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堂王子的女朋友亚洲电影研究当代印度电影
[摘要]从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出发,对当代印度电影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中包括宝莱坞的形成、发展、“新概念”印度电影和著名的导演,以及印度电影的民族特、低成本制作等。
[关键词]当代印度电影 宝莱坞 新概念电影 歌舞 民族特 低成本制作
一、印度电影的历史
(一)影像世界的诞生
印度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1896年7月7日在孟买的瓦特森旅馆放映了影片《活动电影机的出现》、《火车到站》、《工厂的大门》等。这是印度电影诞生的标志。即使在默片时代,印度电影也并不完全是无声的。风琴、手鼓、小提琴常常在幕后伴奏,为无声电影增加了更多的吸引力。印度传统故事的发达培养了乐于听故事的观众,这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氛围,而古老的故事也为电影提供了表现的素材,在印度电影中,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二)歌舞的狂欢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声音的出现对印度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印度电影最为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段——歌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古老的印度神话中,当象征着毁灭与再生的湿婆大神在火焰中婆娑起舞时,太阳与月亮都是他额头的宝石。于是尘世间的舞者,也都因这“舞蹈之王”的庇护而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在印度电影中,传统音乐和舞蹈都是电影的元素,大段的歌舞成为印度影片的重要特点。也成为那时印度电影市场抵制外来电影的天然措施。直到现在,印度电影仍然离不开绚丽的歌舞。
印度第一部有声片是伊兰尼拍摄的《阿拉姆·阿拉》,这部影片于1931年3月14日在孟买的庄严电影院放映。该片是一部幻想故事片,场景瑰丽多彩,片中歌舞很多,对话通俗易懂。女主角阿拉姆·阿拉由著名影星朱贝达扮演。片中的歌曲《以真主的名义赐给我爱情》是印度的第一首电影歌曲。《阿拉姆·阿拉》连续放映了11周,场场爆满,它的成功使得许多影片公司采取措施与其竞争,也使有声片迅速繁荣起来。1955年,印度年产影片的数量已经达到285部,跃居世界第二,在日本之后、好莱坞之前。尽管这一时期内容空洞、题材平庸的内容充斥着银幕。但还是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导演脱颖而出。如著名的电影演员兼导演拉兹·卡普尔自编自导的影片《流浪者》就是一部成功之作。影片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这部影片是娱乐和思想意义兼顾的典型“商业艺术片凄美地
”,也是现代技术和传统思想方式相结合的成功之作。拉兹·卡普尔以卓别林式的表演手法成功的表现了影片的主题。影片的场景富丽堂皇,歌曲优美动人,演员演技生动,获得了票房上的极大成功。这部影片还在前苏联和中国广泛放映,受到了热烈欢迎,影片中的主题歌《我是一个流浪汉》在许多国家广为传唱。后来,他担任制片的《擦鞋童》比较贴近社会改革思潮,并以大量穿插的歌曲成为印度商业电影的典范,对当代印度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艺术电影的探索
歌舞并不是所有印度导演的最爱,有些导演追求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实性,反对以大量歌舞充斥影片,反对为吸引观众而加入大量歌舞,他们在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虽然在现实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他们还是执著的进行探索。
解脱张惠妹1952年,印度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电影节。在这次电影节上,印度的电影观众第一次看到了除好莱坞和英国电影以外的其它国家的电影。尤其是当时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给印度的观众和从业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印度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杰作,比麦尔·洛伊的《两亩地》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电影,还有他的另一部作品《已婚女
张依依被打人》,以及著名的老导演v·森达拉姆的《十字路口三道光》和夸加·阿默德·阿巴斯德《迷路的女孩》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以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些新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为起点。印度形成了一个时间跨度近20年的创作流派:“新电影”流派。新电影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和当时充斥银幕的商业电影相抗衡的一种电影。创始人是萨蒂亚吉特·雷伊、莫里纳尔森和里特威克‘卡塔尔,他们主张电影不是一种低级的娱乐手段而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手段,是和观众相关的一种叙述形式。在实践上,他们提倡低成本和以外景拍摄为主,以启用业余演员和新演员为主,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甚至反映社会的黑暗以及政治的腐败。希望以电影改革社会,而不是像商业电影那样一味的迎合观众趣味。可以说,是萨蒂亚吉特·雷伊把印度电影提高到了国际水平。
萨蒂亚吉特·雷伊曾做过画家和装潢师,1952年成为了一名编剧和导演,1955年他创作了他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道路之歌》。这部作品可以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媲美。对这部纯印度电影,雷伊说:“我拍电影时,从未想到西方观众,我想的是孟加拉观众。我努力让他们跟上我,我做到了”。这部影片描述了西孟加拉农村一个贫穷的乡村孩子的生活,画面优美动人,现实主义气息中兼具浓郁的抒情彩,并饱含令人浮想联翩的寓意。作品中,导演把浓郁的抒情彩和真切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道路之歌》
宋宁男演员在嘎纳电影节上荣获“人权证书奖”。后来又获得印度最佳影片奖和6项国际大奖。
之后,雷伊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不可征服的人》又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大奖。而1959年完成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阿普的世界》比前两部更精彩,几乎震惊了印度影坛,成为三部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雷伊的天才和使命感使他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世界大奖。他不仅是本民族的英雄,也是世界影坛的骄傲。
但新电影在追求艺术上独创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新电影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在发行上,新电影在与商业电影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这导致许多在艺术上很有水准的作品无法面世。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追求艺术的年轻导演加入进来,他们不愿迎合观众的趣味唯票房是从,在创作中遵循独创性原则,创作着新的电影作品。
(四)宝莱坞走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除了《血洗鳄鱼仇》等众多商业彩浓郁的娱乐片外,印度电影中因“新现实主义”、“社会派作家”的加盟而闪现光华。他们的电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现实主义风格。比如被誉为“80年代新现实主义作家”的B·达斯古浦塔的代表作《归来》、G·尼哈拉的《受伤者的呐喊》、K·梅弗塔的《童话》、G·戈修的《渡河》、A·高帕拉里修
南的《面对面》等。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问题。富于挑战性与探索性。导演谢哈克·卡普尔因为成功执导了《印度先生》、《强盗女王》得到国际电影界的认可。女导演米拉-奈尔执导的试验影片《你好,孟买》获得了1988年嘎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二、印度电影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印度最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它迅猛发展的电脑软件业。它既是引发印度人民自豪感的信心源泉,也让“宝莱坞”电影人看到了歌舞之外又一片崭新的天地。就在美国高科技大片主宰国际电影市场的时候。印度电影业也期待着一场数字化变革,用自己擅长的电脑技术掀开电影艺术崭新的一页。
雪中情原唱年轻的动画片导演库马尔从加拿大最负盛名的谢尔顿动画学院学成归来。他不但独立摄制了多部动画短片和电视广告,在一部名为《婚姻的果实》的影片里,还将真人与电脑动画结合在一起,为印度歌舞开创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