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回响在语文课堂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我在语文课上尝试加入一些音乐元素,使音乐之声融入到语文课堂。这对于提高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想兴趣有了,学好语文就不是难事了。
一、学习开始时的音乐之声。
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之前,我们听王立平演唱的《叹香菱》,在了解了香菱悲惨的遭遇与身世后,再来看认真学诗的香菱时,心里就不会有对她的痴相感到可笑了,更多的是同情与敬重。这样一个苦命的女子还如此痴心向学,身处如此自由优越条件下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学习节选自《水浒》的《智取生辰纲》前,我们听刘欢的《好汉歌》。那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不用读文章就已先领略了大半。在听到“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
始终不够
风火火闯九州啊……”,对于晁盖、吴用等人的劫取生辰纲的举动就可以理解了:梁守杰的钱财是不义之财,晁盖等人是人人敬仰的侠义之士。
学习《土地的誓言》时,开始同学们一看又是一篇爱国文章,不觉有了厌烦之心,见此情景,我开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那低沉、缓慢而充满无限伤感的旋律缓缓流出,犹如苦难的东北大地和被欺凌被侮辱的中国人民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的中国急需我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课堂上,同学们一改开始的无动于衷态度,个个正襟危坐,神情肃然,满脸激愤,内心充满了对饱受灾难的祖国的无限同情与热爱,他们也不再觉得学习爱国文章是很无趣的事了。
不光现代文可以用音乐修饰,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也可以有音乐之声响起。
洛桑邓珠
比如在学习寓言中的经典《愚公移山》前,我们听江涛的同名歌曲《愚公移山》。“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甜蜜的故乡愚公的坚韧与执着在歌曲中得以表达,我们也借歌曲拉近了与愚公的距离。
joshua bell二、学习过程中的音乐之声。
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有段歌词,便是李叔同写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它出现在文中,抒发了作者对即将过去的童年的依依惜别,以及即将送别爸爸的淡淡的哀愁。在对课文作了如此理解之后,我唱起了《送别》。在优美又哀伤的曲调中,无须言语,同学们便已深深的懂得了其中的真谛:对童年,对亲人的无限怀念。
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学生虽然非常敬佩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能够理解耳聋对他的打击,且他不屈从于命运的倔强性格,但总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和他所说的“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我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且请学生自己来讲讲他听到了什么。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一个个听得热血沸腾,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热情奔放、催人奋进、富有感染力的《命运交响曲》就像命运之神在不断敲打大家的心灵,使同学们觉得要好好学习贝多芬的伟大精神,充分利用自己健康的身体,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挑战命运。
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读到年老斑羚为了保全下一代而从容选择死亡的时候,我播放了韩红唱的《天亮了》。歌词可以理解为站在小斑羚的角度上对老年斑羚的告别“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音乐,这歌声,如泣如诉,句句都像是对人类猎杀动物的谴责;音乐结束时,我看见有学生在抹眼睛……此时此刻,还用老师说什么中心思想吗?
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讲到孔乙己在深秋的一天拖着被打折的一条腿,用手爬着来咸亨酒店喝最后一碗酒,作者通过环境描写以及对周围麻木的看客的描述,来揭示那个社会人情的凉薄以及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要讲清这点,并不容易。怎样让学生认清这一点呢?我来阿炳的《二泉映月》来配乐朗诵,这如泣如诉的音乐让学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深深地叹息、哀怜中,教师进而指出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把握本文的主题。
学习郭沫若的诗歌《静夜》时,我选择了钢琴曲《星空》作为背景音乐。舒缓优美的钢琴声如叮咚的泉水一样在教室里流淌,净化了每位同学的心灵,抚平了他们心中的燥热,深
切地领会了在静静的夜空下诗人思绪万千的体验。随后用这首钢琴曲进行了配乐诗歌朗诵,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同学们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他们在文学和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这样,通过配乐朗读,通过文字和乐曲的双重刺激,学生怎能不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呢?又怎能领会不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学习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我配置了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诗歌优美的意境通过乐曲优美的旋律表现的淋漓尽致。听着这样的曲子,读着这样的诗文,同学们觉得好像是秋天正对着自己细细絮语,清凉的露水、丁丁的伐木声、丰硕的瓜果、饱食稻香的镰刀、满载白霜的芦篷、冷雾下圆圆的渔网、草野中廖阔的蟋蟀声、清洌见石的溪水和美丽多愁的牧羊女,一个个意象有如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眼前一一展现,让人身临其境、留连忘返。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充分理解了诗歌所要表现的情感与意境。
后会无期mv下载三、学习结束后的音乐之声。
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后,我们听星合唱的《相亲相爱》。那温馨的朴实的歌词与旋律,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快,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有
了问题要交流要沟通;因为是一家人,所以要互相理解互相体谅。
学习李商隐的《无题》后,我们听《相见难》;在学苏轼《水调歌头》后,我们听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在学习《蒹葭》后,我们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学习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后,我们听改编版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在音乐营造的抒情意境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获得了美的享受,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这样美。
王蒙说:“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了,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我说,语文课因为有了音乐声而变得更感性了,更易于被喜爱、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