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歌《鸿雁》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这是⼀⾸属于游牧民族的经典创作,《鸿雁》也⼀定会让世界听见中国民族的⾳乐之美。
(《鸿雁》呼斯楞版,建议wifi观看)
2010年,我应邀前往新疆巴⾳布鲁克天鹅湖,协助举办国际耐⼒赛。在当地才仁县长的车⾥,偶然听到了这⾸辽远悠长,荡⽓回肠的蒙语歌曲。他强烈推荐这⾸歌,因为这是当地⼟尔扈特历史剧《东归英雄传》主题曲。我把这⾸歌从才仁县长的车⾥拷贝出来。
浅蓝深蓝这四年,在巴⾳布鲁克和蒙古地区的每个⾓落,《鸿雁》都时常飘过……闭眼倾听,能够听到古⽼草原上千古悠悠飘荡的⽩云,能够听到草地上⽺⼉静静地咀嚼,能够听到⼀股坚韧的⼒量,来⾃于战天⽃地的痛苦与豪迈……
所以,我了⼀些关于此歌的背景介绍:
1717年秋天,⼀个风⾬交加的夜晚,在今巴彦淖尔市中旗呼勒斯太苏⽊的⼀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这个男婴注定要成就⼀番伟业,他就是莫⽇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更召三世活佛。心术片尾曲
在辽阔富饶的内蒙古草原上不缺少骁勇善战的英雄。号称“能⼯巧匠”的乌拉特部落,因战功卓著于1648年受封赐后,驻牧于美丽富饶的河套地区。这⾥的⼭、⽔和⼴袤的草原都深深地吸引着英雄们,他们卸甲游牧,在此过着幸福的⽣活。17世纪后期,清康熙三征葛尔丹,乌拉特部落曾积极响应,协助清廷平定了葛尔丹部落的叛乱。
随着藏传佛教传⼊河套地区,寺庙在各地兴建。乌拉⼭上的梅⼒更召始建于1677年。1773年,该召庙定为乌拉特西公旗旗庙,其活佛拥有任免全旗寺庙的上层喇嘛和处罚教界各种罪犯的权⼒。同年,乾隆皇帝御赐梅⼒更召刻有满、蒙、藏、汉四种⽂字的“梵昌寺”⼤匾⼀块。在此寺庙主持过庙务的活佛有⼋位,其中四位以上诞⽣在今巴彦淖尔市境内;⼋位活佛中不乏著名者,其中第三世活佛罗布⽣丹毕佳拉森最为著名。
早在1722年,乌拉特西公旗王爷达尔玛什⾥下令让旗政府和梅⼒更召合作,派专⼈去西藏请第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是从民间选出第三代梅⼒更召的活佛。经过严格筛选,达赖和班禅共同选中了5岁的莫⽇根巴特尔为梅⼒更召转世灵童,被请到梅⼒更召坐床继位,取法名罗布⽣丹毕佳拉森,被封为梅⼒更召三世葛根(住持)。
从此,罗布⽣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的⼈⽣旅途。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藏⽂、梵⽂、满⽂、汉⽂、朝鲜⽂、维吾尔⽂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字及佛⽂经典。⽽且精
通五⼤学术:语⾔学、⽂学艺术、医学、哲学、周易学和⼗⼩学术: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雕、泥塑、刺绣、粘花、历法、数学。学成荣归梅⼒更召,他受到乌拉特西公旗王爷的隆重欢迎和接待,成为蒙古族地区重要的上层⼈物。他不但⼈品出众,智⼒超,⽽且魄⼒⾮凡,勇于创新,⼀改以前⽤藏⽂诵经的传统,⼤胆使⽤蒙语传教和诵经,使藏传佛教在蒙古族聚居地区更具亲和⼒,教理更易传播。清康熙年间,他奉召进京翻译佛经,很受康熙皇帝赏识,被拜为皇帝的敬神喇嘛。因⽽深受僧众和教民的拥戴,也备受王爷的赏识和推崇,经常得到王爷的资助和布施,有时应邀为王爷作法事,有时成为王爷的座上贵宾。
背叛情歌简谱在多年的学习、游历中,他最⼤的动⼒就是来⾃亲⼈的期盼和挂念。每逢节⽇,他的这种感情也更加强烈。思念家乡的⼭、家乡的⽔、家乡的⽗⽼乡亲,特别是那可爱的妹妹更使⼈挂念。即使他载誉⽽回,由于⾝份特殊也难以抽⾝回去探望家中的亲⼈。这种思乡的情感就强压在⼼中,唯以歌声来宣泄⼼中的情感。他甚⾄把经⽂谱上富有蒙古族特⾊的曲⼦来吟唱,使经⽂变成押韵的唱词。
罗布⽣丹毕佳拉森的妹妹⼏年前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现在看来,距离并不远,⽽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却是⼗分遥远的。兄妹⼆⼈的挂念只能⽤书信来沟通,但妹妹不会写字,⼀封信辗转传递,⼈念、⼈写,⼗分费事。关于书信,⾃古就有雁⾜传书的佳话,“鸿雁”往往成为书信的代称。
妹妹强烈的思乡情绪和状态令婆婆不满,时间⼀长婆媳关系有些紧张。妹妹只能把⼼中的惆怅悄悄托⼈写信诉说给哥哥罗布⽣丹毕佳拉森。哥哥只能劝慰妹妹学会忍耐并注重家庭团结,妥善处理婆媳关系,⼈⽣的路很长,要多珍重、多努⼒。他们兄妹⼆⼈的书信恰似鸿雁,南来北往,秋去春归,⼀年也只能往返⼀回。
杨乐乐图片有⼀天,妹妹带着夫婿及孩⼦回北边的娘家探亲,中途来寺庙⾥看望哥哥。罗布⽣丹佳毕拉森⼼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他妹妹⼀⾏安排到王府内居住和款待,并邀请活佛⼭下⼩聚。他妹妹归⼼似箭,但带着⼩孩赶夜路不便,加之王爷盛情难却,就留了下来。活佛准时赴宴,然⽽⼼情也很复杂:多年不见,⾃然希望妹妹留下来好好叙旧,但⼀想到⽗母在忍受着多年思念的煎熬⼜希望妹妹早点回去。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
望妹妹留下来好好叙旧,但⼀想到⽗母在忍受着多年思念的煎熬⼜希望妹妹早点回去。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在乌拉特草原喇嘛的地位很⾼,他们在宴会中,既能喝酒、⼜能即兴创作,不仅是本民族宗教的代⾔⼈,也是⽂化的传承者。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名为《鸿嘎鲁》,后来收⼊有关书中,并成为牧民⼴为传唱的宴席歌曲。蒙古语的“鸿”(字⾳)是“⽩⾊”的意思,“鸿嘎鲁”是“⽩天鹅”,并不是那个有“⼤雁”别称的褐⾊候鸟“鸿雁”。但在乌拉特地区牧民把“天鹅”与“鸿雁”通译为“鸿嘎鲁”,这也许是翻译的原因,也许是当地蒙古族对这两种候鸟同等重视和喜爱的缘故吧!歌曲中反复出现“鸿嘎鲁”字⾳——这是他深情地呼唤!接着,是⼀遍⼜⼀遍纵情地歌唱,加之
情不⾃禁地弹拨琴弦,感情的潮⽔随着歌声、琴声奔涌⽽出,很快汇成情深意长的海洋:
⽩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歌曲充满了对妹妹⼀家的关爱,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对亲友重逢、聚会的珍视与不舍,特别是采⽤悠扬、苍凉、辽远、⾼亢和极具感染⼒的长调,感⼈⾄深,令⼈回味⽆穷,也将宴席推向了⾼潮。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为流传。妹家婆婆后来听到了这⾸歌曲,也深受感染,并与他妹妹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罗布⽣丹毕佳拉森是内蒙古藏传佛教著名的⼤德之⼀,在他主持庙务期间,梅⼒更召达到顶盛。他还是⼀位著名的作家、诗⼈、蒙古语⽂学家、著名翻译家,梅⼒更召的很多经卷是由三世活佛主持译著的。另外,他在医学、历法、天⽂学、哲学及⾳乐、舞蹈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1766年阴历五⽉初⼀,第三世活佛罗布⽣丹毕佳拉森在梅⼒更圆寂,享年49岁。
1936年秋季的⼀天,依然是在今巴彦淖尔市中旗呼勒斯太苏⽊的⼀个蒙古族牧民家中,诞⽣了⼀名不寻常的男婴,他就是祁达楞太,后来做了活佛,再后来当了著名的作曲家。
祁达楞太从⼩很聪明,长得俊秀,能歌善舞,深受⽗母的喜爱。他有⼀个和⼀个弟弟,现在仍然在呼勒斯太⽣活,⾝体都很健康。他和、弟弟的感情也都很好,他曾对弟说,要到庙上去当活佛,7岁时他真的到五原的新梅令庙做了活佛。10岁时他还了俗,到归绥去读书。新中国成⽴后他读完⾼中在包头市参加了⼯作,先是在财政部门,后来去了当时的⾃治区歌舞团(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前⾝),是⼀个颇具传奇⾊彩的⼈物。
到了歌舞团后,祁达椤太每年都要抽空回呼勒斯太看看。他对家乡⾮常热爱,对⽗⽼乡亲以礼相待,很受家乡⼈欢迎和爱戴。回到家乡后,他总是到⼭上⾛⾛,去草场转转,看到家乡的⼀草⼀⽊都显得⾮常激动。正像著名诗⼈艾青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总含着泪⽔,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
“⽂⾰”前,祁达椤太对传唱已久的《鸿雁》歌词进⾏了改编,曲调基本保留了原貌。从⽽使这⾸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最终定型并进⼀步发扬光⼤,成为内蒙古地区普遍传唱的宴席歌曲。由全国著名歌唱家韩磊⾸次在家乡内蒙古⽤蒙语演唱的《鸿雁》以及乌拉特草原上的“百灵鸟”——巴彦淖尔市歌舞剧院蒙古族歌⼿沙⽇娜在“星光⼤道”上⽤蒙语演唱的《鸿雁》,均为祁达楞太改编的这⾸歌曲:
洁⽩的天鹅在苇湖的绿波中漫游
轰隆隆的雷雨声远⽅的客⼈来到我家
女人的选择 姜育恒摆酒设宴将你挽留
洁⽩的天鹅在苇湖的清波中漫游
四⽅的亲朋来到我家
设宴摆酒将你挽留
歌曲所表达的是欢迎四⽅亲朋、珍惜相互友情、相聚时光和众⼈齐聚的机会诸如此类的感情。委婉、悠扬、抒情、动⼈的蒙语歌曲,加上韩磊⼤⽓、质朴和动情的演唱,使⼈⼗分感动,倍觉震撼。
的蒙语歌曲,加上韩磊⼤⽓、质朴和动情的演唱,使⼈⼗分感动,倍觉震撼。
⼤型民族历史传奇剧《东归英雄传》⽚尾曲《鸿雁》,歌词由词作家吕燕卫创作;曲调选⽤罗布⽣丹毕佳拉森创作的《鸿雁》原曲调,的确是旧瓶新装的杰作;加上额尔古纳乐队极具特⾊和充满忧伤的演唱,催⼈泪下,使⼈感觉荡⽓回肠:
鸿雁,天空上,队队排成⾏
江⽔上,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中是北⽅家乡
天苍茫,雁何往,⼼中是北⽅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着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传,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归
酒喝⼲,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归
早在“⽂⾰”期间,祁达楞太因为当过活佛,属于当年“公安六条”控制的⼈物,曾受到过⼀些不公正的待
遇。那时候,蒙古族同胞怕受牵连,不敢在公开场合唱《鸿雁》了,但还会在夜深⼈静的时候关起门来唱、流着眼泪唱……
1983年,祁达楞太英年早逝,按当地风俗被⼟葬于呼勒斯太苏⽊。后来,他的两个⼥⼉从美国回来,将遗体⽕化,并将⾻灰安放在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