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6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36,N o .62020年11月
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v .2020
ʌ收稿日期ɔ2020G09G20
ʌ基金项目ɔ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陇东歌谣译介模式研究 (2020A-123
)ʌ作者简介ɔ闫晓茹(1969-)
,女,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 三美论 观照下陇东红歌谣英译策略研究
闫晓茹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㊀745000
)ʌ摘
要ɔ陇东红歌谣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具有诗词的音
韵美.如果不考虑曲调因素,陇东红歌谣文本就是诗歌文本,包含了音㊁形㊁意三个层面,为 三美论 提供了实践和检验的机会.遵循 以诗译诗 的原则,尽可能传达原歌谣唱词的意美㊁音美和形美,使译文具有文学和美学价值,以便英语读者能获得与汉语读者相同或类似的审美体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ʌ关
词ɔ陇东红歌谣;英译策略;意美;音美;形美
ʌ中图分类号ɔH 315.9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0)06G0086G05
O nC h i n e s e GE n g l i s h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o fL o n g d o n g R e dS o n g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B e a u t y
i nS e n s e ,S o u n da n dF o r m Y A N X i a o Gr u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 y a n g 7
45000,G a n s u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o n g d o n g r e d s o n g s a r e b e a u t i f u l i nm e l o d y a n d r i c h i n v a r i a t i o n s a n d c o n t e n t sw i t h a s t r o n g
l o c a l f l a v o r a n d d i s Gt i n c t t h e m e s a sw e l l a sr h y t h m i c a lb e a u t y o f p o e t r y .W i t h o u tm e l o d y r e ds o n g sa r et a k e nf o r g r a n t e da sv e r s e sw h o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s h o u l d f o l l o w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t r a n s l a t i n g v e r s e a s v e r s e s o t h a t t h e t r a n s l a t e d v e r s i o n s a r e a s b e a u t i f u l a s t h e o Gr i g i n a l i n s e n s e ,i n s o u n d a n d i n f o r mt om a k eE n g l i s h r e a d e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a n d e n j o y t h e v e r s i o n s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s i n t h e m.L o n g d o n g r e d s o n g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a n p r o m o t e t h e e x t e r n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L o n g d o n g r e d s o n g s ;C h i n e s e G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b e a u t y i n s e n s e ;b e a u t y i n s o u n d ;b e a u t y i n f o r m ㊀㊀陇东红歌谣指土地革命战争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流传于甘肃陇东革命根据地,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歌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朗朗上口,便于传唱.唱响祖国大江南北,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咱们的领袖»«绣金匾»以及«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都诞生于甘肃陇东庆阳.陇东红歌谣歌颂了共产党㊁人民领袖㊁人民军队以及边区的各种新生事物,讲述了陇东革命根据地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记录了陇东地区的政治㊁文化㊁经济面貌和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实现了革命与传统㊁主流与民间㊁雅与俗的有机统一,做到了政治美学㊁革命记忆㊁民间叙事的完美结合.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宣传革命道理㊁团结发动众㊁打击敌人㊁丰富人民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为繁荣陇东民间艺术,发展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文艺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陇东红歌谣蕴含着浓郁的地方彩和本土风情,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㊁浓厚的红文化和革命精神,是甘肃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能赋予陇东红歌谣
二次生命 ,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陇东红歌谣译介更有利于对外传播红文化,弘扬南梁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翻译能够扩大作品的阅读范围,延伸作品的生命力.翻译不只是语言层面的纯技术性的符码转换,更是传播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是用译文形式传达原文内容的艺术.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是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就是再创造美,因此 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还要译
68
意;不单是译意,还要译味 [1],也就是说,文学翻译要做到形似㊁意似㊁神似.诗词㊁歌谣翻译不只是对原文内容进行准确传达,更是对语言音韵美和节奏感的艺术再现.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向读者完整地传递诗歌的美.就译诗而言,许渊冲提出了 三美论 ,即意美㊁音美和形美.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谓之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谓之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㊁对仗等),谓之形美[1]77. 三美 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㊁最根本,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三者得兼最善.
陇东红歌谣表现形式灵活,曲调激昂㊁多样,韵律流畅,节奏明快,抑扬有致,语言生动,寓意鲜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具有诗词的音韵美.如果不考虑曲调因素,陇东红歌谣文本就是诗歌文本,包含了音㊁形㊁意三个层面,为 三美论 提供了实践和检验的机会.要把陇东红歌谣翻译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就要尽可能传达原歌谣唱词的意美㊁音美和形美.而要传达歌谣的 三美 ,就要 以诗译诗 ,或者更确切地说, 以歌译歌 , 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㊁感动和美的感受. [2]
一、意美以传神
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要使翻译作品本身成为文学作品,不但要译得意似,
还要译出意美,即作品的深层结构之美.民歌翻译的第一个美学原则便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意美, 就是要译出原文内容所有而原文形式所无的东西,就是要传神. [3]中国古诗词含蓄婉转㊁意境深邃㊁意美丰富,而陇东红歌谣感情真挚,语言质朴㊁简单㊁直白㊁口语化,唱词大意一目了然, 这种意在言内的诗歌,只要做到 意似 ,也就可以传达原诗的 意美  [1]94.直译是再现陇东红歌谣 意美 的有效方法,通过直译更多地保留原文意蕴,向受众准确地传递陇东红歌谣的艺术魅力.下面这首歌谣就是直译的典型例子:
葫芦河,弯又弯,
河边住着刘志丹,
老刘住了没三年,
葫芦河水映红天.
T h ew i n d i n g H u l uR i v e r g l i d e s,
B y t h e s h o r eL i uZ h i d a na b i d e s.
F o r n om o r e t h a n t h r e e y e a r s,
T h ew a t e r s e t s a f l a m e t h e s k i e s.[4]这首名为«葫芦河水映红天»的歌谣是1930年代早期在南梁广为传唱的红歌,真实描述了广大农民 闹红 的情景. 闹红 即 闹红军 ,特指刘志丹㊁谢子长等早期革命领袖来到甘肃庆阳创建工农武装,建立由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组成的队伍,英勇开展革命活动,领导人民打土豪㊁分田地㊁反 围剿 ,创建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歌谣唱词的前三行叙事,最后一行 河水映红天 是一个绝妙的㊁富有内涵的审美文化意象,是整首歌谣的点睛之笔,以含蓄且形象的方式点明题旨㊁升华主题,喻指边区许多得到了土地的翻身农民参加了革命队伍,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蓬勃发展.由于原歌谣唱词文字简洁,直白胸臆,句法通常,只需直译,便能够忠实地传达出原文中的意象组织及叙述㊁抒情方式.整首歌谣的译文只是按照英语的习惯和译者的感受对原文进行了最基本的转换(例如第三行省略主语 老刘 ),没有改变原文的句法,也没有增加任何额外的文字.其结果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这首歌谣的译文都与原文达到了高度一致与和谐.为了传达原文清新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译者采用了异化策略,用通俗的语言直译了原文,保留了原文的意象与句式结构,有效传达了原文的意美.而且译文平铺直叙,朴实无华,也保存了原作的风味.
为了尽量传递原作意美,许先生又提出了翻译哲学的方法论    三化论 ,即深化㊁等化㊁浅化,指利用加词㊁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陇东民歌不仅记载了根据地的革命生活,也反映了陇东人民的文化生活,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㊁比兴㊁夸张等,有时直译很有可能
造成受众理解困难,或者考虑到上下文的连贯性,可以忠实于全局,淡化细节,灵活变通,适当增减词汇或意象,适当意译或创译,或调整句子前后顺序,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生动形象,提高译文的艺术表达效果.
欢歌迎来四方客,
致富花开满院香.
H i s s o n g s o f j o y a r e h e a r d b y g u e s t s f r o maG
78
f a r,
P r a i s e f o rah a p p i e r l i f et h e p e o p l el i v eb y f a r.
陇东红歌谣独具浓郁的陇东乡土气息,承载着厚重的庆阳地域文化特,翻译时既要准确传递民歌的真实含义,也要符合西方人的理解方式.英语诗歌㊁歌谣中的上下两句常常互相关联,呈现出一句两行的句式排列.这样可以使上下语句贯通一体,不致出现逻辑上彼此断裂,乃至毫无关系.在 欢歌迎来四方客,致富花开满院香 两句中,第一句叙事,可以直译;第二句取喻,以 花 和 香 为意象组合,讴
歌党的富民好政策,歌颂农村新面貌,描绘老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㊁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一幅百花盛开㊁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意在言外的诗歌, 形似 并不等于 意似 ,直译就不容易再现原诗的 意美  [1]94,这时应适当意译或者创译.为了避免误解,含蓄不如说破,通过使用浅化的译法,使译文上下文产生逻辑上的连贯性.把 致富花开满院香 翻译成 P r a i s e f o r ah a p p i e r l i f e t h e p e o p l e l i v e b y f a r ,舍弃了原文瑰丽的意象,丧失了汉语特有的修辞美,算不上最完美㊁最理想的译文,但植入了原句暗含的文化信息,实现了译文语句间语义上自然顺畅的过渡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弥补了直译可能带给英语读者的突兀感,使译文在精神上符合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译出原文深层所有而原文表层所无的东西,这种更改在语义表层上虽不忠实,但在艺术整体与思想主旨方面更接近原作.许渊冲指出,在原文说一指一的时候,直译不但形似,而且意似,甚至可以神似.如果原文说一指二,直译的译文就无法做到神似,而应该用浅化或深化的译法,也就是意译或再创的译法,以传达原诗的意美㊁音美和形美.杜甫诗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上述两句歌谣译文的最大成功是在传达出原作基本信息的同时,让译文读者还能得到原作美的感受  整齐的诗行㊁抑扬的音调和押韵的韵脚.然而缺憾是丧失了原文中具有民族特的文化意象,从而造成信息传递上的偏差.就传达原歌谣的 意美 来说, 神似 的意译远远胜过了 形似 的直译.为了迎合英语语法与行文习惯, 把一些文化信息直接植入到译文之中,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实现表达或强化主题的需要,尽管这种译法有得有失,但整体而言,失之于形,得之于神,所得远远大于所失. [5]正如许先生所言: 译诗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得其神而忘其形,因为译诗总是有得有失的,如果 得意忘形 ,那就不算 得不偿失 了. [1]92~93
为了更好地传达歌谣原唱词的意美,取得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可以舍弃文字表层的忠实而追求深层的忠实,即意境的忠实,不得已时采用归化方法处理以便符合目的语习惯和规则,但又不失异国风味,尽量保持㊁凸显陇东民歌的文学性㊁民歌诗味和神韵,使译文与原文具有异曲同工的美学价值.
二、音美以悦耳
音美 指音律美㊁诵读美.说,诗要 精练㊁大体整齐,押韵 .鲁迅提倡: 新诗先要有节调㊁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许渊冲认为: 不但是写诗,译诗也该如此. [6]赵元任在«论翻译中信㊁达㊁雅的 信 的幅度»一文中写道: 译者在译诗歌时,情愿保存节律和用韵的 信 ,否则诗和歌就不伦不类了. [3]75翻译诗词和歌谣要做到 朗朗上口  有韵脚  押大致相近的韵  保存节律 ,这就是诗词的 音韵美 .诗词㊁歌谣译成散体,无论多美终究是对原文的减损.民歌翻译作为诗歌翻译的特殊形式,也需要注重音韵美.译文有韵脚㊁有节奏,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会实现与原歌谣异曲同工之妙.诗歌㊁歌谣文本英译时应该尽量押韵,否则原味尽失.陇东红歌谣讲究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言语有尽而 韵味 无穷;信口唱来,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婉转悠扬,极富音乐美和艺术情趣,能在歌者和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高度重视歌谣的音韵㊁节奏与音乐性的传达,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歌谣的音美,给读者以艺术的审美享受.
由于中㊁英两种语言在文化㊁语音㊁语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歌谣翻译时要做到使译文保持与原文一样严格的韵律㊁音步和句数,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歌谣,押韵难度更大.许渊冲指出,在汉诗英译实践中,应该发挥英诗韵律的优势,利用英语的语音特点,比如节奏和音韵,尽可能把汉语的音律㊁音节美再现出来.通过使用头韵㊁尾韵㊁行内韵㊁近韵㊁谐音等,增强译文的音乐效果和节奏感,尽量做到大致押韵,尽量做到译文像诗,使其更具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工整翻译行不通的时候,通过使用倒装求韵,在无法
88
到 完全押韵 的情况下押 不完全韵 ,或者 押近韵 ,亦可模仿诗歌创作原则,像英美诗人一样,为了音韵和节奏,摆脱固有语法的约束.
第一,选用读音近似的单词.通过选用读音近似的单词,产生类似押韵的音乐效果,如下文中的 c o a t 和 c o l d ,虽然不是完美押韵,但产生了强烈的音乐美,传递了原文的节奏感和音韵的和谐,取得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身披毡袄迎风站,
两眼哭的泪不干.
S h i v e r i n g a g a i n s t t h ew i n d i na t h i n c o a t,
H e s h e d s t e a r o n t e a r a l l d a y i n t h e c o l d.
第二,颠倒词序或句法.诗歌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
粮食堆成山呀,
不怕遭困难呀.
T h e g r a i nw e r e a p i s p i l e dh i g ha s h i l l, A n d t h u s f e a r n o t c r o p f a i l u r e sw ew i l l.
第三,突破语法约束.为了音韵和节奏的需要,摆脱固有语法的约束,在翻译过程中并不要求每词㊁每句都必须严格遵循语法规则.
官兵同甘苦,
好比亲兄弟.
S o l d i e r a n do f f i c e rw e r e l i k eb r o t h e r,
对号入座歌词
W e a l a n dw o e t h e y s h a r e dw i t he a c ho t h e r.
出于押尾韵需要,s o l d i e r,o f f i c e r和b r o t h e r 三个单词并未遵循传统语法规则而使用复数形式.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就表现出 违规化 倾向,即有意识地突破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创造出新的语言表现形式.
第四,选用比较级形式.英语中某些形容词的比较级结构形式不止一种,为了达到押韵的效果和美感,可以灵活选用比较级形式.
建设咱们的新中国,
人民江山万年红.
L e t sw o r ka so n e t ob u i l do u rn e w C h i n a m o r e s t r o n g,
T h a t t h u s t h e p e o p l e s r e g i m ew i l l b e f o r e vGe r l o n g.
S t r o n g的比较级结构有两种形式,s t r o n g e r 比m o r es t r o n g更常见,但在英美诗人笔下为了表现诗歌的音韵美,m o r e s t r o n g屡见不鲜.此处原文虽未押韵但整句唱词语调活泼,节奏抑扬顿挫,气势磅礴,读起来顺口㊁有美感㊁富有感染力,
而英语译文在节奏上略显逊,但译者发挥英语音韵的优势,通过使用尾韵补偿,在音效上造成声音的呼应回环与和衷共鸣,使唱词富于声乐美,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歌谣的 音美 .
朱光潜在«艺文杂谈»中说,诗咏叹情趣,而情趣见于声音,单靠文字意义不够,需利用音乐性来补充文字意义的不足.合理的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规律的韵脚能赋予诗文以音乐美和高雅的艺术享受.通过使用头韵㊁尾韵㊁行内韵和近韵,增强了译文的音乐效果和节奏感,使其更具文学性与审美价值.当然,押韵要自然流畅,不能强求,不能因韵损意,如果为了凑韵而破坏了歌谣的意境之美,宁可不押韵.
三、形美以悦目
形美 即形式美㊁结构美.诗词㊁歌谣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根本区别在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密不可分,有些诗歌甚至把形式作为表现意象的重要手段.卞之琳曾说过,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诗歌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许渊冲认为 形美 可以造就 意美 .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彼得 纽马克(P e t e rN e w m a r k)在他的第一部著作«翻译研究途径»(A p p r o a c h e s t oT r a n s l a t i o n,1981)中曾谈到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形式的重要性,他说, 译者应注意原文的形式,用格姆布里奇的话来说,形式可以改变㊁提炼㊁表现思想.如果歪曲了原文的形式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原文的思想. [7]诗词㊁歌谣用汉语列出来整整齐齐,译成英语,就会犬牙交错.陇东红歌谣
用词浅显易懂,意象分明,句法畅通,翻译理应简易通顺,在句式上力求模仿原文,如实体现原诗风格.通过控制句子长度,或省略或分行等手段,尽量使译文工整对称,从视觉形式上再现陇东红歌谣的诗意风格,给读者以美学上的艺术享受.
红旗飘,红旗绕,
吉他商城
红军力量真不小,
土豪劣绅都打倒,
民团跑了赃官逃.
R e db a n n e r s a r e f l y i n g h i g h a b o v e t h e l a n d, T h eR e dA r m y h a s b e e n g r o w i n g s o g r a n d.L o c a l t y r a n t s a n d b u l l i e s a r e a l l o v e rGt h r o w n,
F l e e c o r r u p t o f f i c i a l s,w i t h c i v i l c o r p s
98
d o w n.
诗歌翻译中最难译的是形式,汉诗英译尤为如此,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字结构上迥异,用多音节的英语再现单音节汉语的形式,更是难上加难,译者常有 山穷水尽疑无路 之感.理想的对等形式难以苛求,只能大体相近.本例是选自«红旗谣»的一个诗节,原文每行七个字,译文每行十个音节;原文四行一韵到底,译文双行押韵,这是英美歌谣体诗歌中常用的体制.总体而言,译文各行长度基本相同,大体整齐,不但体现了形式美,而且音美㊁意美兼而有之,使读者的视觉㊁听觉和感觉同时得到享受,可谓一石三鸟.用整齐的英语译文反映陇东民歌的格式,以便英语读者体会原作的艺术和歌谣特征.如果原歌谣长短悬殊,译文也要长短不一,以保留原作的风貌.下面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选段:
游戏人间伴奏>three rivers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
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承担.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㊁紧张㊁严肃㊁活泼,
我们的作风.
B y t h e s h o r e s 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
G a t h e r t o g e t h e r a g a l a x y
O f f i n e y o u t h 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N o b o d y b u t u s h a v e t ob e a r t h eb u r d e n
tim mcgrawO f h u m a n l i b e r a t i o n
A n dn a t i o n a l s a l v a t i o n.
C o m r a d e s,s t u d y h a r d,
A n d s t i c k t oo u rm o t t o:
B e i n g u n i t e d,a l e r t,e a r n e s t a n d l i v e l y.
比较一下原文和译文,可以看出译文基本保存了原歌词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外形,准确传达了原作的艺术形式.
跨越语言的鸿沟绝非易事.民间歌谣英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难度极大.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R o b e r tF r o s t)曾言: 诗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P o e t r y i sw h a t g e t s l o s t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写诗不易,译诗更难.翻译过程中的损益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翻译本身包含着矛盾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化为它自身以外的东西.翻译尝试用一种事物解说另一种事物,注定是一场不完美的劳作,完全忠实的翻译根本不存在.要把一首诗㊁一首歌谣所特有的音韵㊁节奏㊁形式乃至其措辞㊁修辞手法㊁神韵等用另一种语言完全对等地复制出来是不可能的.诗词㊁歌谣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这种艺术貌似简单,实则复杂丰富.在陇东红歌谣翻译实践中,译者采取的策略是异化与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体现民歌的表现手法,保留民歌语言特,保留民歌原有民俗㊁文学和文化意象,使民歌保持原有韵味,以便英语读者能领略到陇东红歌谣的艺术风采.语句翻译和语篇布局方面采用归化策略和英美诗歌㊁民歌最常见的遣词造句㊁谋篇构思方式,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规范,达到可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为了将陇东红歌谣的 美 表现㊁传达㊁再现于译文,译者遵循许渊冲先生提出的 三美 原则,运用各种审美再现手段,尽量传达原歌谣感人的意美㊁悦耳的音美和悦目的形美,以便让英语读者能获得与汉语读者相同或类似的审美体验,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
ʌ参考文献ɔ
[1]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97.
[2]谢天振.译介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4.[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闫晓茹.陇东红歌谣选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58.
[5]冯全功.译诗要往活处炼  翁显良古诗英译艺术研究[J].外国语文,2018,(3):136G143.[6]许渊冲.许渊冲英译«诗词»原译序[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2015:3.
rooling in the deep
[7]孔祥立. 三美 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  以许渊冲«葬花吟»英译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12G15.
[责任编辑:王敬儒]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