感受台风袭港时的凶猛,以及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4.3.3注重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在“古筝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融入课程思政和美育教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孕育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教师应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感的讲解中融入课程思政和美育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临安遗恨》是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创作的一首阮独奏曲,后经何占豪改编成为阮协奏曲,又于1992年被何占豪先后改编为琵琶协奏曲和古筝协奏曲,其中以古筝协奏曲最为出名。《临安遗恨》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表现的是南宋忠臣岳飞被奸臣陷害,
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遭受迫害的无奈与感慨。
5结语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瑰宝,是对我国传统民族思想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对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音乐现象、音乐思想生成等溯源探流,让学生在乐曲中感受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情感。参考文献
[1]郭锐娟.如何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以《合唱
浪天涯
艺术欣赏》
课程为例[J].文艺生活,2019(6):215.[2]杨旭,董成稳.高校世界遗产课与思政课相结合的美育及实践
研究: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33-134.
[3]陈胜.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以《长城》
为例[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9):35.
[4]田中娟.“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探究[J].丽
水学院学报,2019,41(6):96-100.
编辑李前锋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