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元素在钢琴作品《皮黄》中的运用
作者:***
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8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皮黄》在创作中运用的手法以及和声的音响效果、戏曲风格特点等多方面与京剧中原素材进行对比与详细分析,从而引发对钢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进行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京剧元素 钢琴 音乐特征
井柏然郭书瑶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8-0049-03
        钢琴在中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乐曲也非常多,但京剧元素与之结合的作品及关于此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对作曲家介绍、作品分析等方面,将运用在《皮黄》中的京剧元素与京剧中相对应的原素材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整理与总结,结合笔者所学理论知识与演奏《皮黄》的心得体会,对《皮黄》中的京剧元素在钢琴中的运用进
行探索,更深刻去体会此类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把握其音乐时代风格和创新精神,为更好地诠释该作品做好铺垫。
        一、《皮黄》中的京剧元素
        (一)《皮黄》中的京剧板式
        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不同的板式对段落的演奏要求也不同,表现的情绪以及出来的效果也大为不同。《皮黄》全曲分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最后尾声。这些均为京剧中的板式。
        在京剧中导板是非常自由的,所以作者在开头导板的地方并没有标注节拍,这里的导板作为一个引子像远处传来的声音将情绪慢慢拉入。作者采用了自由节拍,双手旋律部分使用了颤音,营造了空灵而又纯净的气氛。钢琴的小字三组音非常空灵。此处主旋律一直在钢琴的小字三组进行,并同时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整个主旋律清脆并且飘逸。低中声部的琶音柱式和弦为附点二分音符,在持音踏板的作用下,得以保持以达到填充主旋律的音响效果。各个声部互不打扰,相互进行,仿佛山水之间紧密缠绕,互相融合。
林忆莲依然
七里香 歌词        京剧中的原板,大致类似于西方变奏曲的主题。在京剧中,不管是二黄原板还是西皮原板,都是一板一眼的2/4形式。原板已经成为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所以原板是一种很重要的板头。作者在《皮黄》原板段落中采用了2/4拍,模仿一板一眼非常到位。整段可分为两句,两个乐句结构十分工整。第一句为主题,第二句可以说是主题的变化,作者在第二句的结束处添加了两小节的尾巴,好似隐隐约约的余音。至此段落进入安静的结束,与接下来跳跃俏皮的二六段落做好了铺垫,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Largo pacatamente”解释为“安详地”,凸显了京剧中原板的平和、稳重、深沉的特。
        京剧中的二六,由原板发展而来,为一板一眼的2/4形式,不同的是由于二六在京剧中起唱与落句的关系,所以在音响效果上,节奏相对原板要紧凑、板头紧凑、强弱对比非常明显。当二六中遇到快速的地方时,听起来的效果近似流水,非常的流畅平滑。“Allegretto innocente”解释为“极天真地”,开头左手的跳音营造了天真活泼的氛围,整段中右手使用了跳音的同时还使用了小附点以及装饰音,使此时的二六更为俏皮。整段左右手对位工整,并且右手密集地使用十六分音符,装饰性的三十二分音符,二度進行加剧了音响上的紧凑性和俏皮性,极形象地将京剧中二六一板一眼而又相对紧凑的特点运用到钢琴之中。
        旋律的发展直接进入末句——左右手交替连接的乐句,作者对结束句进行了标注:流水般的。内声部左右手的旋律如流水般衔接,高声部使用了颤音,像是流水碰到石子,激起了小浪花,使旋律富有起伏和别样的韵味。
        京剧中的流水,是一拍子(1/4)形式,也有二拍子(2/4)的形式,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也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皮黄》的流水段落采用了二拍子,紧接着上段二六“流水般的”铺垫,顺承着上段末句的流畅进入。“Allegro zeffiroso”解释为“似微风地”。从52小节到61小节的右手旋律,几乎为二、三度的级进进行。模仿了流水潺潺流过,更近似轻风拂过脸颊。右手在采用级进进行的同时加入三两个七度跳跃,使音乐富有扩张的弹性。左手低声部部分,均为带连线的、平稳的八分音符,在右手持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的同时形成了对比,在音响效果上稍缓和了右手旋律紧凑的进行,使整体旋律缓急有序,连绵而不着急。
        在眼段落中,“Vivace spirito”解释为“精神饱满地”,此段非常的饱满、富有弹性。京剧中的眼,整体节奏速度与原板相似,相比原板总体上稍慢一点,唱腔旋律上要比原板复杂,旋律行进富有动感,不如原板平稳。在《皮黄》的68小节段落开头处,右手进
行了两个八度的大跳,扩张的音响效果非常引人入胜,此小节至70小节都使用了装饰音,音响效果上就丰富了旋律的进行,紧凑并且非常有序,左手延续了上个段落半分解的手法,依旧利用大二度明朗而又尖锐的音响效果,在小字组沉稳地进行,音响效果上一定程度的形成了对比。第74小节处作者使用了双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紧密进行的手法,使音乐具有跳跃性。这些手法都模仿了眼在京剧中相对平稳同时富有动感的特点。
        京剧中的慢板,根据原板伸展而来但又不是机械地伸展,是一板三眼的4/4形式。慢板通常用于表现较为复杂的感情,具有非常强的抒情性。在《皮黄》中,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在的情感上,作者都将京剧中的慢板在钢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Lento a capriccio”解释为“月光洒在湖面稍自由”。此段将4/2、3/2、6/2三种拍子相互切换,模仿了慢板伸展的形式。
        运用在《皮黄》中的慢板,更像是抒发作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描绘作者在滇池边看到的晚霞彩的变化,描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为后面宁静的慢板做好了铺垫。
        京剧中的快板,与流水板几乎完全一样,在速度上相对流水还要再快一些,常用在戏
里表现矛盾异常尖锐的时刻;人物情绪激动,急于表态、争辩理论的时刻。当快板运用在《皮黄》中,作者使用了“Allegro decisivo”解释为“果断地”,更多地表现一种抗争的情绪,积极而又果断的状态。为了表现出激动的情绪,段落的开头作者使用了跳音并且标记了重音记号,并且在开始第一个小节“f”之后第二个小节立即接“mp”,成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此段落的第6小节和第7小节处跳音接重音的手法在音响效果上也很好的表现了情绪的推动。在第11、14小节作者充分利用左右手相互紧密交替,浑厚的低音保持,制造出了激烈急剧的情绪,并第15小节达到巅峰,两个“sf”标记了重音符号的和弦,使情绪得到了扩张。第27小节开始整个旋律开始拉伸,双手为二、三度的级进进行,两个小节为一次重复,并在重复过程中要求“stretto(加速)”,接着使用了自由反复记号,音响在自由反复中渐强再渐弱,整个快板段落非常具有弹性。
        京剧中的摇板,在唱腔上和散板是差不多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摇板多擅长表现较为激动或者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这里的摇板段落,作者使用了“Vivace pressante”,作者解释为“急迫地”,使用了自由节奏。作者在高声部采用急速的同音进行,二度、四度的小跳跃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同时使音乐具有伸缩性,达到了“紧拉慢唱”的效果。整个摇板段落作者使用了急迫进行的手法,成功地向我们讲述了英雄豪迈的事
迹。
        在《皮黄》中,作者主要将以上京剧板式与钢琴相结合,利用了板式的特点,形成了《皮黄》强弱快慢对比非常的明显,使得全曲具有戏剧性。
        (二)《皮黄》中的京剧唱腔碧波摇篮曲
        作者在《皮黄》中不但仿了京剧的板式特点,还模仿了京剧中的唱腔特点。
        在《皮黄》摇板段落中,作者将三个声部急速进行。高声部急速同音进行模仿了京剧的“拖腔”。“拖腔”即长腔,是京剧唱腔中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多高潮点出现,大多均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作者在右手采用二度、四度的进行,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同时高声部相对舒缓的进行,很好的在音响效果上模仿了拖腔的进行。作者在高声部快速进行时还标注了渐强,在最强时高声部进入到四度的小跳跃进行,将情绪带动并且扩张,在到达高点后开始渐弱。整段摇板段落一直不断地渐强、渐弱,紧接着再渐强、渐弱,如此重复,在与中低声部相互配合下,模仿“紧拉慢唱”中的“慢唱”非常的到位。
        垛板,在京剧中多用于加强气氛,表现愤怒等情绪。每一个字非常的坚硬、掷地有声,
好人就在身边词句之间通常没有间奏和过门,所以在音响效果上富有急促的质问性,非常适合用于表现人物异常激动的情绪和场面。在垛板段落,作者使用了“Presto sdegnoso”解释为“愤慨地”。开头两个柱式和弦被标注了重音记号以及“sf”突强记号,并紧接着“mp”中弱记号,使愤怒的情绪一下被带入,紧接着反复的慢起渐快,渐快渐慢、弱起渐强,渐强渐弱,构成了一幅戏剧化的愤慨的场面。在275小节的自由反复手法承接了之前的铺垫,进行柱式和弦半分解的手法,逐渐加剧愤怒情绪的推进,在276与277小节,转为急剧进行的柱式和弦,愤怒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模仿了京剧中黑头发怒时喊出的声音。之后逐渐渐慢到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并且被标记了重音记号的三个柱式和弦,仿佛怒气已经达到了顶点。
        (三)《皮黄》中的京剧伴奏乐器
        京剧中的伴奏乐器非常多样,主要为京胡、京二胡、三弦以及鼓板、大锣、小锣等。《皮黄》中对京剧的伴奏乐器的模仿是惟妙惟肖的。作者将这些民族乐器的音特点、演奏特点等结合在钢琴中,使其在音、和声、伴奏等各个方面产生一种东方彩。
        在京剧中一般预示着剧情的变化和重要人物的出场时则需要使用板鼓,这也是武场中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这里模仿板鼓的音调就将原板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活泼的二六段落。
        在二六段落中,26~28小节的低声部正是以降E宫调属持续音模仿的板鼓音调,作者标注“合理的使用踏板”。
        板鼓在大厅里是有回音的,而钢琴的踏板能够模仿这种音响效果,使声音不会太干。整个段落伴奏的织体非常有中国戏曲音乐伴奏乐器的特点。主要旋律在右手,为清脆爽朗的进行。在旋律连的地方则是模仿了胡琴,具有滑音的效果,使旋律不失天真烂漫的俏皮,整段情感也非常的富有趣味性。
        在眼的段落中,作者也使用了各种手法,使钢琴在音响效果上近似还原了京剧中的伴奏乐器。作者在此段落使用了装饰音,音响上非常的干净俏皮,模仿了京剧中的弹拨乐器;在第71小节的小二度进行模仿了胡琴紧凑的效果,非常具有京剧的韵味。
        慢板的整段像是过场音乐,这里模仿了京剧里当演员不唱时,弹拨乐器在演奏过场音乐的状态。
刘德华出场费        摇板段落的内声部模仿了京胡的滑指与弹拨,演绎出了紧拉慢唱的效果,低声部更多模仿的是弹拨和板鼓。内声部并没有出现大跳,一直为和弦半分解的形式平稳而又紧湊的
进行,为高声部的拖腔做了烘托与补充,加剧了段落的戏剧性和紧张感。这里将近结束时的间奏,作者使用了跳音记号、重音记号等模仿了京胡、弹拨和打击乐的音响效果,使乐段非常富有京剧特。第三声部则模仿了月琴的音调,作者用月琴颗粒感强烈的点状旋律来衬托京胡的线状旋律,将其抑扬顿挫的声音特点融入到人声中,塑造了摇板跌宕起伏的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