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1.2上
新闻文化论坛80
一吻天荒电视剧
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
创新路径
杜美卓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总书记也再一次强调了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综艺市场也开始迎合时代的潮流,近两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从《见字如面》《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热播,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热度不减,不再是以往的昙花一现,而且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发展开来。
关键词:慢综艺;创新路径;传承经典
近年来,文化类的综艺在被各大卫视纷纷效仿推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框架似乎有些大同小异,像带上了一个隐形的“框架”,而想让文化类综艺市场继续保持热度,需要更多新鲜的创意。由央视推出的首档大型音乐类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出现又一次让观众热度高涨,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再从内容到内涵的深入,都体现了从“回顾经典、传承经典”的文化时代走向了“赋予经典时代精神、再造经典”的文化节目新时代。
一、节目内容创新,传唱经典
“众包新闻”的出现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生产模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作为一种基于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新闻生产模式,众包推动了新闻信息生产的外部化,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使集体智慧、集体创造等行为方式在收集与核实信息、报道事件和新闻信息生产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信息生产的整个过程被置于一个过度公开透明的位置,从而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1]
(一)旋律新编,和诗以歌
自古以来“诗”和“歌”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经典咏流传》让诗与歌再次合为一体,“和诗以歌”的创新模式让传统的文化有了流行的味道,旋律的新编让众多原创歌曲迸发,这与《中国诗词大会》对诗词的单独理解和解读相比较有了更多
的创意以及看点,不仅讲述了文化、传唱了经典,更让文化得到的继承和弘扬。[2]
在节目中,经典传唱人以经典诗词为基调,在此基础上加上旋律新编,给观众以听觉盛宴。从王俊凯演唱的《明日说》,到谭维维带来的《墨梅》,还有余少的《枉凝眉》和王力宏的《三字经》,明星将经典的古诗词和演唱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再一次让我们感觉到古诗词不再是阳春白雪,观众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不再有生疏感和距离感。
恩赐之地(二)放弃赛制,轻竞争、重传播
国内综艺节目大都以比赛、竞争、排名、淘汰的赛制让节目更加吸引眼球,但是《经典咏流传》放弃了竞争的赛制,这让传唱者更加放松,更加专注于作品的创作而非节目竞争带来的焦虑,节目的观众粉丝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观看节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作品和节目本身而非输赢上。恰恰是这种轻竞争、重传播的方式,真实动人的故事让这个节目成为了最走心的一个文化类综艺节目。这种没有焦虑感的现场,演出者和观赏者的心态都平稳自如。这种形式比起竞赛类节目也许少了紧张的气氛和戏剧的张力,但是更加地回归本真,让大家更加注重节目与作品的文化内涵。(三)选题新颖独特,符合大众审美
一首放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了将近300年的一首小诗,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大放异彩,“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这首《苔》在《经典咏流传》的
作者简介:杜美卓,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新闻与传播。
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论坛81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舞台上被唤醒,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山里的孩子用歌唱的形式让这首诗再次得到了重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梁俊为《苔》添加新词,把300年前的心境与现代的语境相结合,人与歌达到了高度的共鸣。这首小诗一时走红,视频的播放量突破3亿。
二、形式互动升级,立足经典
(一)“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和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诗”与“词”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上的著作都印证了这一点,从家喻户晓的《诗经》、汉乐府到至今都被文人所喜爱的宋词都是古代的“歌词”,而当下“诗歌”脱离了“歌”,以“诗”的形式单独存在。《经典咏流传》让“诗”与“歌”再次合体,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王力宏的《三字经》、王俊凯的《明日说》等作品被运用到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堂上,学习和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正是这种不断革新的方式让文化不再是陌生厚重的历
史书籍,而是生动活泼的歌曲传唱。(二)弱化评审,增加鉴赏团
不同于以往的节目的评审环节,《经典咏流传》增加了鉴赏团,少了竞技评分,多了鉴赏感悟。鉴赏团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领衔,与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以及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这种创新让诗词传唱的作品成为鉴赏的载体,在鉴赏中了解诗词背后的寓意和传唱人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作品的鉴赏人,在作品面前都是学习者和传承者,而不再以专业的姿态评审每个作品,这样让我们更加觉得《经典咏流传》的魅力所在。(三)深度挖掘诗词内涵,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中国大众交谊舞曲网
文化不是古董,只有结合时代性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诗经》是编撰于3000年前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当时的年代,《关雎》本身也算是一个流行歌曲,是当时考察民情时采集的民歌。在我们看来是文言句式,但在当时是非常活泼的一首诗歌。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副教授仇海平和他的留学生们,把3000年前中国民歌的《关雎》与印尼民歌《哎呀!妈妈》结合,在播出后迅速走红网络。五大洲的留学生同唱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国际合唱团”给经典音乐插上音乐翅膀,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三、文化多元融合,再造经典
(一)星素搭配,传唱人多元化
经典传唱人的多元化是《经典咏流传》的又一大创新,传唱人的角多元,有罗家英、黄绮珊、汪明荃等老一辈的明星,也有谭维维、王俊凯、尚雯婕等新生代明星,还有中国第一代钢琴
家巫漪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等名家和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孙杨。节目还邀请素人参加,他们角各异,有支教老师、教授学者、留学生还有普通的小孩子们。
明星传唱人为提高节目专业性的同时也为节目带来收视率和流量,但节目的创新在于,这不仅只是一个明星的舞台,也是素人展示和表达的舞台,挖掘素人背后的故事让文化更加生动起来,就如唱红了《苔》的梁老师,带领着他的孩子们,从大山走向舞台,唱出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背后的故事。雨侨
(二)编钟古琴登台,契合节目立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老的曾侯乙编钟在现代的舞台上被敲响、被激活。在节目中,歌唱家龚琳娜和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她的丈夫老锣,从随州将曾侯乙的编钟复制件带到舞台上,他们完成音乐梦想的同时,让观众欣赏到了极具中国特的音乐。将编钟加入《离骚》,仿佛穿越了时空,成为节目的又一大亮点。龚丽娜和老锣对编钟文化的传承,在多年努力下将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也正应了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让观众听到了2500年前的声音。(三)京剧与跨次元虚拟歌手同台献艺
怀旧歌曲下载京剧名家王佩瑜与虚拟歌手洛天依同台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再一次把《经典咏流传》推上了热搜,让观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加餐”了一份视觉盛宴。洛天依作为一名虚拟歌手,情感细腻丰富,是世界上第一个集古典美学和现代科技于一身的虚拟歌手,同时也是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少女,其演绎过许多中国风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四、结语
经典并非是古董,而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和磨练,《经典咏流传》并非是一个探寻古董、品鉴古董的节目,而是让经典的诗词在新的时代焕发活力,让沉睡的诗词被唤醒,让被埋没的优秀作品大放异彩。传承中国文化,是我们各行各业应该重视的,尤其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都是借助互联网,因此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自媒体,都要把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新时代让文化流行起来,打造出一张属于中国的文化唱片。
黄海波嫖娼对象参考文献:[1]
高婧璇.文化节目2.0时代趋势下央视对经典文化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09(02):233+241.[2]
鲁娜.原创综艺:深挖传统文化这座“富矿”[M].中国文化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